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寓言論批評不僅要站在公共的立場上思考文化的問題,更要從抽象的層面上反思一個社會存在的結構性困境。

原文 :《用寓言論批評闡釋中國》

作者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楊毅

圖片 |網絡

在今天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現實發生的一切正時刻刷新著我們的認知。甚至說,今日之中國和世界發生的變化,並不亞於近代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重大影響。然而,面對這樣一場切身感受到的鉅變,普通大眾雖然深陷其中,但卻難以認清其深刻的本質和自身的處境,甚至淪為資本的附庸;專家學者儘管可以藉助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思考問題,但卻因為理論與現實的“錯位”而無法有效對接起兩者之間的關聯。

換言之,面對中國的鉅變,現有的理論範式和批評方法無法真正闡釋當下紛繁複雜的現實。在這個背景下,一些學者如周志強教授在《寓言論批評——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論綱》中試圖提出並構建一種新的批評範式,即寓言論批評,用來闡釋當前的文學藝術作品。

一種重新激活文本意義的方式

寓言論批評首先是一種總體性的批評,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馬克思和盧卡奇的歷史哲學。作為總體性的寓言論批評,改造自社會學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世界物化圖景之上的批判、解放和召喚。它不僅要站在公共的立場上思考文化的問題,更要從抽象的層面上反思一個社會存在的結構性困境。這就好比我們不能只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遭遇的問題,變成如何增強維權的意識和手段,甚至也不是追問什麼樣的制度才造成了問題的發生,而是反思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的根源所在——如果不是存在階層間的不平等,農民工等問題就不會變成社會性的公共議題。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現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和矛盾並不是直接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相反,它們經過了重重的偽裝和掩飾而愈發令人捉摸不透。馬克思畢其一生,旨在揭開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流通和積累的秘密。

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同樣,寓言論批評也要穿過紛繁複雜的表象來揭示事物的本質,暴露出現實背後的“真實”。這就意味著寓言論批評不僅要直面社會危機和矛盾,還要有回到具體問題上的能力。也就是說,寓言論批評有了總體性意識,即認清自身所處真實境遇的同時,還要解決如何實現這種總體性的問題。這既和當前文學藝術的特性相關,也和文藝批評自身的學術話語相關。

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必須承認的是,當前的文學藝術正發生著深刻的裂變:藝術創作不再是藝術家個人的精神活動,而變成越來越依靠技術和策略的集體行為;藝術作品雖然題材多種多樣,卻往往不切實際地天馬行空,以致於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當代藝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用崇高與美來打動你,而是依靠數據和算法來操縱你的情感……面對文學藝術的新變,解讀作品的方式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傳統的反映論、主體論和審美論式的批評已經無法有效地闡釋當前的文學藝術,而建立在總體性和社會學基礎上的寓言論批評不啻為一種重新激活文本意義的方式。

這就不得不提到本雅明。經本雅明重新闡釋後的寓言已經上升到新的美學高度,其背後是世界總體性的瓦解。

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用本雅明的話說:“在寓言直覺領域裡,形象就是碎片,是咒語。這形象的象徵之美消散了,因為神的博學之光照耀在了它身上。總體性那種虛假的表象褪去了,因為理念熄滅了。”這倒不是說總體性無法用來闡釋當下的現實,而是說它恰恰反向證明了,為應對現實形象的碎片化和片面化,總體性必須得到重新理解。從這個角度說,寓言論批評將寓言引入文化批評的做法無疑是對總體性的一次全面改寫。一方面,文化批評只有建立起總體性的意識,才不會陷入對細節真實的考究,才能在政治經濟學的層面上確立起對結構性問題的思考和總體性的批判;另一方面,當下語境中的文化批評又要藉助具體的形象來通向廣闊的歷史與階級意識。

寓言論批評的策略在於它不承認文本本身可以自足的表意,而是需要藉助外在的另一套編碼系統來重新激活文本的意義。寓言論批評將所見之物視為辯證意象,通過將表面現象翻轉過來的方法,通向社會歷史的內在邏輯,從而抵達內部隱藏著的更真實的存在。這一點在具體的批評實踐中體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在分析網絡官場小說中,認為《權力巔峰》看似是在意淫般地幻想如何和權力腐敗作鬥爭的故事,實則是“用反霸權的方式充分體會霸權的快樂的一種寫作倫理”;再如,認為韓劇乃是一種“自戀主義的精神分裂症”:“韓劇所鼓吹的犧牲、忍耐、公平、善良、情愛和寬容,也就是一種帶有強烈的‘末世情懷’的情感。”

運用“概念星叢”來重組我們的認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隨寓言論批評,創生出的大量概念被用來闡釋當前的文學藝術和大眾文化。

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傻樂主義”“怨恨電影”“嘻劇”“聲音政治”“聽覺中心主義”“倫理退化症”“青春戀物癖”“卑戀情結”“多語性失語症”“寓言現實主義”等全新的概念被髮明,極富衝擊力地刷新著我們原有的認知,旨在揭示大眾文化真正的秘密所在。在我看來,這種“概念焦慮”的背後是面對當下飛速發展的大眾文化的某種隱憂,有助於如何認清這些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的本質。如果說既有理論無法有效地對接和闡釋當前大眾文化的發展,那麼為什麼不可以用另闢蹊徑的方式重構我們的經驗呢?應該說,運用“概念星叢”來重組我們的認知,不僅是寓言論批評的策略,更暗含了一種引爆既有觀念進而重構認知圖繪的企圖。

總之,面對當前文學藝術新變,寓言論批評是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和方法。這對當前處於理論與現實錯位的批評界無疑構成了強大的啟發。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3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反思 | 文學批評,正逐漸喪失當代性

周志強:接受本雅明式的批評 | 社會科學報

視域 | 小說課,會成為一種批評形態嗎?

萬象 | 寓言論批評,一種全新的批評範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