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常建七言绝句赏析之《落第长安》(奋发向上的落第诗)

家园好在尚留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

且向长安度一春。

唐朝诗人常建七言绝句赏析之《落第长安》(奋发向上的落第诗)

图片来自网络

注释:

1、好在:依旧。

2、秦:一说指长安,一说指长安附近的秦地。

3、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4、失路人:失去前途的人。

翻译:

故乡的家园依旧在,我却留在了长安,因为在当今政治清明的环境下,我以做一个没有前途的人为耻。

我省试落榜,羞愧难当,如果回到家乡,莺和花恐怕都会耻笑我,暂且再留长安苦读一年吧。

赏析:

这是一首落第诗,但没有失意、颓废之色,有的是羞愧、奋进。

第一句的“秦”,目前见到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秦就是长安,那么第一句就是我前文翻译的意思,家园在远方而我留在了长安;另一种说法秦是指长安附近的秦地,也就是诗人的家乡,如果采用此说,第一句就要翻译成“我的家园依旧在长安附近的秦地”,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两处不妥,一是“留”,一般来说,学子上京赶考是不会举家迁到京城的,那时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不具备举家迁移的基础,别说是进京赶考,就是去外地做官,一般都很少举家跟随,才会有那么多关于离别的文学作品。所以说诗人没有必要强调家园仍旧还“留”在秦地。二是如果做这样的解释,跟下一句衔接不上,只有上一句说我还留在长安,下一句才能说因为我“耻作明时失路人”。

“莺花笑”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莺和花嘲笑;另一种是看见莺和花笑,解释为诗人怕自己回乡沉迷于“莺花笑”的大好春光,误了读书,所以暂且再在长安居住一年。我觉得第一种说法更加贴合本诗的主旨:耻于落榜。

唐朝的省试在春天举行,又称“春闱”,因此诗中才有“莺花笑”、“度一春”。落第的常建满是羞愧而又暗暗发奋,那么,高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且看孟郊的这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是的,就是写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个孟郊。中了进士之后,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仍然是郁郁不得志,不得已流连于山水,寄情于诗词,以“郊寒岛瘦”而留名后世。当初有多么得意,后来就有多么失意。

常建后来虽然也中了进士,但一样的不得志。可见,无论是落第的羞愧还是高中的得意,都只是人生的一瞬,水过无痕,幸好留下了诗,供后人品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