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心學.前言(2020.04.10)

經過十年的實修實證,本人總結出這套理論,起名《邏輯心學》。從理論的名稱,大家就能看出端詳,理論主要突出兩個特點:1,邏輯思辨;2,由心悟道。此兩者,結合在一起,不僅是禪宗頓悟法門的核心,更是貫穿諸子百家的捷徑。邏輯思辨,關鍵在於“是非善惡”之中的自我搏殺,而“由心悟道”是從古至今,無數聖賢總結出來的結晶。

理論的緣起,是早年一次禪修過後,總結出的一套,適合自己在生活之中的修行,然而在規整禪修的過程中,思維逐漸打開,並通過邏輯思辨把“實修實證”結合在了一起。眾所周知,六祖慧能,把頓悟法門推向了巔峰,但沒有漸悟法門為基石的禪宗,後世再難重現往日輝煌。或許是機緣,本人在整理“實修實證”的方法期間,接觸“儒釋道”等各家學說,從而取其精華,以邏輯思辨的方式,把頓悟法門次第化,使之漸悟法門與頓悟法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總結理論的過程中,雖然儘可能把理論通俗化,只運用幾個基本的修行術語,把各家學說貫穿起來,但對“修行與傳統文化”沒有了解的人,理解還是相對困難,這是非常無奈的。畢竟,從厚厚的經典裡面,把幾個核心的詞彙,重新貫穿梳理,已經實屬不易。

“邏輯心學”的理論雖好,但必須落地,才能讓所有人受益。經過長久觀察,結合理論,發現大眾有興趣的,無非以下幾個問題:如何控制自己?(轉念)如何離苦?(不住念)如何開智慧?(靜觀)如何了悟宇宙實相?(悟道)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在理論中,有完美的解答。

既然心念如此重要,如何看到心念呢?簡單點說,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心念在驅動。複雜點說,可以通過身體的動作,比如走路、掃地、任何肢體的運動等,從而理解是由心念在驅動;可以通過感受的產生,比如我們身體對溫度的感受、對食物的酸甜苦辣的感受等,從而理解是由心念在驅動;可以通過心念的生滅,比如我們每時每刻經歷的喜怒哀樂等,從而理解由心念在驅動;可以通過對大自然的認知,比如看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我們都會產生評判,從而理解也是由心念在驅動。

最後,希望所有有緣者,可以通過實修實證,快速契入儒釋道等各家學說。

執智 2020.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