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者生存”到“经济制度”

1776年,《国富论》出版;

1859年,《进化论》出版。

亚当斯密和达尔文,两位思想家,为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的一些真相。

想想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之间居然存在某种本质的相似,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康德式的问题。

26岁的达尔文在南美洲的加拉帕哥斯群岛上发现,临近的几个岛上同一科目的雀鸟存在细微的差别。他的理解是,“这是它们经过几代的改变,才得以适应各自岛上的植物和昆虫的体积差异的。”简言之,环境决定着物种的演化,物种会朝着更适合它所在的环境的方向去演化。

从“适者生存”到“经济制度”

人类社会存在相似的机制。

  • 相对人的欲望,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什么决定资源的分配就是一个问题。

  • 决定资源分配的机制,就是所谓的经济制度。

想象一下,假设全世界70亿人,突然从外星降临地球。那么,是什么决定我该拥有哪些东西,你该拥有哪些东西呢?

如果是乔丹,他可能会说,应该根据打篮球的水平来定胜负。谁篮球打得好谁可以分配的资源多!

如果是苏菲玛索,她可能会说,应该根据美貌来定胜负。

如果是Susannah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之一),她可能会说,应该根据岁数来定胜负。

如果是巴菲特或者盖茨,他可能会说,价高者得。

……

所以,在面临生存竞争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作为竞争准则。

还有我们自己很现实的例子。在上世纪60、70年代,当官衔决定资源分配的时候,会玩手腕和走后门的人,就是当时那个生存环境的“适者”,他们可以生存得很好。相反,懂经营有头脑有知识的人会过得非常悲惨,他们是那个环境的“不适者”。回到今天,还有多少人敢明面上说,自己会玩手腕所以引以为豪的呢?大环境变了,所以规则变了。

  • 聪明的人会利用当前规则,智慧的人则能看懂环境的变化。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所有竞争规则中,什么规则是最好的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价格”机制是最好的。

所谓价格机制,就是“价高者得”。如果一个经济按“价高者得”,我们大体上称为“市场经济”。

我们可以容易地举出例子说明,“价高者得”的资源分配规则优于其他一些规则。

比如一个男人希望得到一颗价值5万的钻石,如果按照"价高者得",他首先必须为这个社会创造至少5万的价值才有资格获得这颗钻石。如果按照"年高者得",他必须比其他竞争者岁数更大才可以。这时有两个问题:1、一个人的岁数多大对这个社会没有价值上的贡献;2、一位活到110岁的老头要钻石干啥?

总之,“价高者得”之所以优于其他规则,是因为买者必须为社会创造至少相同的价值,而正是这个公平的机制激发了所有人的欲望和活力

自从“价格”机制的魔力被斯密天才般的洞察到后,思想家们一度认为我们已经理解了经济的全部秘密,明确认同这个观点的甚至包括李嘉图和穆勒这样的大人物。其实这个观点到现在为止,也基本是对的。

斯密之后,最重大的思想突破应该是凯恩斯完成的。面对大萧条时期超过25%的失业率以及大量闲置的机器设备,凯恩斯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降低工资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投资者宁愿把设备闲置也不愿意开工?为什么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便宜卖掉?

总之,为什么价格没有发生作用?

另外一个有趣的分支是由科斯主导的。科斯的问题有点孩子气:既然价格机制这样完美,为什么会存在公司?公司是按照每个人的贡献付工资的,市场也是的,所以为什么还有公司?科斯的思想简朴而深刻,他告诉我们,市场机制非常好,但是市场机制也有代价即所谓的“交易成本”或者“制度成本”,如果交易成本很大,公司就应该存在,而且确实存在。

作者个人微信:tingkais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