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疫情撤空了滿滿當當的“主流社會”。

在空蕩的街頭上。

那些被掩蓋的邊緣。

暴露在了眾目睽睽之下。

因為無家可歸而無法執行居家令的流浪漢。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法國流浪漢露宿街頭被罰千元,原因是疫情期間沒待家裡

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而使隔離成為了一種特權。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 封城後的印度:百萬民工不分日夜徒步返鄉。

手停口停,停工停產便無法生存下去的人,走上街頭要求復工生產。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 美國人上街遊行,要求復工復產

看似很荒謬。

但這些全都是內含於我們社會之中的隱形結構。

只不過因為疫情而變成了顯性表徵。

上流社會的人,有錢逃命;

下層社會的人,用命換錢。

一場疫情,將這種殘酷的現實撕破、放大,無奈卻也真實。

當人命如螻蟻般生存時。

當世界陷入慌亂時。

當生活的悲觀無窮盡時。

我們還能否堅持正義、善良、美好,找到這個世界裡,找到閃亮的光點。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隱藏之下的傷痕

在今年的奧斯卡、戛納、金球獎上,有一部電影像黑馬一般,闖入了這三大電影盛會的殿堂。

《悲慘世界》。

雖然拍的不是雨果筆下的故事,但卻也來自小說的精髓。

暴力盛行、法國移民、宗教信仰……目光對準了那些無聲而憤怒的“被剝奪者”。

導演拉吉·利,黑人,從小在法國巴黎北郊的社會底層長大。

自然明白,因為這身皮膚,他要學會更多:

隨時保護自己。

隨時提防別人。

他有一幅著名的照片,用端槍的方式,手持攝影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幅畫面在電影《悲慘世界》裡,也作為彩蛋一閃而過。

作為一部處女作,電影已經成熟得驚人。

但最讓人震撼的。

還是那種生猛、鋒利的視角。

拉吉將所表達的東西,暗藏其中。

看他如何表現種族問題的——

鏡頭尾隨著一個黑人男孩,從家來到大街上。

今天所有的法國人都格外的興奮。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今天,是2018年6月。

法國參加世界盃,進入決賽的這一天。

與朋友約好的他,翻過地鐵閘門,乘坐地鐵,來到了市中心。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市中心裡任意一家酒吧,都在直播著法國隊的這場至關重要的比賽。

終於。

比賽結束,法國隊贏得大力神杯。

整條街的人,一起高唱法國國歌。

這是一個格外震撼的場面,但也是一個,格外諷刺的場景。

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們,白人和黑人們。

唯一的一次交融。

也就只在這個節點上。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但漸漸,隨著人潮逐漸湧進香榭麗舍大街時。

畫面的主角,是這個黑人小男孩。

他多麼亢奮和自豪。

融入到法國旗幟狂歡的海洋中。

但在一片熱鬧的慶祝中,背景音樂的旋律,卻變得越來越冷漠、驚悚。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而事實是。

在那一天,全國歡慶的時刻,不少的騷亂和搶劫案高頻發生。

警方甚至動用了高壓水槍驅散人群。

狂歡之下,並非是一片祥和。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也從開頭,就奠定了這部電影的情感基調——

那些壓抑的悲傷。

那些不公和不幸的經歷。

故事分了兩條主線。

一條,是以這個巴黎社會底層黑人小男孩為線索。

男孩偷了馬戲團的小獅子,惹毛了馬戲團老大,黑幫和警察兩道都在追捕他。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一條,是第一天剛到警隊上班的魯茲探員。

因為跟前妻離婚,打算定居在巴黎的他,可以經常探視兒子。

但第一天上班,他所見到的警察執法的粗魯、無良,與黑社會並無兩樣。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一個黑人,一個白人。

一個未成年,一個成年人。

一個社會底層的移民後裔,一個見證暴力,被迫參與暴行的執法者。

似乎,仇恨一早就已經埋下了。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無處不在的暴力

觀看《悲慘世界》時。

很容易聯想到1995年的一部法國電影,《恨》。

文森特·卡索主演。

在巴黎十八區,警察射殺了一名17歲的青年,讓街區青年的怒火,迅速蔓延成一場暴動。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25年過去。

混亂和暴怒似乎有增無減。

巴黎郊區。

因為移民的湧入,這裡彷彿是一塊繁殖著貧困、犯罪、毒品,不斷流出膿水的惡瘡。

孩子們的遊戲,是在殘破的滑板公園,這樣玩“滑板”。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警察在這裡濫用職權,以假借搜身的名義,實則是對女孩性騷擾。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黑幫和街頭混混們,隨時都可以挑起街面上的鬥爭。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土壤是一片惡土。

仇恨的種子,也早已播下。

在《悲慘世界》裡,有一個政治事件是不得不被提起的。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2005年10月,兩名非裔男孩在躲避警察時被電死。

後來引發整個巴黎、乃至全國的暴亂。

但將近15年過去了。

這一切變好了嗎?

