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做青少年心理諮詢10年,我聽到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爸爸媽媽老要指揮我做事,煩死了!”

而父母們則不以為然:“愛你才指點你,換成別人,我才懶得說!”

但父母們或許沒意識到,恰恰是這些指點,造成了現代親子關係緊張的根源。

有這樣一個實驗:

給一群孩子佈置一件他們肯定能完成的任務。

在他們完成的過程中,安排他們的父母在旁觀看。

實驗前,組織者告訴父母們:孩子肯定能完成,請只看不發聲。

結果:沒有一位父母能撐過8分鐘不指導。

最快的一位家長,才看了30秒不到就開口“你怎麼這麼做啊?!應該先……”。

更有甚者,有幾位家長直接上手,教孩子該怎麼做。

指點太多,操心太多,介入太多,在親子關係,甚至在任何關係中,都只會起反作用。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很多家長說,現在孩子太難管,我小時候父母沒花什麼力氣管我,我不也挺好。

“沒花什麼力氣管”,也就意味著沒有過多的介入。

老一輩家長育兒時,或許簡單粗暴,缺乏耐心,但很少跟在孩子屁股後不停指點的。

或許是因為忙於工作,也可能是以前的老師管的比較多。

當然,並不是說孩子不能管,一管就糟糕,

只是不能介入過多,特別是對10歲後孩子。

孩子幼年時,父母非但應該管,還要管的細緻,事無鉅細都要耐心教育。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便也是父母要逐漸放手的時候了。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句寫出了親子關係的精髓:

世間所有的關係都指向在一起,唯有親子關係,指向分開。

一代又一代,做好了放手,便是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如果父母執意不放手,

那麼父母們所吐槽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差、叛逆等問題都將接踵而至。

每個生命都渴望獨立探索,

而家長的過度介入,剝奪的就是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誠然,有些孩子會選擇服從,

這些孩子被父母們認為是“乖孩子”,

但也恰恰是這些乖孩子,在成年後或許問題更多。

他們會變得懦弱膽小、獨立能力差、抗挫力不強等等。

另一部分孩子,則選擇了反抗。

他們經常頂嘴,行事逆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

小時候會頂嘴,反抗性強的孩子,80%長大後獨立判斷能力強,不依賴於人;

而小時候順從的孩子,只有24%長大後能獨立行事,但遇事,仍會首先期望依賴他人。

你想要哪一種孩子呢?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有過叛逆期的孩子,相對來說,成長空間會更大。

無論小時候的叛逆少年,還是長大後受到心理困擾的成年人,他們的背後,往往就是一個介入過多的家長。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父母要改變介入過多的習慣,關鍵還在於明白為什麼會這麼想介入孩子的生活。

這其中有全能感的問題,

覺得自己全對,只要孩子聽話,照著做就行。

但更多的原因在於:父母自身的抗壓力。

去聽聽父母愛管孩子哪些方面就能明白,

父母管教孩子的動機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比如:父母最愛管孩子學習,而這份管教的動力來自於老師、學校、社會給父母的壓力。

這些父母往往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會過於管教孩子,沒有壓力嘛。

待孩子入學了,開始管,越管越多,越管越嚴,因為老師的要求多了。

至青春期,孩子開始反抗,於是管到親子鬧翻。

王朔曾對他女兒說: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

這句話也送給父母們。

好好學習育兒知識,按孩子的特點,以及家長自身的性格,定下自己的育兒節奏。

主動育兒,意味著每次走在孩子前面一點即可。

不要走太快,更不要拖著孩子硬跟在別人身後走。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最後,說說父母最應該在哪方面對10歲以後的青春期孩子進行指導:

那就是安全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接觸社會的廣度、深度會越來越大,

但孩子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

所以,父母需要在生活的常規安全事項、性安全、法律法規等方面,對孩子進行指導,讓孩子明白不同事情的不同後果。

安全方面的指導,可遵循:

  • 安全指導不嫌多;
  • 形成家庭統一氛圍,別一個說不重要,一個說很重要;
  • 孩子大了,有些安全問題,如:性健康等,建議同性家長指導更好;
  • 讓孩子明白,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家長有權利直接採取一些措施來避免問題的發生。

除了安全問題之外,其他方面,父母應儘量減少主動指導。

指導的內容少,孩子對於安全教育才記得牢。

至於其他方面,等待孩子求助時再回答,效果更好。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孩子終歸要獨立過自己的生活,這點,孩子甚至比父母更清楚。

而父母們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信任孩子。

上一代對下一代,終究是要放心,而不是操心。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

作者簡介: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教師,營養師,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