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導語:17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仍在繼續發展。而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和近代史的開始。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後,成為了當時最先進的國家,除了英國,法國也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這個時期的歐洲,戰亂頻繁,宗教的反動勢力也十分地猖狂,進步的思想運動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文藝復興運動逐漸衰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巴洛克文學、古典主義又逐漸開始在歐洲興起。

巴洛克文學在歐洲的發展概況

巴洛克這個詞語來自葡萄牙,最開始並不是一種文學風格,而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後來被藝術家用來形容歐洲出現的一種新的建築風格。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具有古樸、勻稱的特點,並且崇尚華麗和裝飾美。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巴洛克建築

19世紀時,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巴洛克這種風格不僅體現在了建築中,當時的文學、美術也存在這種風格。巴洛克風格是文藝復興衰落之後,歐洲很多個國家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巴洛克文學並不是一個文學運動,只是指擁有相似特點的文學作品。巴洛克風格的文學作品,在思想上主要表現了信念的危機,以及悲觀的情緒。在藝術上則體現為刻意追求怪異雕琢,因此,也被一些學者稱之為誇飾主義。

巴洛克文學主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個國家比較流行。而17世紀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狀況都大不如從前。首先,意大利已經不再是歐洲的文化中心;塞萬提斯去世後,西班牙的文學也進入了衰落期。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貢戈拉詩派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馬裡諾詩派和西班牙的貢戈拉詩派都具有巴洛克文學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內容複雜,文字晦澀難懂,過於追求辭藻和典故。

歐洲的清教徒文學

1642年,英國的資產階級以宗教的名義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1649年,共和國宣佈成立。但是不久,資產階級就對民主感到了恐懼,於是向舊貴族妥協,這就是著名的王政復辟時期。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王政復辟時期油畫

直到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後,英國的資產階級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才標誌著應該資本主義革命的完成。

清教徒運動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清教徒運動的支持者們,他們反對奢侈的生活,而主張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文學作品主要宣揚以清教思想為主的清教徒文學,具有強烈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班揚。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清教徒運動

班揚的代表作品是諷喻小說《天路歷程》,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基督教信徒,經過了名利場、懷疑堡等地後,最終到達天堂的故事。這部小說具有強烈的宗教性,但實際上是借宗教的故事諷喻現實。

清教徒文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彌爾頓,他也是17世紀英國最傑出的詩人。他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學有極深的研究,因此能夠熟練地使用拉丁文。早期創作中,彌爾頓多創作十四行詩。

但是在英國大革命發生之後,彌爾頓卻創作了很多政論文,並讚美資本主義革命。共和國成立之後,因為處死了英國的國王,英國內部的資產階級被敵人瘋狂的攻擊。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彌爾頓

而彌爾頓在這個時期則積極地參加論戰,並擔任了秘書一職。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很多著名的文章,如《為英國人民聲辯》等。這些文字都使用了拉丁文,風格嚴謹莊重,彌爾頓在文章中讚美了英國的資本主義革命。

說起彌爾頓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筆者如果提到另一本書的名字,那麼我相信很多人就都知道了-----《失樂園》。沒錯,《失樂園》便是彌爾頓最為有名的作品。

這是一首取材於《聖經》的長詩,主要描寫了叛神撒旦和亞當、夏娃的故事。詩中有很多關於戰爭的場面,而這些戰爭讓人聯想到了英國大革命。詩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撒旦,這是一個具有反抗性的人物。

從撒旦的形象中,我們可以看見革命戰士的戰鬥精神與英勇氣勢,我們還可以看出這些戰士在復辟時期堅決做鬥爭的高尚品質。彌爾頓在歌頌革命戰士的同時,也批判了撒旦的驕傲專制行為。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失樂園

詩人對於亞當和夏娃的態度也是十分矛盾的,他一方面同情兩人對自由與愛情的追求,但是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兩人無法剋制慾望的行為。

