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前些年流行一個概念叫:裂變式創業

,通過內部孵化,給公司提供新的引擎。裂變式創業最為成功的無疑是騰訊孵化出的微信,可是同在深圳的華為卻明確表示:不支持、不鼓勵,也不會入股內部創業的團隊。華為為何有這麼堅決的態度呢?要知道裂變式創業成功的不僅有微信,還有阿里的釘釘,谷歌的Gmail,還有搜狐的搜狗等,為何華為如此堅決否定裂變式創業呢?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親兒子”李一男

1993年,一個瘦弱的年輕人進入華為實習,他就是15歲就考上華中理工大學的李一男,在華為實習期間,李一男不到22歲,當時華為正在研發一款C&C082000門交換機。當時各部門分析了競爭對手的技術方案,認為採用上海貝爾、還有富士通交換機接結構,可是經過幾輪討論之後發現方案不可行。

之後年輕的李一男力排眾議採用了美國英特爾MultibusII總線,為此華為還從英特爾採購了近200萬人民幣的開發板和工具,但是經歷幾個月的調試之後,發現這種技術根本就不合適。可是定金已經交付,這讓李一男承受巨大的壓力。雖然最後只賠付了20萬元人民幣,可是在1993年,這無疑是一筆鉅額損失。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此時任正非不但沒有責怪李一男,還給予他更多的肯定,這也堅定了李一男的創新之路。當時萬門交換機都是通過電纜連接,可是電纜對維護技術要求非常高,而且華為設備多處於分散的農村地區,鋪設成本非常高。後來李一男大膽使用光纖作為交換機的連接材料,而且還提出了SDH技術,這套技術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都是一項重大發明,為此還獨立設計了一套標準。

李一男在技術上不但有高超的前瞻性,在管理員工上也非常有一套,比如1994年,當時開發萬門機,正是處於攻堅戰的時候,很多員工都是足球迷。於是建議大家加班到凌晨2點,剛好可以看世界盃的轉播,然後睡到第二天中午,這是軍人出身的任正非絕對不允許的。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任正非在用人上不拘一格,23歲的李一男,在華為不到2天的時間升任工程師,在解決一項技術難題之後,不到一個星期被升為高級工程師,而且不到半年的時間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C&C082000門交換機事件後,李一男不但沒有降職,而且還提拔為中央研究部總工程師。不到4年的時間,李一男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

在1996年至1998年間,華為技術部門在李一男的領導下研發效率極大提高,一系列先進的技術設備相繼研發成功,華為能有如此快速發展,李一男功不可沒。李一男在成為華為副總裁之後,一改過去內向性格,經常代表華為在國際媒體上發言,成為當時IT界的名人。當時人們都認為李一男是熱門接班人之一,而且與任正非的關係也親如父子。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二人的矛盾源於一次人員調動,1998年李一男被調任至中研部負責市場的推廣。在任正非看來,讓李一男從研發部門走出來,到市場當中去歷練,未來能更好的磨練自己,為更重要的崗位打好基礎。可是李一男是個技術天才,離開技術崗位之後,有如魚離開水,非常不適應。

在之後的市場崗位上,李一男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先後擔任華為電氣總裁和華為美國研究所所長等邊緣職務。在2000年,李一男向任正非提出了辭職,雖然任正非百般挽留,但是李一男去意已決,之後任正非在深圳五洲賓館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會。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李一男在離職之後,通過股權獲得1000萬人民幣分紅,以及部分設備。李一男還拿到內部創業申請的機會,佈局華為相對比較薄弱的數據通信領域。當時也獲得任正非的肯定,認為只要不傷害華為,他都會支持。

在2001年至2003年,李一男憑藉技術天賦,創建的港灣公司銷售額一度達到10億元,被冠以小華為的稱呼。當然李一男不滿足於只做華為的分銷商,他開始自研華為的部分產品。在此期間,港灣公司還獲得美國華平1.16億美元的投資。在任正非看來,這無疑在挖華為的牆角,於是展開了對港灣的圍剿。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華為在內部成立了專門的“打港辦”,只要是有港灣參與的投標,無論價格有多低一定要成功,否則就自己走人。在華為的圍剿下,李一男的港灣增速明顯放緩,甚至0增長,這是風險投資商最不願意看到的。

華為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焦土政策,讓李一男招架不住,李一男一度想把港灣賣給西門子。這當然是華為所不能容忍的,當時西門子通過港灣,在國外多個通訊設備競標上,價格都低於華為。不僅西門子,當時電信巨頭諾基亞也有意收購港灣。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之後華為給港灣發送了一封律師信,信內容不到1千字,但是措辭非常強硬,認為港灣公司在多項知識產權上侵犯華為,要求港灣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否則訴諸法律。

