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去總理衙門途中,途徑東單牌樓時,被清軍擊斃。次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佈上諭,向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奧地利11國宣戰。
就在清廷宣戰同時,聯軍已於6月17日攻佔大沽炮臺,並於7月14日佔領天津。從8月4日開始,聯軍向北京進發,沿途並沒有遭到真正有效的抵抗。按理,當時正值酷熱的八月,聯軍以歐洲人為主,難以適應這樣的氣候。可聯軍氣勢如虹,僅耗時10天就兵臨北京城下。
聯軍通過兩天的激戰,於8月16日佔領北京城,而慈禧攜光緒早已西逃西安了。如今我們看到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照片,除了官員給聯軍贈送錦旗外,還有就是天津和北京兩地老百姓似乎都在看熱鬧。
清史專家表示,看熱鬧就算了,從當時留下照片來看,無數老百姓參加支援聯軍攻打北京城。比如,幫助聯軍扶梯子、搬運彈藥等等。在美國國家博物館有這樣一張老照片,反映的是英軍從正陽門東出水口涵洞進入內城的御河。
讓人驚訝的是,在出水道出口一側(另一側可能也有)站滿了圍觀看熱鬧的北京城老百姓。按照歷史教科書的記載,聯軍兇殘無比,老百姓應該像慈禧太后一樣逃之夭夭。然而,在照片中,我們沒有看出老百姓表露出絲毫害怕的模樣,而是探著脖子、挽著胳膊,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神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老百姓認為與列強相比,腐朽的晚清更讓人痛恨,吃人不吐骨頭。李世民登上帝王后,遍閱隋煬帝起居注,大吃一驚,他問魏徵: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徵則一針見血地回答: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魏徵的話千百年間一直在輪迴,早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老百姓極其冷漠。
當年英國艦隊攻破虎門要塞、沿珠江北上時,兩岸站滿了圍觀的老百姓。看著自己國家士兵與列強們戰鬥,好似在觀看一場表演。當掛著大清龍旗被英軍擊沉,清軍紛紛跳水時,圍觀人群爆發出看戲來到高潮的掌聲。英軍統帥巴夏裡面對此情此景,大惑不解,問身邊買辦何至於此?買辦回答道:
國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