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2017年省政府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優先做強濟南都市圈,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以濟南為中心,加快推進都市圈一體化,優先推進濟泰(安)同城化。而伴隨著濟萊(原萊蕪市)協作區的良好發展以及大型服務設施的跨區域佈局,也證明了濟南都市圈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實施操作階段。

而濟南下一步要想真正實現濟南都市圈的引領作用,除戰略設定的即期目標外,必須要著眼於眼前的實質性突破。在地域融合上,目前德州齊河算是與濟南經濟文化互動比較頻繁的區域,除去行政範疇內的自然屬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了章丘區與濟南市區的聯絡。而從長遠來看,居於泰山腳下的泰安則是濟南實現都市圈戰略邁出實質性步伐的關鍵。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01、實現濟南都市圈快速發展是解決現實窘境的迫切需求

山東省的GDP穩居全國前三多年,但在外界看來,好像山東沒有足以可以撐起這個“第三名”的產業基礎,這主要是由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山東的製造業,特別是有些重工業項目與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聯繫不太緊密,對這些支柱型產業的產品不像啤酒、銀行、手機等行業產品具象且聯繫密切;二是山東省的各地市GDP規模差距並不懸殊,由高到低呈現等比例減少態勢,而非像其他省市一樣一市獨大,其他地市明顯弱化。而這也恰恰反映出了山東省需要有1—2個特大型城市、或者說強一線城市來引領區域發展。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這也在《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得到了體現:核心城市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城市群的發展水平,目前濟南和青島綜合實力還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半島城市群的發展。與國內外發達的城市群相比,與國家“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的總體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而在城市圈內部,受制於相應的行政壁壘和本土政策,資源統籌不夠,資金、土地、產權、人才、勞動力等各要素形不成互補,更發揮不出合力。濟南都市圈由濟南、泰安、淄博、聊城、德州、萊蕪(原)以及濱州的鄒平構成,

很顯然濟南都市圈概念的提出不是為了讓其中的任何一個獨大,更不是一味的不計成本的發展省會,而是在戰略上提出了一個圍繞核心、統籌資源、群策群力、協同發展的格局,把各區域的資源要素進行協同調配和整合重構,讓資源不再單獨發力,讓城市不再單蹦單幹,相當於提出了一個虛擬的、放大的“大城市”概念設想,這就需要有起碼的全局觀和協作觀,不能各自為戰,更不能相互內耗、相互損傷。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02、濟泰深度融合存在著現實基礎和未來目標一致性預期

濟南本身的城市空間為東西狹長型,南部為天然的山區阻斷,北部為黃河,在以往發展過程中過度依賴了東拓,在北跨黃河戰略實施後,目前先行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而在合併萊蕪之後,濟南的東南區域門戶打開,目前山東重工集團已經在此佈局產業板塊,形成了完整的“人”字型版圖。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其實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在新的“人”字型版圖的格局下,泰安不折不扣的成為了濟南的“腹地”。濟南南控目的是為了保護生態,但是在發展的版圖上來說,南山並不是終點,“攜河發展”已成事實,“城中山”也並非難事,如果把泰安納入濟南的發展版圖,既是濟南都市圈濟泰一體化、同城化的要求,又是濟南、泰安解決發展各自瓶頸的現實要求。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濟南城區到泰安城區70公里左右的距離,開車時間1個多小時。高鐵時間20分鐘左右,而且基本實現了公交化發車頻次。濟泰城際公交也早已運營多年。全長56公里濟泰高速預計今年將會開通,濟南端口位於興隆,這裡與成環的高架路相連通,可以快速到達,這將會把兩地之間的時間縮短至40分鐘左右。省道103也將會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成濟南市的首條旅遊公路,兼具交通和旅遊雙重功能。濟泰高鐵的規劃和立項也都進入實質階段,兩地之間只剩下觀念上的距離,物理距離已經聯通。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濟淄泰萊一體化是濟南都市圈優先發展的先行任務,也是決定了都市圈能否成型以至最後達到預期的關鍵,目前萊蕪已經被合併,只剩下淄博和泰安。由於淄博為山東重鎮,2019年GDP為3642億元,本身體量較大,於濟南來說一方面是要積極融入,另一方面兩地也是互補互促關係,在資源優勢上來說沒有太過懸殊的差距。而泰安市2019年GDP為2663億元,位列全省第12位。濟南都市圈設定了70公里和140公里半徑兩個圈層,分別為緊密層和輻射層,緊密圈層就包括了泰安市區、齊河、鄒平、禹城等。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03、濟泰融合關鍵是雙方的產業轉移、互補和文化同宗同源的認同屬性

在《泰安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中,泰安提出了“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區域協同發展”的思路,泰安自身具有濟泰協同發展的產業優勢,濟泰共建大省會,打造成為省會城市群的先行示範區,構建濟泰協同發展共同體。泰安將會重點承接濟南的科技創新、教育醫療、旅遊服務、體育休閒等產業類型。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很顯然,泰安做得更多的是承接和落地,而濟南更多的是輸出和轉移,當然輸出並不等於全盤送出、承接也不等於收下據為已有,不是單向的流轉,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實現一體化,雙向目標達成實現共贏。濟南目前在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產業金融等方面樹立了自己的比較優勢地位,這些產業都帶有明顯的可輸出性,特別是在大型企業的項目落地或產業佈局中,如若條件成熟泰安都可以承接相關的落地工作。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而泰安市確立的五大新興產業為信息技術、 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醫養健康,這與濟南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不謀而合。泰安對新興產業提出了要“無中生有”的發展策略,這固然是想要培育出自己的比較優勢,但試想一下如果泰安市在這五大新興產業方面單起爐灶,從頭開始的話,難度可想而知,見效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在此期間,政策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預見性將會直接決定產業的未來發展走向。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最關鍵的一點,濟泰兩地文化同宗、民風相近,在根源上屬於同一條文化脈絡,只有趨同的文化才能獲得認同感。“一山、一水、一聖人”既是好客山東的旅遊綜合體,更是文化上同宗同源的現實連接。濟南的舜文化、歷山,泰安的泰山、大汶口,黃河、濟水、汶河則是古代水系文化的現實延伸,亙古不變,組成了一條統一的文化軸。而濟南泰安本身處於相同的文化維度和歷史傳承,這一點可以說是促進濟泰一體化、濟泰深度融合的最重要支撐和保障。

濟南在發展都市圈戰略中關鍵是要做好與泰安的“合體”發展

綜上,濟泰兩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有著雙方都認可的現實根基,是城市發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現實需求,有著歷史文化的趨同性和一以貫之的同宗性;另一方面兩地之間多種快捷交通方式的通連,更是將物理空間和距離拉近成同城化。縱觀濟南合併萊蕪之前兩地的互動交流和協同戰略規劃,竊以為如果立足於較長期發展態勢來看,濟泰兩地之間的融合將會密切到密不可分,甚至會出現合體發展的局面。(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