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的福音“無接觸貸款”

小微企業融資難由來已久,伴隨著復工復產重啟,小微企業迎來現金流大考。近期,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疫情中81.9%的小微經營者面臨資金缺口。其中,6成以上小微經營者的資金缺口基本在50萬以內,在這些經營者中近半數僅為10萬以內,而71%的受調者認為,只要能及時獲得融資,就能夠對沖疫情風險。 為了精準滴灌幫扶實體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2月20日,全國工商聯、網商銀行與25家銀行聯合推出了“無接觸貸款”方案。3月5日,全國工商聯和網商銀行進一步聯合銀行業協會、100多家銀行,推出“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未來半年內,十項無接觸貸款舉措將支持全國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及農戶。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無接觸貸款”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式,小微企業貸款大多額度小、時間短,和消費類貸款線上操作流程有類似之處,在當前形勢下銀行可以大膽嘗試。

鼓勵銀行通過網上的標準化流程放貸,減少中小企業和銀行資金的直接接觸,另外,滿足短期小額的快速融資需要,也需要簡化流程,所以線上的標準化流程貸款應該是最適合的。在這方面要借疫情的機會,整合融資資源,通過政府的支持、銀行的創新,更大限度地滿足中小企業的並列融資,這個方式是值得嘗試和推廣的。

目前,我國是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系。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在於企業本身存在較高風險,且無法提供更好的數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主任劉曉蕾介紹,以阿里和金融企業為例,他們拿到小微企業的交易流程數據後可以更好地做風控並進行貸款,雖然這也是一種間接融資方式,但我國銀行未來的趨勢或許是轉變一部分融資業務為直接融資。

銀行的間接融資太多,佔了百分之八九十,所以趨勢上應該轉變一部分到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這樣可以降槓桿。我們能不能通過更好的方法,在中小微企業在信貸過程中,把風控或者是底層數據拿得更好?如果有銷售收入進來,可以直接把它扣走,可以解決一部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融資問題,這是未來長期解決融資難的一個方向,並不是要改變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系統。

劉曉蕾指出,疫情過去之後,我們的融資模式可能從過去主要看主體信用,向關注資產信用和交易信用轉移,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未來隨著企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這個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舉個現在新模式融資的例子,大家比較熟悉就是阿里螞蟻金服,它通過移動支付就控制了交易信用。我掃碼支付,幫助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包括未來的進貨、點單這些數字化。通過數字化的過程拿到企業交易流程的數字,這就是交易信用。雖然企業是非常小的企業,在傳統上這種小企業、小商戶是沒辦法到銀行借到錢,但是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的交易流程拿到是可以給他放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