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診入醫保 移動醫療迎來盈利曙光?

一則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的消息讓互聯網醫療再次受到關注。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印發的文件提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這是國家政策層面第一次提及將首診納入互聯網醫療醫保。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政策的鬆綁將擴大在線診療的服務人群和服務內容,擴大產業市場空間,但囿於醫保額度等因素,互聯網醫療企業的首診探索仍存在不小的挑戰。

首次“鬆口”

從2018年《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明確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到如今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時間僅過去兩年。業界普遍認為,區別於此前的禁止首診,此次的政策探索給產業釋放出一些空間,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被放大。

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醫療作用得以凸顯,行業內的企業包括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微醫、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等相繼開展在線問診、健康科普等多項服務。

數據顯示,丁香醫生在線問診/義診的總訪問量1.1億人次,總諮詢量120萬人次;平安好醫生AI系統幫助平臺醫生為11.1億人次提供醫療諮詢服務。另據《焦點訪談》報道,疫情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臺診療諮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多倍。

“出於對醫療安全性和醫療質量的維護,此前出臺的政策禁止互聯網首診。這次疫情期間,參與互聯網醫療的公司推出在線問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發展,也讓相關部門考慮是否可以針對某種特定疾病,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探索互聯網首診。”一位長期從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人士說。

叮噹快藥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次文件的出臺是對過往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延續,此前有關“互聯網醫療僅限於複診”的政策約束得以鬆綁,互聯網醫療行業被鼓勵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伴隨著“首診”邊界的進一步明確以及監管細則的落地,互聯網醫療行業將迎來更多機會。

同樣,在京東健康相關負責人看來,現階段關於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是可對線上的患者提供複診續方服務,一旦允許線上開展“醫保首診制”,更多患者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問診諮詢,從而更大程度上發揮互聯網醫院疏解線下醫院壓力的作用。

尋求商業閉環

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各大互聯網醫療企業一直在探尋盈利模式,打造服務閉環。來自中泰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顯示,互聯網醫療初步落地的盈利模式有線上問診(2C)、處方外流服務以及健康管理收費、消費商城運營等形式。其中,線上問診即為C端提供付費的線上諮詢、複診等。

京東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允許線上開展“醫保首診制”,同時互聯網醫院如果能與地方醫保部門合作,通過開展醫保系統對接實現醫保支付等功能,就可在線上問診、購藥進行醫保支付,能夠有效節約醫療資源,降低患者看病支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就醫購藥體驗。

為尋求商業閉環,互聯網醫療企業也在多方佈局。2018年11月,叮噹快藥宣佈在原有“28分鐘送藥上門”快藥業務基礎上,新推出“快醫”業務,從而實現醫院首診、在線醫生複診,新增醫生在線諮詢服務,通過“智慧藥房+智慧診所”,實現醫療場景的閉環。

叮噹快藥相關負責人表示,叮噹快藥已經建立起“在線問診-醫保支付-28分鐘送藥到家”的服務體系,公司近期在深圳地區已推出“醫保到家”服務,形成了“醫+檢+藥+保+養”模式閉環。據介紹,用戶進入叮噹快藥可1分鐘內找到醫生進行遠程問診、醫保購藥,隨後由叮噹快藥自建的配送團隊28分鐘送藥到家,用戶可避免掛號、排隊、繳費、取藥等諸多複雜環節,用藥及時性的需求得到系統性的解決。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雖然互聯網醫療領域得到較快發展,但尚未盈利依然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據已上市互聯網醫療企業披露的財報數據,2019年上半年,阿里健康(港股00241)虧損額同比收窄至762.9萬元,仍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1藥網淨虧損4.99億元,每ADS(美國存托股票)虧損6.1元。

政策的鬆綁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叮噹快藥負責人表示,叮噹快藥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自有專業醫生團隊的互聯網醫院,積極在全國更多城市推動“醫保到家”服務,繼續推動醫藥、醫保、醫療“三醫聯動”,加強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數據互通互聯,形成數據閉環。

在京東健康相關負責人看來,京東健康有專業的醫生資源,也與眾多實體醫院開展了深度合作,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專業、可靠的診療服務。

不過,有另一種說法認為,互聯網醫療企業加速佈局的同時,線下具有實力的醫院也在加快線上信息化建設,囿於醫保的額度等因素,移動醫療企業的首診探索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日前,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鑫介紹稱,北京已有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宣武醫院、北京燕化醫院以及北京長峰醫院5家醫療機構開通了互聯網診療服務。

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次政策提出的探索開展表明了對於互聯網醫療的支持態度,由於醫療責任歸屬問題,以及醫保的屬地化管理,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首先應該是在公立醫院進行探索。對於第三方互聯網醫療企業而言,需要跟當地的醫院深度合作,打通醫保。此外,由於開放首診必然連接開處方、售藥等行為,在器械檢查或者血液及其他檢測等結果輔助診斷依賴度較小的科室會率先開展,比如皮膚科等診療和常用藥品風險較小的科室。

在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看來,此次文件發佈主體為國家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不是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參與下發的文件,從目前來看,政策細則還不明晰,即便首診放開,對於互聯網醫療行業中的企業仍存挑戰。“醫保有額度,線下醫院是否願意分享這個額度還不好說。”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