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949:開國大典中那些大忙人

1949年春,中共中央入駐香山,金秋時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而從香山開始,特別是從新政協籌備會開始,從中共領導人到普通工作人員便開始日夜操勞。為了開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了開國大典,他們一直忙碌著……

致敬1949:開國大典中那些大忙人

毛澤東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左一為林伯渠,右一為周恩來

■ 第一個大忙人:毛澤東 ■

1949年,毛澤東56歲,正值盛年。

這一年的毛澤東,用“特忙”兩個字來形容非常貼切。從《毛澤東年譜》中可以看出,從1949年1月1日至10月1日,200多天的日程裡,毛澤東起草電報210件,主持會議、作報告9場,出席會議21場,聽彙報、接見、會見10次,談判、談話3次,寫新聞稿、評論、批註38篇,題詞4次,致電、發公函、覆信、髮指示67次,接站2次。

1949年新年伊始,毛澤東就寫下《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隨之駁斥蔣介石的假和平。在西柏坡接見國民黨起義將領傅作義、蘇聯的米高揚,在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之後,率領中共中央赴北平“趕考”,入駐香山。

毛澤東把足跡和記憶留給了風景秀麗的香山,留給了恬靜的雙清別墅,留給了風光旖旎的中南海,留在了天安門城樓上那揮手的瞬間。

毛澤東在雙清別墅指揮百萬雄師過大江,粉碎了蔣介石“劃江而治”的圖謀,勇追窮寇,致命一擊;國民黨反動派丟盔棄甲,倉皇南逃。頃刻間,貌似強大的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灰飛煙滅。毛澤東激情中寫下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並在雙清別墅提出了“四面八方”的經濟思想。

革命勝利後,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怎樣建設國家”這個核心問題,毛澤東在雙清別墅兩夜未眠,寫下了《論人民民主專政》;同時,毛澤東還領導全黨及各界人士緊張有序地開展新中國的籌建工作,會見民主人士、參加座談會,講話、作報告,真是日理萬機。

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毛澤東邁著穩健的步伐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勝利面前,毛澤東注意保持共產黨人虛懷若谷的態度,常常這樣告誡自己和全黨同志:革命取得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腳下的道路還很長。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毛澤東忙出了一個新天地!

致敬1949:開國大典中那些大忙人

毛澤東與周恩來在天安門城樓上

■ 第二個大忙人:周恩來 ■

周恩來溫文爾雅又壯懷激烈,堅持原則又靈活多變。

周恩來是一個精細雅緻、舉輕若重的人。當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時,周恩來親自安排行車路線和車輛的順序。同樣是出於安全考慮,從涿州乘專列到北平,一切安全保障和細節,周恩來總是想在前面。

為了同各民主黨派人士一起商討召開新政協的各項事宜,周恩來煞費苦心,周密部署,把旅居香港的各民主黨派人士安全地運送到解放區,同時也設法將分散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民主人士轉移到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附近來,最後齊聚北平。

周恩來忙於新政協籌備,忙在來青軒,更忙在中南海。為了籌備新政協會議,周恩來往返於香山和中南海間。他親自參與政協代表“大名單”的確定,親自檢查會場、代表住的賓館及吃飯的餐廳。他數次召開或參與座談,聽取各方意見,或講話或作報告。他把自己關在中南海勤政殿一週,起草《共同綱領》稿。開國大典當天凌晨,周恩來再次對天安門進行仔仔細細的檢查。隨之,在上午11時,周恩來又親自到前門火車站,迎接蘇聯文化藝術科學工作者代表團。

時任蘇聯駐北平總領事謝爾蓋·齊赫文斯基,在火車站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站在那裡,臉色蒼白,雙目緊閉,幾個軍人圍著他。我以為周恩來生病了,想走過去。這時周恩來的秘書趕忙走過來說,請我不要打攪總理,他四天四夜沒閤眼,一直忙於政治協商會議的工作,他正站著睡覺。當火車一出現,接近站臺時,周恩來被喚醒,和我們打過招呼後就去迎接蘇聯代表團……”

