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滿清以東北一地為基地,吞併了整個中國,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在大清皇帝的眼中,東北地區不僅僅是自己的老家,將來的避難所,還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家族提供無數奢侈品的聚寶盆。


滿洲崛起,離不開東北的特產

東北地區由於緯度高,冬季氣溫極低,在沒有現代取暖設備的古代,這裡就是令人恐懼的苦寒之地。但由於人類活動較少,加上這種高緯度的自然環境,東北地區也成了一個盛產奢侈品的聚寶盆。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東北的林海雪原

毛皮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奢侈品。對於生活在東北當地的人而言,毛皮是一種禦寒的剛需。但對於並不生活在此的其他地區的人而言,獲得一件毛皮製成的衣物,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

由於東北地區寒冷的環境,當地的很多動物為了禦寒,都長出了厚厚的毛皮。其中的貂皮和海獺皮最受人們追捧,也是其中最為昂貴的一種。除了貂和海獺,除了貂和海獺,狐狸和猞猁的毛皮也非常受歡迎。除了這些動物的毛皮,當時的東北當地人還會捕捉松鼠,它們的毛皮和前面講過的動物一樣,也可以製成一些禦寒用的衣物,只不過價格和質地不如前者。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可愛的貂是主要毛皮的提供者


除了毛皮外,珍珠、人參還有蘑菇,也是當時東北的特產。在努爾哈赤統治建州女真時期,這些東北的特產就暢銷大明,甚至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甚至部分的東北特產還經過多手倒賣,出現了在了西班牙人統治的美洲。這些特產的出口給努爾哈赤的政權提供了大量的財富,為滿洲與蒙古和大明的戰爭提供了財政上的支持。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清太祖努爾哈赤


入關也沒忘記東北的特產

滿洲入關之後,因為氣候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滿人已經大體上接受了漢人的習俗,但他們並沒完全放棄一些他們在東北時期的習俗。對於毛皮、蘑菇以及珍珠的喜愛,便是入關之後滿人保留的習俗之一。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清朝官員


而且在打敗明朝殘餘勢力,統一全國後,滿清對於東北特產的需求量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因為這些東北的特產除了賞賜給八旗貴族,更多的這些東北特產被滿清皇室作為物品賞賜給各級官僚,作為皇室與官僚貴族之間的紐帶。而且各級官僚的禮服上的朝珠,以及冬季的禮服,也需要大量的珍珠和毛皮。

除了需求量的增加,大清皇室自己也清楚,東北的這些資源意味著大量的財富,只有將這些財富攥在自己手裡,皇室才有安全感。因此在入關之後,大清對東北地區特產的生產更加重視。

對於盛產毛皮的黑龍江下游‘庫頁島地區,大清採取了一種名為“貢貂賞烏林制度”。即每年都要求這些地區的土著要向大清朝廷上貢部分的毛皮,即所謂的“貢貂”。大清派駐東北的機構在接收了毛皮後,又會返過來賞賜部分的生活物資、成品衣物給當地土著,這稱作“賞烏林”。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庫頁島上的土著人


除了“貢貂賞烏林”制度外,滿清皇室為了表示這些外東北土著與還與這些地方的土著居民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和親”儀式。即每隔一段時間,大清皇帝會對居住在此的部分土著居民賜婚。在大清前期賜婚的對象主要是宗室子女,後期變為了八旗官員子女。

除了通過“和親”,大清還要求這些地區的土著居民每年向上進貢相應數量的特產,同時大清方面向他們回贈部分物品,由此形成了。

對於人參、珍珠和蘑菇這三大產業,大清也採取了國家專營的制度。根據清朝的相關規定,除了朝廷頒發執照的人外,任何人包括旗人在內,都不得在東北地區隨意開採東北地區的珍珠和人參,違者重罰。為此大清還命東北地區的八旗兵時常巡邏東北的這些特產的產地,以防止有人違規開採東北特產。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柳條邊牆

在大清皇室的眼裡,東北的這些特產是祖宗的基業,不允許他人染指,尤其是被他們統治下的廣大漢人。為了防止漢人到東北地區獲取這些特產,滿清皇室在原先明朝遼東邊牆的基礎上修建了柳條邊牆,並在邊牆附近設置衛兵,防止漢人私自進入吉林和黑龍江這些物產豐富的地區。


再也回不去的東北老家

但是到了19世紀後,東北地區的情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多年對獵殺,東北地區的貂、海獺、狐狸等能夠提供毛皮的動物越來越少。

毛皮數量的減少使得毛皮的價格越來越高,而大清回賞給東北土著的物品且並沒有過多的增加。這就使得當地的土著逐漸減少了向清廷上貢毛皮。上貢行為的減少,使得大清皇室與黑龍江下游以及庫頁島土著的聯繫日漸減少,為後來沙俄入侵這兩個地方埋下了禍根。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而珍珠、人參和蘑菇由於自然條件變化,加上多年的過度開採,其產量逐年減少。雖然大清多次下令,嚴禁未經允許開採這些特產,甚至還在幾個年份下達過針對這些特產的修養政策,嚴禁任何人開採這些特產,但這些措施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東北特產產量的減少,帶來的最嚴重後果便是大清在東北經營的特產貿易崩潰。與此同時大清王朝的國力也逐漸減弱,而北方的沙俄開始對東北虎視眈眈,妄圖侵佔東北。並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逼迫大清割讓了東北大量的領土。

大清皇帝:東北不僅是老家,更是聚寶盆

闖關東


為了防止沙俄的入侵,同時緩解中原漢地的人口危機,大清政府不得不放開東北移民限制,大量的漢人湧入東北地區。在大清滅亡前夕,東北的主體民族已經由滿人變成了漢人,東北成了大清皇室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參考文獻:

【美】謝健:《帝國之裘》

朱志美:《清代之貢貂賞烏林制度》

郭威:《清代宮廷貂皮的來源及用途》

程尼娜:《17-18 世紀東北邊地族群朝貢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