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鏡建議20歲以下人群謹慎使用與“禁止使用”

網上有一篇《日本禁止20歲以下人群使用角膜塑形鏡,卻賣給中國?》的所謂“較真查證”的文章。雖然文章漏洞百出絲毫看不出教授的水平,但落款卻很厲害,頂著我國著名醫院眼科醫學視光中心教授、副主任的頭銜。不應該呀,這麼有名的醫院眼科怎麼會聘請這種水平的人員。

會不會是助手代寫的呢!不管是不是,先以“教授”稱呼吧。

首先,作為“利益衝突者”教授來這裡“較真”是不適合的。從專業水平來看,當然是光鮮靚麗。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的教授也只不過是一個商販,只是銷售場所的區別,不是在菜市場也不是在街頭,僅此而已。

角膜塑形鏡建議20歲以下人群謹慎使用與“禁止使用”

教授較真要點1:日本隱形眼鏡協會確實建議20歲以下人群謹慎使用角膜塑形鏡,但並未禁止。

《日本隱形眼鏡協會》與《日本隱形眼鏡學會》可不是一家,協會是行業聯合,學會是有官方性質的研究和管理機構。《日本隱形眼鏡學會》在《日本眼科學會》與《日本眼科醫會》的指導下發行了第2版《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看來教授是不小心搞錯了。在《日本眼科醫會》的官網裡可以看到關聯團體有《日本隱形眼鏡學會》。

所謂的“建議”是教授的想象或是篡改編造。《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原文中是:“原則”。這個原則是針對日本眼科醫生說的,其次才是消費者,作為教授要應該讀過日本的《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基本的邏輯指向混亂,讓人真是疑惑。

所謂的“謹慎使用”與日本《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對不上號。日本《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中指的是:慎重開具處方

。一是當眼鏡或隱形眼鏡不能解決視力矯正問題需要進行手術矯正時,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形鏡暫時不進行手術。二是對未成年人還未確定安全性評價。這個慎重實際上是要求眼科醫生按指導原則考慮清楚了,能拿出一個讓人信服、甚至是經得起檢驗的理由才能開具處方。把“慎重開具處方”說成是“謹慎使用”,這明顯是誤導讀者。


日本有個“眼科專門醫”制度,眼科醫生的業務還須受到《日本眼科學會》與《日本眼科醫會》管理與監督。眼科行醫執照領取、年檢可是受到學會約束的。在日本對於投訴的處罰要比我國重的多。對於近40歲才能拿到獨立行醫資質的日本人來說,如果行醫執照被吊銷後,有面臨自我破產、老婆改嫁的風險。每年近三萬人的自殺可不是傳說。

教授要查證的文章(其實是微頭條)圖片中,“《日本眼科醫會》官網裡所說的:按照日本隱形眼鏡學會的指導原則,要到20歲以上才能使用。”其實就是向眼科醫生表明了一個態度。即使第二版發行的《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中是:

適應年齡原則為20歲以上,對未成年人慎重開具處方。

正是因為這個“慎重開具處方”讓1970年設立,在美國把角膜塑形鏡研發成功,並於2009年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批准,可以在日本市場銷售角膜塑形鏡的阿爾法株式會社,不得不在2016年將股份賣給了美尼康會社。我們今天在中國市場上看到的,被我們燒得紅紅火火的阿爾法角膜塑形鏡已不是當年創業者經營的產品了。2016年6月17日朝日新聞有報道,美尼康將其100%股份收購併拿到角膜塑形業務,就是為了開拓中國市場,因為在日本真是活不下去了。

根據《日本眼科醫會》在《2019年度學校現場的隱形眼鏡使用狀況調查》數據測算,2019年1300多萬日本中小學生佩戴角膜塑形鏡的人數不到1萬人。即使是這樣,《日本眼科醫會》還懷疑這裡面有人是為達到抑制眼軸拉長目的而佩戴了角膜塑形鏡。

看到這裡,日本角膜塑形鏡對於20歲以下人群的使用到底是什麼情況,大家應該有個判斷了吧。順便說一下,據網上公開資料2018年我國角膜塑形鏡銷量就達到164.6萬副,同比增速為35.1%。

角膜塑形鏡建議20歲以下人群謹慎使用與“禁止使用”

教授較真要點2: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使用角膜塑形鏡最多的人群還是青少年兒童。而我國是角膜塑形鏡配戴的大國,臨床研究對象主要是兒童,所以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資料。在我國,醫生一般不推薦20歲以上的人群使用角膜塑形鏡,如果想摘鏡,近視眼手術是更好的選擇。

這些話一點看不出教授的味道了,查證要拿出證據呀!張嘴就是美國和歐洲。美國和歐洲各國的近視率能和我們國家比嗎?我國近視率最低省份的學生近視率比美國和歐洲近視率最高的國家都要高几倍,有什麼可比性!歐洲哪個國家兒童的角膜塑形鏡使用人多,就把他們國家眼科學會的報表公示出來,什麼都沒有全憑嘴說呀。電視購物的推銷員還使用可以證明功能的道具呢!