新政協籌備處第三科科長尹進說:周恩來可以說是那時最為忙碌的人,不僅白天工作,且經常夜間加班。他有位隨行衛士,時常在我們上午上班時間到我的工作位置,微笑著用手一指,我立刻明白,又是周恩來在隔壁小睡20分鐘,讓大家保持工作安靜。足見當時周恩來每天夜以繼日的忙碌情景了。

對於新生的共和國而言,需要綜合考量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但這一切又都是頭一回,而且不能有一點差錯。開國大典,是對新中國的第一次綜合性考驗,是向全世界的宣言。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周恩來日理萬機,殫精竭慮。

周恩來忙出了美好的共和國。

致敬1949:開國大典中那些大忙人

李維漢與毛澤東在交談

■ 第三個大忙人:李維漢 ■

1948年9月底,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改為中共中央統戰部,由李維漢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在中央領導下,主管統一戰線工作和籌備召開新政協的具體工作。自此,李維漢為新政協會議的順利召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選舉產生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李維漢被推選為秘書長兼第一小組組長。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及其代表名單。這看似簡單,卻是非常複雜、非常麻煩、非常棘手的一件事。

新政協籌備工作開展期間,常委會一共收到來自30個團體和部分個人的關於要求參加新政協的書面請求。團體眾多,人員複雜,只有堅持政治上的嚴肅性,才能實現團結的廣泛性,從而達到擴大統一戰線的團結面。

李維漢較好地處理了30個政治團體提出的參加第一屆政協會議的要求。在負責商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和名單的過程中,李維漢廣泛接觸各方面人士,多方面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時常為了確定某一個代表人選的適當與否而函電往返,多方協商。他還同許多要求參加新政協的黨派、團體和個人分別談話,前後經過3個多月的協商、醞釀,終於確定了一份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地區、軍隊、人民團體及特別邀請的5個方面,45個單位662位政協代表的名單。這個名單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和廣泛性,體現了全國人民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空前大團結。

周恩來在總結新政協籌備工作時說:“維漢同志出力最大。”毛澤東看到那一大厚本名單後說道: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

1949年8月19日晚上,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的李維漢跌成重傷,不得不住院治療,以致後來的會議和開國大典都未能參加。

■ 第四個大忙人:林伯渠 ■

1948年12月26日下午,林伯渠告別延安來到西柏坡,開始參與籌備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2月16日,林伯渠從西柏坡啟程到達瀋陽。在瀋陽的幾天裡,林伯渠與民主人士頻繁接觸。在交談中,林伯渠針對民主人士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疑慮,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和說明,希望他們與中共共商建國大計,創建新中國,民主人士都感到很受鼓舞。2月25日,林伯渠陪同民主人士到達北平。2月26日,林伯渠參加了在懷仁堂舉行的歡迎民主人士大會,並講了話。由於要出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林伯渠於27日離開北平,前往西柏坡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了發言。

3月25日,林伯渠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一起進入北平城。隨後,林伯渠先是忙於和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舉行和平談判。“和談”結束後,林伯渠又轉入了籌備新政協的工作。

8月19日,籌備會常委會秘書長李維漢跌傷住院。林伯渠代理秘書長後,他的工作就更加繁忙了。

為了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團結科技文化界人士,林伯渠在推進和促成全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群眾團體的成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他出席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並在會上發表講話。他是中華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的發起人之一,並在籌備會上作報告。他出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在中法大學禮堂召開的成立大會,發表了重要講話。林伯渠還是新政治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在成立會上他被推選為研究會主任。

在召開新政協前,林伯渠推進和促成全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術團體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些團體大部分是參加新政協的單位,它們的成立直接促進了新政協的召開。同時,這些團體的成立,將學術界各個方面的人士組織起來,也有利於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