那個偷獅子的少年,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災難還是依舊上演。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其中的一個警察用橡皮子彈擊中了男孩的面部。

當場,男孩倒了在垃圾堆裡……

魯茲理解不了。

為何一個正常成年人,能對一個已經戴上手銬的孩子近距離開槍下狠手。

但格瓦達的回答,在情理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我也是在這裡長大的

你剛來 而我們在這幹了十年了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是什麼樣的生活?

從小的生長環境,是暴力的;

長大之後的職業環境,是以暴制暴的;

再善良的人,也會覺得暴力,就是剋制一切的權利。

小男孩伊薩,從沾惹上警察之後,就是被暴力圍繞。

因為偷雞,被警察抓住,叫父親保釋他。

而父親出場,伊薩就是被一頓暴揍。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另一個擁有無人機的孩子,巴滋。

一個細節就說明他的周圍,也不平靜。

他臥室的門上。

被砸出的兩個大洞。

暴力式的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親都擅長的教育方式。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暴力,圍繞著這群孩子。

一聲“防暴警察”,就能讓他們條件反射一般的驚慌亂竄;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在與警察對抗抓捕的時候。

少年們謾罵警察,對著他們扔石塊。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在電影裡有這樣的一幕看的Sir格外害怕——

本來是夏天裡,用水槍打水仗的孩子。

上一秒,還露出天真的惡作劇的笑臉。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但下一秒。

站在車前,舉著水槍的那個孩子,對著警察比出了割頸的動作。

而他的眼神佈滿仇恨。

手裡的水槍。

還是玩具嗎?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一切,只不過是孩子們報復的第一步。

警車被一輛超速行駛的摩托引入一條死衚衕內。

而站在他們面前,舉著炮筒對著警察的孩子,也正是那天被橡皮子彈打傷了的伊薩。

心裡早已被填滿仇恨的火藥。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暴動,又一次開始了。

導演拉吉並不是旨意在講一個孩子偷獅子,而最後報復社會的故事。

他在闡述——

暴動,是如何開始的過程。

教育上的缺失,家庭上的暴力對待;

被欺辱,被粗暴對待的社會體制;

我們的確是該責備這些孩子,但我們是否應該反省,成年人所營造的這個世界,又帶給他們了什麼?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照亮黑暗

在《悲慘世界》裡,雨果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

“當一個人的心中充滿黑暗,罪惡便在那裡滋長起來。有罪的並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製造黑暗的人。”

在電影裡,魯茲探員應該算是一個老好人。

做事秉章執法,在第一天的上午,每一次出勤他都有一個小動作。

戴上警察的袖章。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他知道,自己是代表正義、代表法治,是一個警察。

但當他經歷了,同事隱瞞自己隨意用槍,並打傷孩子;

再外加他們的所作所為被巴滋的無人機拍下,而這群警察需要銷燬證據而追捕另一個小孩。

這一切都是不合法,不光彩的。

當魯茲一天第二次踏進這家“萬事通”的三明治店裡,要線索時。

他再也沒有戴上那個自己曾“引以為豪”的袖章了。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黑暗,會傳染。

在不知不覺中,魯茲也變得暴躁和憤怒起來。

電影的結尾,黑暗的讓人絕望。

少年手持用火點燃的酒瓶,準備襲擊警員。

而魯茲用槍指著伊薩,精神緊張地喊道:

聽我的話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是威脅。

不是商量。

電影最後一個畫面,魯茲和伊薩相互僵持,是他拿槍射死了伊薩,還是伊薩燒死了魯茲。

導演沒講。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但,黑暗吞噬人性。

人性製造黑暗。

在這惡性循環之下,導演拉吉的《悲慘世界》就真的那麼“悲慘”和“憤怒”麼。

不。

電影裡,有這樣的一束光。

被偷的小獅子。

在伊斯蘭教裡,它象徵著力量與偉大。

在伊斯蘭教裡 獅子是一種高貴的動物

象徵力量與偉大

這樣智慧的動物不該被人鎖在籠裡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而在馬戲團裡。

卻成了被人鞭打的馴獸。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象徵著什麼。

尊嚴,被囚禁;

力量,被束縛;

就連偉大,也淪為了馬戲團的小丑。

而伊薩偷走的小獅子,其實是象徵著導演拉吉對年輕一代的移民孩子們,新的希冀。

他希望這群孩子能擁有力量、光明。

他也希望,從此暴力減少,從此憤怒消滅能換來理智。

所以,他才會設定一個這樣的開放結尾。

插入一隻可愛的小獅子。

在最後結尾,有這樣的一行字——

世上本無壞莊稼,也沒有壞人

只有壞的莊稼人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出自雨果的《悲慘世界》。

照亮黑暗的。

是孩子本該保護的,沒有仇恨的內心。

這部最危險的處女作,邊罵邊打出五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