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纵观历史,美国自建立以来,一直扩张发展,顺风顺水,基本上没吃过什么亏。但18年前的那一次事件,对于美国人而言可能不亚于1941年日本人偷袭其珍珠港。这让一贯持强凌弱的美国人感受到了巨大的耻辱。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4架民航客机,其中两架撞到美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有一架坠毁在五角大楼,另外一架由于机上乘客的反抗,最终失控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香克斯维尔。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于美国人而,似乎世界末日的降临。

全美国对于恐怖主义的仇恨到达了极点,美政府认定沙特富商奥萨马.本.拉登是该事件的幕后主使,从此开始了美军方和本.拉登的追捕与反追捕长跑。

911事件也成了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通过911事件挑起民意支持攻打伊拉克。

1998年12月16日,所有的核查小组撤离,第二天凌晨,美英开始单方面对伊拉克进行了自海湾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导弹袭击行动,代号为“沙漠之弧”,轰炸持续了4天。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沙漠之狐行动中的美国卡尔.文森号

此后,伊拉克拒绝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

2002年,迫于国际压力的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关于武器核查问题的1441决议,恢复联合国对伊的武器核查工作。

小布什在2003年3月8日晚上发表电视讲话指出:在伊拉克的帮助下,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生化武器,甚至某一天可能获取核武器,并利用这种武器实施他们既定的袭击计划。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加了联合军事行动。

战争的第一阶段就是所谓的“斩首行动”,其目的是炸死萨达姆本人,美国的巡航导弹和高性能炸弹犹如暴风雨一般倾泻到被认为是萨达姆的作战指挥部,因情报不准确,“斩首行动”失败。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接下来联合部队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地面打击。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5万的英军部队,3000人的澳大利亚以及200人的波兰部队组成。此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联合部队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美国第三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断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送救援物资。这些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茨尔港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从科威特进入的。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战争爆发三星期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官员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关态,巴格达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巴格达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民从指责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

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伊拉克2003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展开清剿行动。

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提克里特的一个地窖被美军捉获。

至此美英联军用极小的代价获取了对伊战争的阶段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