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老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3年就塌,為什麼?

今天炒米給大家講講古。所謂那種住“百年不倒”的老房子,現在基本上只能在某某古村去看了。但那些都還算是古代有錢人建的房子,但也是斷壁殘垣,很多都是有待修復開放的。

老話說老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3年就塌,為什麼?

真正的跟我們普通人相貼合的那種老房子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比我們現在還能夠看到的某些磚瓦結構的,還要更古老一點。那幾乎真的是可以說是茅草土坯房。

地主家是石頭青磚大瓦房,而普通老百姓家只能拿泥巴打碎過篩,摻上石灰、稻草,做成大塊的土坯,曬乾後嚴絲合縫,用泥水麥漿砌起來。屋頂就是那些稻草沾泥漿覆蓋。

這種房子,白天進去之後,感覺也是暗無天日,到處是黑黢黢的,點上油燈,你會發現陰暗處似乎都長著一層綠油油的青苔。

這種房子住久之後,土牆的外壁幾乎融為一體,坑坑窪窪。土蜂在上面蛀滿了小洞,把家安在牆上。但是你會發現一個問題,牆越坑窪反而越結實,所謂“百年土牆硬過磚”。

看似坑坑窪窪的一面土牆,幾十個大漢用槓頭推半天都推不倒(沒拿挖機試驗過,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挖機。不過上世紀,很多瓦工寧願去推磚牆,沒人願意去推著土牆,說明了這些土牆,其實是比磚牆更結實)。

這種土坯茅草房,最重要的是幾乎隔個幾年就必須“翻蓋”。用新的麥草、稻草或茅草,去替換掉房頂上那些舊的發黑的茅草。不然時間長了容易漏雨。雨打在毛新的茅草上,順著那光滑的草竿,就淌到了屋簷下的水渠裡,從而不會出現漏雨的情況。但是老舊的茅草沒有了那個光澤,就比較容易出問題。

“翻蓋”的時候,會從房樑上扒下一窩一窩的俗稱為“家蛇”的無毒蛇。老人講“家蛇不從頂梁過,你白天干活都沒力氣”。

但是這些家蛇們的存在就保證了,這個屋子裡面幾乎沒什麼老鼠。老鼠愛打洞,特別碰到這種土坯房,真的是很危險,有“家蛇”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所以翻完蓋還得把這些家蛇再請回來。

還有要注意的是 ,房樑上的燕子窩是千萬不能動的。雖然燕子經常會把屎拉得滿地都是,但是主家卻從來不趕這些燕子。因為燕子每年歸來生仔,會給農家除掉大量的害蟲。

老話說老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3年就塌,為什麼?

不過有個奇怪的現象,一般這種老房子超過幾年沒有人住再去拆這種房子的時候,會變得特別容易拆。你會發現那些土牆上也沒有土蜂、燕子窩也是空的、家蛇也不知道去了哪裡,甚至連老鼠你都看不到。

炒米認為,在有人住的時候,這裡面有個小的良性生態系統,比如土蜂、燕子、家蛇、老鼠等等。有土蜂,愛打洞的白蟻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有燕子,害蟲基本上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有家蛇,愛打洞的老鼠也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因為有人住,所以在茅草陳舊之前,及時翻蓋,阻止了房屋質量的進一步惡化。

所以為什麼很多茅草土坯房,人離開之後三年不到就塌得只剩一面牆,而有人常住,拆遷時,十幾個壯漢都不願來推牆。

還有比這個茅草土坯房更晚一點的磚瓦房。那種磚瓦房也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磚混結構。它不是用砂漿粘合層層平砌上去的。那時候為了節省磚料,是把磚塊像堆積木盒子一樣,一塊一塊立著砌上去的。所以本身作為承重牆結構的牆體,本質上都是空心的。而且粘合劑可能是用的泥土或者是石灰。

所以這種房子實際上比茅草土坯房更不結實,也因此更需要維護。因為很有可能你用腳踹一下牆,就會踹出一個大洞。

老話說老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3年就塌,為什麼?

這種房雖然看起來更高級,但是三年不住,立馬屋倒房塌。不過慶幸的是,這種房子在農村裡,偶爾還能夠看得到。所以很多搬到鎮上的人,經常回到農村的時候,一定要開開門,通通風在裡面做一頓兩頓飯,留點食物殘渣在屋裡面。保證那個小的生態系統能夠繼續維持,過段時間也要過來修修補補。

——炒米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老話說老房子有人住“百年不倒”,一旦搬走3年就塌,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