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 | 《教育名家》:别开生面,独树一帜(3)

对抗语文

信老师的课堂除了辩论赛、阅读分享等之外,还有一个“每周美文推荐”的活动。活动开展时,每个学生要向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所选的美文,分享给大家。因为真正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只囿于教材本身,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学习天地。恰如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每周美文推荐”,目的就是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但文章的质量有高低优劣之分,所以,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而认为的美文,向大家推荐并被认定者,一般来说多是上乘之作。所以,当某一个学生读了文质兼美的作品并予以推荐后,全班七十多个同学也多会随后阅读起来。这种量多质优的阅读,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步入到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好的作品中不但文辞优美,还多有真善美的思想在其中流淌。所以,读得多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水涨船高的同时,生命境界也会不断地提升。

但个别时候,也会有意外“事件”发生。

在一次“每周美文推荐”的活动中,一位与写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一千古名句的诗人同名的陈子昂同学,站起来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今天向大家推荐两篇文章,敬谢各位选读。”说完之后,他又有意提高了一下嗓门:“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对抗语文》。”

信老师深感意外,其他同学也面面相觑。陈子昂竟然在语文老师面前“胆大包天”地推荐《对抗语文》,其用意何在?

而更多同学则因顾及老师的面子,言不由衷地说:“不听《对抗语文》。”

其实,他们并没有听清推荐的另一篇文章的题目,当陈子昂一说出《对抗语文》这个题目的时候,便顷刻燃起了听读的强烈欲望。这自然逃不过信老师的“法眼”。所以,她举手示意,不慌不忙地说道:“陈子昂,我想听《对抗语文》,你就读吧!”

众所周知,《对抗语文》是《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抨击当今语文教学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在小孩子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

显然,他用犀利的思想与辛辣的文笔,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弊端进行了猛烈的鞭挞与无情的痛斥。所以,文章发表后,在语文界甚至整个教育界,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所以,陈子昂朗读《对抗语文》的时候,显然也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不过,信老师是理智的,她认为,过于偏激的言辞与观点,往往会让年轻气盛的高中生脱离正确的航向。只有“致中和”,才能“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她首先以欣赏的语调肯定了陈子昂独特的“眼光”,并对他那敢于质疑和大胆批判的精神进行了表扬。

她说:“大家也要向陈子昂同学学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具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对于老师所说和书上所言,也应当具有自己的看法,乃至大胆的质疑和批判。”

信老师不动声色地稍事停顿之后,用“但是”一转,便开启了她的另一番宏论——

“在风华正茂的年华,拥有批判精神固然可嘉,可仅有批判精神却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中,推翻与摧毁一个固有的‘大厦’也许并不十分困难,可要想重建起来往往难乎其难。比如对于当今的高考制度,批判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有些说法还相当激烈;可是,如果将其废除,重建一个人人满意的新高考制度,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永怀赤子之心,永葆批判精神,但同时又要具有通过表象看本质的分析意识,以及很强的建设意识。”

至此,信老师的话戛然而止,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在所有学生的心里重新掀起了波澜,就连陈子昂也在重新审视《对抗语文》,也开始思考如何在继续保持批判精神的同时,更加全面地看待各种不同声音的文章,并力所能及地去在建的“大厦”上添砖加瓦。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问题很多,可是,在谈这些问题的人中,真懂语文教学者几何?君不见,即使一个从来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未必能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说出个子丑寅卯,却可以大言不惭地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其实,构建一套让所有人认可的语文教材体系,绝对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行程。

不过,这次的“对抗”,最终还是以完美的结局告终。信老师之言,在敲击学生心扉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何止于此?它还让学生在以后看待其他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不再趋向极端,而是通过辩证的思考,步入一个“中和”之路。

张驰代课

大凡听过信老师演讲者,几乎都会为其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才华所折服;而听其上课时,除了佩服其对语文教材内涵的深刻把握之外,还会对其独具的思想光芒所照耀。所以,她在衡水中学就有了一个“金不换”的绰号。

而在学生的心里,她更是无法超越的一座巍峨的高山。

可信老师想,既然在辩论赛上学生可以挑战并“赢”了老师,那么,课堂之上,学生难道就不能一展才华,胜过老师一筹吗?

一次,信老师因公要去北京出差,按照惯例,将由其他老师代她上课。可她转念一想,这次机会是不是让位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绎精彩?这些已经在读高二的学生,在好多方面已经崭露头角,有了不同凡响的表现。尤其是张弛同学,仅仅是语文积累本,就做成了自己的《古文观止》。

想至此处,信老师很是兴奋。马上去见张驰,告诉他出差期间由他代自己上课。他先是一愣,旋即亢奋起来,欣然答应下来。

信老师出差回来后得知,张弛“老师”的课——《归去来兮辞》讲得非常成功,甚至有的学生觉得他比老师讲得还好。虽然作为老师,被学生超越了,觉得面子上有点过不去,但她仍然为孩子们的创造力感到由衷地高兴。

我们不妨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刚知道《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是张弛给我们讲时,我真的感觉不可思议。但一上课我们的顾虑就全消失了,他风趣的语言和旁征博引很快吸引住了我们。尽管只是初出茅庐,但张弛课堂的驾驭能力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句话,这几节课,很精彩!不是老师,胜似老师,不是老师,但又超越老师。”

张弛则说:“我站在讲台上时,除了兴奋和紧张外,更多的是胸有成竹,本着课前制定的方针,我坚信自己能够上好这三堂语文课。”

这次被学生超越,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因为信金焕老师在给了张驰同学教学的自主权的同时,也赋予其以充分的信任,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张驰内在的潜能。他不但倾其全力进行备课,还广泛地征求了一些同学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在如何吸引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的问题上,他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并得到了不少同学的支持。他发现:如果授课者一味讲解而忽视了听课者的能动性,那么即使所教的课容量很大并且紧张度很高,听课者也还是会走神,从而让不少知识从大脑中一闪而过。因此,他制定了授课的主方针——让同学们广泛参与,至少活跃40分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在热情与智慧共舞的时候,才能如愿以偿。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驰的课大大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从这次上课中,张驰对信老师又增添了新的信任与敬佩。只一篇《归去来兮辞》,就让他好多天忙得不亦乐乎,况且还有不少同学的“拔刀相助”,不然,根本无法取得成功。而信老师天天上课,堂堂精彩,她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该是何其多啊!可是,不管上哪一节课,信老师都表现得那么从容与自信,而且都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独具的审美愉悦与生命张力。

其实,通过张驰代课,也让信老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应当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孩子?即使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不是也悄然深藏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提出来?很多重点难点,是不是让学生去探寻,并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来解决?如此等等的很多问题,好长时间在信老师的脑海里一直翻卷着。新的思考,生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又变革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于是,大家发现,信老师的课堂教学,又实现了新的突破。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信老师在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的时候,并没有悠然地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踏上了新的探索征程,去构建其具有变革意蕴的“新”的教学风景。

原文地址:
http://3g.k.sohu.com/t/n444050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