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心肺復甦術(CPR)應該是社會大眾或多或少都知道的一種急救方式,對醫護人員而言更是熟悉甚至熟練。但事實上,他們最熟悉的應該不是導員或同學,而是練習時的對象——假人。這個假人的誕生,其實源於一場神秘的死亡。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19世紀80年代末,一位年輕女性的屍體從法國的塞納河被打撈上來。被打撈上岸時,人們才發現她不僅身體完好無損,臉上還帶著一種鮮活、平和、寧靜的笑容,就好像是少女進入美夢一般。她是如此得美好,絲毫不見尋常溺水者身上那種僵硬、痛苦、變形與猙獰,以至於為她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少女的死因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經過仔細勘查屍體,人們可以確定她大概只有十五六歲,正是花一般的年紀。且因身體上不僅沒有任何其他部位的傷痕或淤青,也沒有任何暴力的跡象,人們懷疑這最大可能性是自殺。

按照當時的規程,這樣的屍體會被送往巴黎的停屍間,等待著親人前來認領。但奇怪的是,圍觀人員無數,卻沒人認領她。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在等待的過程中,巴黎停屍間當值的病理學家被少女那異樣的美感所折服,因而他決定將這份驚人的美麗永遠的保存下來。

認領期間,在停屍房當值的一個醫生被這個花季少女的美或撼動,當時攝像還是稀罕物,為了保存這份美,這個醫生使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石膏印摸方法,為少女做了一份面具。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這名無名少女也被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字——L'Inconnue de la Seine(塞納河之女)

就因為醫生的一時心起,塞納河之女面具一度成為巴黎藝術家人口相傳的談資,無數相關的藝術品相繼誕生,中國當代詩人馮至就是留學德國時被書店裡少女雕像傾倒,從而寫下了散文《塞納河畔的無名少女》。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直到1958年,“急救之父”Peter Safar在挪威發表了革命性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術(CPR),塞納河之女才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當時,Peter Safar苦於沒有對象可供練習(活人的肺部充滿空氣,不像停止呼吸的人),為了推廣這一方法,他聯繫了挪威的玩具製造商Asmund Laerdal,請對方製作一個CPR復甦假人,用來模擬急救場景、培訓急救技巧。

在Peter Safar向Asmund Laerdal提出請求的前幾天,Asmund Laerdal年幼的兒子正因為心肺復甦術而免於溺亡,所以Asmund Laerdal更切身明白此項技術推廣的重要意義,也十分注重此次急救假人的製造工作。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經過認真的研究,假人很快便有了雛形,但Asmund Laerdal卻被困在了假人頭部這個關卡。考慮到女性比男性形象更顯親和,Asmund Laerdal決定假人就採用女性面容。

猶豫許久後,Asmund Laerdal突然想到在祖父母家見到的塞納河畔無名少女的面具,發覺這種有著自然不猙獰的外表、且有親和力的女性面容正是這種模型教具的不二人選。於是以未名少女的模樣為藍本,Laerdal製作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口對口人工呼吸訓練人偶,並把它取名叫做復甦安妮(Resusci Anne)。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醫院專家Festa稱,Resusci Anne做得非常逼真,這不僅提高了訓練的真實性,也消除了培訓者的緊張感。1960年,CPR開始在全世界推廣,Resusci Anne也隨之在全世界流傳開來。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儘管Resusci Anne並不是唯一的CPR人體模型,但她無疑是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

生命也許會停止,但她的美麗至今都沒有凋零。

被無數人親吻,挽救千萬條性命,卻始終不知其姓名

素材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