林伯渠當時已是63歲高齡,為籌備新政協,建立新中國,兢兢業業,不辭勞苦,有時竟連續工作二十來個小時。為了勉勵自己,他在日記本上端端正正寫下了“為人民服務,為世界工作”10個大字,並鄭重地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林伯渠作為中共代表出席了這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盛會,並被大會推選為主席團成員。他在會上作了《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的報告》,獲得大會一致通過。9月30日下午,大會選舉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林伯渠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一致決議: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下午3時,他主持了開國大典。這一天,林伯渠一直忙到晚上8時30分,才走下天安門城樓。

致敬1949:開國大典中那些大忙人

聶榮臻陪同朱德總司令檢閱部隊

■ 第五個大忙人:聶榮臻 ■

聶榮臻作為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異常繁忙。

在軍,他是代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華北軍區司令員,諸多軍事、戰事不能不管;在政,他是中共華北局第三書記、北平市市長、軍管會主任,千頭萬緒的工作諸如治安、建設、生產等等不能不抓。

開國大典在即,聶榮臻主要精力又要集中在大典上,集中在閱兵上。

一人身兼6個職務,此時,又多了一個閱兵總指揮的職務。後來,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新中國成立前後自己“很是忙了一段時間”。

人民解放軍入城式之後,聶榮臻首先抓了穩定華北的兩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編國民黨軍傅作義部20萬起義部隊;二是剿滅土匪,根除匪患,維護北平的社會治安。

在聶榮臻卓有成效的領導下,這兩件大事進展順利並大獲全勝。僅僅半年時間,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與太平的幸福。聶榮臻還沒有喘口氣,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的重任又落在他的肩上。

已分身乏術的聶榮臻,此時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開國大典上,集中在開國閱兵上。

開國大典那天,朱德宣佈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時,聶榮臻沒有同賀龍、劉伯承、陳毅、羅榮桓一樣站立在朱德身旁,當然也就不在那張歷史性的照片裡。

儘管新中國成立時,有近800人登上了天安門城樓,但幾乎都飾演觀禮者或檢閱者一個角色,唯獨聶榮臻例外。因為聶榮臻不僅是檢閱者,還是閱兵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廣場群眾的召集、大典活動的安全,還有那4架帶彈受閱的飛機,事事牽掛著他的心。

在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近800人當中,聶榮臻是上天安門次數最多的一個人。自從接任北平市市長、擔任閱兵總指揮以來,前後至少10次登上天安門城樓。

作為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籌備開國大閱兵的日日夜夜裡,事無鉅細,都考慮得非常細緻,還親臨現場指揮天安門前的閱兵預演。

在一次閱兵聯席會上,聶榮臻向時任華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參謀長李健連發四問:“裝甲車在天安門前熄火怎麼辦?騾馬拉炮,那麼多匹馬,如果拉下糞怎麼辦?在檢閱時,騎兵方隊越走越快怎麼辦?馬失前蹄怎麼辦?”

聶榮臻提出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但他還是放心不下,多次深入到受閱部隊官兵中,主持召開座談會,瞭解情況,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9月25日午夜,受閱部隊第一次在天安門進行合練,聶榮臻再次提出具體要求。

9月27日深夜,受閱部隊又在天安門前進行了一次全程預演,整個過程順利、安全。直到此時,聶榮臻的心裡才踏實一些。

10月1日10時,地面受閱部隊各就各位,準備就緒。12時,聶榮臻匆匆吃了幾口飯,就趕到東長安街檢查受閱部隊。14時,聶榮臻獨自一人登上天安門城樓。10分鐘後,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彭真也來到了天安門城樓,兩人一同檢查了城樓上的準備情況。

14時30分,聶榮臻走下天安門城樓,來到金水河西側的閱兵指揮台,行使自己的職責。大典開幕完美,閱兵方隊震撼。

閱兵結束後,聶榮臻既沒有出席北京飯店的餐會,也沒有去觀看天安門廣場的群眾遊行,他實在是太勞累、太疲憊了,回到慶王府的寓所,連衣服都沒脫就上床睡了。■

文/閆樹軍

本文為《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