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說鄉愁

--老家“尋味”之旅敘說鄉村變遷

“味”說鄉愁

城市呆久了,突然想回老家的村子裡去看看,去體味農村飽含鄉土的氣息,尋找逝去的孩童時代的記憶。中秋前夕,剛好我堂叔“討媳婦”,特意回了一趟老家。這次老家尋“味”之行,讓我有了一次不同往常的心靈之旅,欣喜、愜意中更有一絲悲涼,五味陳雜。

1.記憶中肆意流淌的芬芳,是醉美家鄉味道

(引:藏在記憶深處的老家味道,綻放迷人芳芳。)

去的路上,滿是期待和喜歡。初秋的早晨,風和日麗、景色怡人,大家暢聊著,敘說著曾經的鄉村記憶。當年的一幕幕情景浮在眼前,彷彿就在昨日:一到農忙時節,家家戶戶熱火朝天收割稻子,放眼望去,到處一派繁忙景象。人們在田阡間穿梭往來,揮汗如雨,揚場機、脫穀機齊上場,機器轟鳴、人聲沸騰,好不熱鬧。農忙剛過,自家的蘆柑要採摘了,那時經常隨大人去幫忙,一到果園我們幾個孩子高興的東瞧西望,滿樹的蘆柑,黃裡帶紅已經熟透,使人垂涎欲滴。那是一個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的的季節,肆意流淌的芬芳,正是醉美老家味道。

“味”說鄉愁

隨著一陣噪雜聲,將思緒拉回現實,終於到家了。一下車,久違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細細的風兒從耳邊吹過,思思涼意讓人心情舒暢,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來到堂叔家裡,已然張燈結綵,親戚朋友忙碌著準備酒席。大部分親朋手頭都安排了活計,偶爾忙裡偷閒,三三兩兩圍坐著拉著家常。臨近中午終於開席了,大家呼朋喚友、紛紛入席,方圓數百米之內,洋溢著的,都是香噴噴的味道和濃郁的喜慶氛圍。一道道農家菜閃亮上桌,絕佳的色香怎能不讓人立馬口舌生津。隨著喜宴高潮迭起,大家觥籌交錯、喝聲陣陣,划拳聲、歡笑聲此起彼伏,人們在喧鬧與美食中流轉,一時間忘記了煩惱、忘記了時間,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2.漸行漸遠的家鄉味道

(引:曾幾何時,夢牽縈繞、欲罷不能的家鄉味道漸行漸遠。)

第二天,早飯過後順便去村子四周轉了轉。昨日喜宴的喧鬧氣氛已然散去,小小的鄉村完全沒有了昨日的喧囂和熱鬧,靜謐的小鄉村變得有點落寂。四周轉悠了一圈,愕然發覺,村子四周大片農田荒蕪,雜草叢生。不知曾幾何時,村子悄然發生變化,近些年外出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除了過年,平日裡留守農村的幾乎都是老人小孩,原本生機勃勃的農村變得一片蕭條,恐怕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熱火朝天的秋收景象。路過幾處小店,只見一些留守老人和個別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三三兩兩圍著打牌,吆喝聲、嘈雜聲混成一片,與小村的靜謐是多麼的不相協調。感慨之餘,一陣悲傷油然而生,可能不久以後,我們以往的那種別緻的喧囂、人氣滿滿、洋溢著濃郁鄉土味道的農村將漸行漸遠,直至徹底消失。夢牽縈繞、欲罷不能的家鄉味道,只能殘存在記憶的深處。

家鄉村子的變遷,僅僅是中國很多村莊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這些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城的不斷加速,農村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鉅變,變化的是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思想,新房林立的同時良田荒廢,物質日漸豐富的同時精神家園荒蕪…著名作家馮驥才曾惋惜的說到“中國每天都有農村消失,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最主要的是,農村的新一代對農村的秩序不再認同”。20年前外出務工是為了攢錢回家,現在是為了賺錢留在城市。他們生在鄉村、長在鄉村,卻無法對鄉村文化產生親和力、歸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對他們又是那麼遙遠。在土地與城市之間尷尬的漂泊,他們既不在城,也不在鄉。正如有位學者所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

3. 寒冬已至春天還會遠嗎

(引:寒冬已至春天還會遠嗎?也許不久的將來,別緻的家鄉味道,那瓜果飄香、五穀豐登的醉美景象,一定再次閃亮登場。)

查爾斯·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這也許正處於最壞的時候,但也許是最好時候的開始,寒冬已經來臨,但春天還會遠嗎?所幸黨中央高瞻遠矚,早就洞悉了鄉村發生的這些變化。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的經濟、社會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生態文明、公共文化及美麗家園的不斷投入和發展,廣大的農村一定會以全新的面貌更加煥發生機和活力。

也許再過10年亦或是20年,時尚與傳統的完美融合,農村必然異彩紛呈,遠去的僅是粗陋、貧瘠、荒蕪,撲面而來的也許就是優雅、富裕、繁茂……彼時,鄉村的精神家園已然春色滿園、百花齊放。新農村肆意流淌的是那再次芬芳的瓜果飄香、濃郁的人文書香。

“味”說鄉愁

#無條件寫作日線上命題寫作,第1名可獲得1萬元現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