說到美國我想引用美國的同盟國日本,《日本眼科醫會》的《2019年度學校現場的隱形眼鏡使用狀況調查》報告中的一段話:“2019年據VanderVeen團隊(美國眼科學會)報告,截止2018年的126篇文獻中,有用的13個文獻的評價結果,展示了角膜塑形鏡對兒童至未成年過程中近視抑制的效果,特別是6~8歲開始展示效果的,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亞洲民族,因有失明的危險性所以被指出了安全性上的擔心。

”教授可是在美國留過學的,情況應該比我們大家清楚。

教授說關於我國兒童有豐富的數據和資料,那就公開。像《日本眼科醫會》的《2019年度學校現場的隱形眼鏡使用狀況調查》一樣,向全世界公開。在陽光下人們會看得更清楚。

“如果想摘鏡,近視眼手術是更好的選擇。”教授這句話讓人“毛骨悚然”。但這就是事實,一位在我國頂級醫院眼科任職的眼視光教授竟然兜售近視眼手術。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是作為一個醫者的良心。英國人發明的這個激光手術,連英國人都叫停不再使用醫保,並公開提示了相關風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怎麼教授說做近視眼手術像喝涼水呢!讓我想起了一句人流手術的廣告詞:睡一覺就好,舒服極了。

教授較真要點3:角膜塑形鏡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控制近視快速進展的方案,但是角膜塑形鏡的使用也有嚴格要求,不正確的驗配和護理有可能造成角膜感染。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驗配,並且定期複查,規範護理。

角膜塑形鏡屬於醫療器械,當然是歸藥監局管。藥監局發佈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2020年修訂版》中有這樣的警示:對18歲以下近視者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確認。能不能請教授先把這句話的意思解讀之後再說“有效”吧。這句話解釋不清楚,後面的話就變成角膜塑形鏡版本的“王波賣瓜”了。退一步講,到了你那裡你就能保證安全了嗎?可以不籤風險告知書,直接領取一份你簽字的安全保證書,你能做到嗎!

關於教授查證用的參考文獻:日本《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我已經替教授翻譯成中文。當然不可能比教授翻譯得好,不過好歹大家有個中文版本可以湊合著看,保證大家的“知情同意權”。(公眾號裡查找)

教授說:日本關於角膜塑形鏡的臨床研究對象一般都在20歲以上,兒童的臨床研究數據比較缺乏,所以會相對謹慎些。

我想對這位教授說,你是在寫“較真查證”,不是在“戰忽局”裡開會。網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開展研究工作的日本大學眼科在相關方面的論文及研究報告。一個研究團隊能追蹤研究40多名孩子5年,得出角膜塑形鏡有效率30%的結論並公開發表。類似的自己找啊。你有類似的公示嗎?有了就告訴大家網址是什麼。

順便提醒一下,我國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2020年修訂版》參考文獻裡列舉有日本的《角膜塑形鏡使用指南》等資料!

教授推薦使用角膜塑形鏡,甚至是0.01%阿托品

我這裡引用一段《日本眼科醫會》的《2019年度學校現場的隱形眼鏡使用狀況調查》報告中對角膜塑形鏡的評價來回答你:

1、2016年美國疾病管理預防中心的報告裡傳出,角膜塑形鏡抑制的氣體滲透性與硬性角膜塑形鏡相比,棘阿米巴角膜炎發病危險因子的OR比(優勢比)是6.8倍。2019年據VanderVeen團隊(美國眼科學會)報告,截止2018年的126篇文獻中,有用的13個文獻的評價結果,展示了角膜塑形鏡對兒童至未成年過程中近視抑制的效果,特別是6~8歲開始展示效果的,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亞洲民族,因有失明的危險性所以被指出了安全性上的擔心。

2、以抑制近視進展為目的的治療,除了角膜塑形鏡還有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低濃度SCL等相關報告,現狀是:還不能說成是確定治療。

教授說:“有一些機構宣稱通過按摩、燻蒸等方法可以減緩近視的發生,甚至逆轉近視,這些都是騙人的。”

“眼保健操”也是按摩,也是假的了?說這話可是要負責任的。全國的孩子可是每天在做,有的甚至做兩次。不就是傳遞了日本對角膜塑形鏡的看法,你也不至於這樣吧。

屈光不正從300度降低到100度、甚至是50度。可這是“燻蒸”前後正規醫院驗光單的對比結果,教授不會說這正規醫院也是假的吧。

我想教授在說別人“假的”之前,首先要用你的研究方法去證明對方的理論、實踐是假的。其次,利用對方的理論與方法經過實際驗證後得出“假的”結論,並讓“做假者”服氣。這些做不到或根本不去做,張嘴就說別人是假的,這樣的教授,只要會說話是人就能做。

角膜塑形鏡建議20歲以下人群謹慎使用與“禁止使用”

作為家長中的一員不但想知道角膜塑形鏡的優點,更想知道其缺點、風險,出了問題如何應對,將來會不會留下後遺症。不要像輸液一樣,輸了幾十年突然就被叫停了,叫停也是從正規的醫療機構開始的。輸的時候你說好,不讓輸的時候你說不好,兩頭話都讓你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