彌爾頓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在創作上也具有明顯的復古傾向。他的詩歌和戲劇,都模仿了古希臘的創作。彌爾頓的詩句感情充沛,背景宏偉壯闊,雖然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目的在於歌頌革命者的英勇行為。

歐洲的古典主義文學

17世紀的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成就還是古典主義文學。古典主義產生於意大利,後來在歐洲各國都開始流行了起來。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復古的風氣,直到17世紀時,這就形成了一種文學潮流。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17世紀的歐洲

17世紀的法國,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正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中。而當時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於是實行了激烈的鎮壓運動。使得法國的中央集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但是另一方面,統治者害怕越來越激烈的革命戰爭,於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資產階級採取了拉攏的政策。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金錢,還可以滿足資產階級的一部分願望,緩解緊張的局勢。

在中央集權到達了極盛的情況下,統治者還要求文藝創作也必須遵循絕對的權威。因為古典主義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於是成為了統治階級扶持的對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古典主義在法國迅速地流行了起來。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古典主義油畫

17世紀時期的法國,出現了一種維護王權,要求文學規範化的聲音。這個觀念最初是馬來伯提出的,他指出詩歌要為王權服務,因此詩歌的語言要做到純潔、明晰,創作時要有嚴格的格律。

馬來伯的這種主張,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支持。統治階級在這個時期,採取了很多的措施,用來誘惑作家為他們服務。黎希還組織了學士院,將學士院的決定等同於法律,全國的作家在文學創作中都必須遵守。

到了60年代的時候,古典主義已經成為了法國文學的主流。古典主義最顯著的特徵是在政治上擁護王權,維護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古典主義甚至要求作家將維護國家與統治者的利益當做是自己的職責。

古典主義的作品內容上,多描寫個人感情與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而作者則主張大家剋制個人感情,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在藝術上,則具有凡爾賽的藝術特徵,帶有明顯的宮廷傾向。

古典主義的第二個特徵就是崇尚唯理主義。笛卡爾製造出,唯理主義就是肯定人的理性,反對教會的矇昧主義。他還主張人們用理性剋制感性,笛卡爾的創作反映了17世紀從混亂走向統一的時代趨勢。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笛卡爾

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哲學思想,為古典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哲學基礎。古典主義的這種崇尚理性的思想,還要求文學創作要有規範,要有明確而清晰的思想。這種思想傾向使得文學藝術更加嚴謹、規整。

古典主義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要求文學創作要模仿古人,重視規則。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學習古希臘文學作品的潮流。16世紀時,意大利人就在研究古希臘文學的基礎上,製作出了新的文學創作規則。

古典主義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從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學和歷史中尋找題材,借古代的形象來塑造他們心中的英雄形象。他們還從古代文學中,尋找創作了很多文學創作的規矩,並要求作家的創作必須要遵守這些規則。

17世紀文學:復辟運動的發生與古典主義的興起

三一律的戲劇

其中受到古典主義影響最大的是戲劇,17世紀的戲劇作家在創作戲劇作品時,都必須要遵守三一律。三一律也就是指戲劇只能有一個情節,並且只能發生在同一個地點,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天。

三一律的說法,最初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但是最初古希臘提出三一律的原因只是因為技術達不到現在的程度,無法實現白天與黑夜的轉變。於是便要求戲劇中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天。但是17世紀的古典主義,卻壓抑了作家們的創作。

結語:古典主義文學對法國的民族文學和民族語言都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不僅是對法國,也影響了歐洲的文學創作。在17世紀末期,文學家們對於是否該繼續沿用古典主義產生了爭論。但不管怎麼說,古典主義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佔據了很深的根基。

到了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興起,古典主義的地位才終於被浪漫主義所取代。而古典主義文學作為一種過於保守的文學潮流,也在歐洲文壇上小時了。但古典主義文學取得的成就是無法忽視的,其中在戲劇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最突出的。這個時期出現了莫里哀、拉辛等重要的戲劇作家。

參考書籍: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