給出大棒的同時,華為也伸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收購港灣。2006年6月6日,港灣與華為聯合宣佈,港灣部分資產以及部分員工轉讓給華為,華為為其支付5000萬美元的現金。之後任正非對港灣員工說:

“這兩年我們對你們的競爭力度是大了一些,對你們打擊重了一些,這幾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我們自己活下去,不競爭我們也無路可走,這就對不起你們了。為此表達歉意,希望你們諒解。如果華為容不下你們,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

2006年,李一男重回華為,出任華為副總裁兼電信科學家。一年後,李一男再次離開華為,之後擔任多家公司技術官。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裂變式創業看似非常美好,能夠提高團隊的自驅動能力。2005年,海爾提出了“人人CEO”的口號,高峰時期,8萬多員工被打散到2千多個自主經營的團隊當中去,甚至被哈佛商學院當作正面案例,給予盛讚。

同時期的萬科、美的等都發起了內部創業計劃,最後都是一場鏡花水月。現在的海爾,沒有人再提全民創業了,市值和營收都已經被老對手格力和美的給超越了。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裂變式創業,看上去是應對未來變化的一劑靈丹妙藥,可以打破傳統組織結構的秩序,激活員工的激情,可是內部創業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管理成本的問題。為什麼要組成一個企業?就是希望能夠攤銷管理的成本,一個人的公司需要財務,100人的公司可能還只需要1個財務。

根據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企業是用內部的管理成本來對抗外部的交易成本,當這兩種成本平衡的時候,企業的規模就確定了。平臺大了,就有足夠的資源以及規模優勢來減少管理成本,而且能夠對抗更大的風險。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拿華為舉例,當他們決定要做手機的時候,可以拿出1萬名開發人員,集中資源在這個領域上突破,這是小米、老羅等不可想像的。華為內部有一個“壓強原則”,就是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在戰略上戰勝競爭對手,不在一城一池上計較得失。就拿圍剿港灣為例,完全可以承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略,這種戰略有幾個公司能耗得起?

還以華為為例,內部員工創業肯定還從事通訊領域,要麼成為利益相關方,給管理帶來風險,要麼像港灣一樣,培養出一個競爭對手,讓自己的隊伍軍心渙散。華為為了消滅港灣,付出的遠遠不止5000萬美元,之後有學者統計,華為花費超過17億元,才收服自己培養出的對手。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企業家之所以要進行裂變式創業,其實是一種戰略上的懶惰,企圖通過撒種子的方式,獲得未來市場的一張船票。企業家是非常稀缺的一種資源,社會上雖然創業人員很多,但是能夠勝任企業家的少之又少。

創業成功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偶爾有創業成功的,會被資本大肆宣傳,把一種偶然因素歸結為必然,殊不知大多數企業內部創業,其實淪為項目的炮灰。更有甚者,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未來市場的風險,有意讓員工去充當炮灰的角色。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像海爾這種,本來是一支8萬人的正規軍,卻被打散成了上千個游擊隊,這真的是一種進步嗎?在我們的印象裡,似乎游擊隊戰鬥更強,那是被抗日戰爭給騙了,游擊隊是不可能對抗正規軍的,沒有國民黨的正面牽制,游擊隊無論如何也生存不下來。

馬化騰之所以讓張小龍做微信,並對原有的QQ團隊造成傷害,並不是所謂的賽馬機制、讓更優秀的團隊跑出來,而是為了留住張小龍這樣的大牛,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試問哪一個公司的高管能夠容忍,每次開會張小龍都不來?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拿搜狗的王小川為例,搜狐張朝陽也親口承認,不知道如何安排王小川,他很難被激勵了,還擋著其他人的晉升,那麼只有讓他單做一個項目。

所以絕對不能在企業走下坡路的時候,搞裂變式創業,而是企業有富裕的資金養活那些“功臣”的時候,讓他們大膽去嘗試,否則只會加速退伍人員的出走,讓企業快速垮掉。

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適應裂變式創業,比如像電信、地產等行業肯定不適合裂變式創業,而那些服裝、餐飲等行業,因為團隊規模小,可複製,是非常適合裂變式創業的。像服裝行業,兩三個人就可以成立一個工作室,餐飲行業,比如海底撈,只要在熟悉海底撈的一套流程,這個店長完全就可以去開一家新店,西貝莜麵村、喜家德餃子館、王品牛排都是靠內部創業不斷複製成功。


華為自損八百,也要圍剿“親兒子”李一男,裂變式創業有多坑


很多時髦的概念,不要去盲從,要了解自身的模式。就像裂變式創業,對於某些企業不但不是靈藥,反而是一副毒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