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花式“回血”的啟示-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航業遭遇“至暗時刻”。從1月到3月,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展開自救“花式”回血:有的通過降薪來降低運營成本,有的通過發行債券來獲得現金流,有的則直接拆除飛機上的座椅,客運航班改貨運……

疫情之下,很多行業都感受到了寒意。以民航業為例,民航局最新披露稱,一季度,民航全行業累計虧損39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336.2億元。從公佈的數據來看,2月的影響最為嚴重,不過,隨著各種自救措施的推出,3月已經開始逐步恢復。

我們總是期待著一個明確的或可以預期的未來。然而,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告訴我們,變數時常會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從而給未來帶來不確定性。怎麼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如何與之共處?這是所有行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答案或許就可以在民航業花式自救中尋找。

其一,要對不確定性有清楚認知,並根據實際情況持續調整自己,保持靈活性,以不斷適應新形勢。一旦疫情過去,民航業將迎來複蘇。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先做疫情下的“剩者”,才能成為行業的勝者。據報道,疫情暴發後,不少航空公司通過降薪、發債等手段進行開源節流,有的航空公司中高層還自願申請零薪酬。

其二,要在不確定性中不斷髮掘新機遇,推動轉型升級,從而化危為機。在國外疫情蔓延的形勢下,國際貨運需求量快速增加。為彌補全貨機運力不足,民航局鼓勵航空公司進行“客改貨”。在這種大背景下,不少航空公司抓住“客改貨”新機遇,積極轉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東航空,將改造三架波音737-800機型飛機,拆卸168個座椅後可拉貨20噸。有觀點認為,“客改貨”不僅是權宜之計,而且將成為部分航空公司新的增長點。

其實,不只是民航業,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學著與不確定性相處。如餐飲行業,嘗試“共享員工”模式,並推出“無接觸”外賣服務;再如旅遊行業,搭上直播的便車玩起了體驗式“雲賞景”“雲聽曲”“雲觀展”……換個角度看,不確定性何嘗不是一種機遇,一個成長的契機?

(胡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