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最近,閨蜜和我吐槽,他和男友又吵架了,起因就是她想看男友手機,男友卻不讓。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手機?

有人說,沒有女生能活著從男朋友的手機出來,如果能,說明他還有另一部手機。

其實不管男女,21世紀的手機儼然是一個潘多拉魔盒,打開需謹慎,偷看有風險。

當我們討論要不要看伴侶手機的時候,至少涉及親密關係的三個維度:信任、隱私和忠誠。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為什麼想要(偷)看伴侶手機?

想(偷)看伴侶手機的人太多了。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48%的人曾偷看過伴侶手機。

美國調查發現,66%的人看過伴侶手機,最常見的是在對方洗澡時。

而超過80%的人說他們有一個朋友也這樣。

(原來 看 手機這事兒會傳染的?)

騰訊視頻針對400萬網民進行網絡調查研究,發現有70%以上的人也偷看過伴侶手機。


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看對方手機呢? 這是一項調查的結果: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主要原因,就是不(夠)信任。

不相信伴侶說的話,不相信Ta平時表現的樣子,總覺得Ta藏著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最不信任的是,對方是否已經或者將要出軌了。

不信任的原因很多,缺乏溝通、嫉妒心強、沒有安全感等等都是。

心理學家香農·查韋斯說:偷看伴侶手機,比在伴侶面前坦露自己的不安全感更容易。

所以當伴侶之間產生懷疑時,很多人不是選擇溝通直接面對問題,而是偷看手機,驗證懷疑。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偷看伴侶手機有用嗎?適合嗎?

偷看伴侶手機雖然能減少關係中的不確定性,但並不光明正大,偷窺的人通常伴隨內疚,被偷窺的人會感覺到憤怒。

最新的研究證實,偷看伴侶手機會直接危及關係,會引發更多懷疑,導致雙方情緒不穩定、更多衝突,甚至有可能導向分手。

因為很多人覺得偷看手機本質上就是一種侵犯隱私的行為。

事實上,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總是混淆隱私與秘密的區別。

隱私是不想對方知道的事;秘密是不能讓對方知道的事情。

前者沒有傷害性或傷害較小,後者有傷害性,而且多是刻意的傷害。

比如以前的感情經歷,這是隱私,如果願意可以和伴侶分享,但如果不願意也可以自己保留。

但不停和前任撩騷,這就是具有傷害性的秘密。

那麼手機算隱私還是秘密呢?得看裡面有沒有不能和伴侶說出來、而且說出來會讓Ta受傷的事情。

要知道,過度侵犯隱私和太多秘密都會嚴重損害關係中的信任。

想擁有一段健康的關係,需要尊重對方的隱私,同時減少彼此間的秘密。

心理學家認為偷看伴侶手機也許有用,但因為對關係的傷害太大,所以並不適合也不值得, 但與此同時手機不應該成為伴侶之間的秘密。

最好的狀態就是,彼此知道對方的手機密碼,但並不會總是去看,更不會去偷看。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不看手機的前提是信任和忠誠


信任和忠誠被認為是發展和維持幸福關係的重要因素。

信任,與雙方的個人坦露有關,

彼此坦露得越多,親密度越高,信任感也會越強。

心理學家研究了188對結婚兩年的夫婦,發現伴侶的個人坦露程度越低,偷看手機行為就越多。

所以想要建立信任,應該多與對方袒露自己,信任相對而言容易建立,而忠誠會更復雜一點。

對親密伴侶的幸福依賴可以孕育忠誠(commitment),即持續親密關係的意圖。

根據忠誠的投入模型,滿意水平與投入數量都會提高忠誠度。我們越幸福,離開時失去的東西越多,我們對目前伴侶的忠誠度就越高。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然而,高質量的替代選擇會損害忠誠度,即替代選擇越誘人,就越容易不忠誠。

所以整體而言,人們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會保持忠誠: 感到幸福;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離開的代價太高。


如果其中一個情況或者多種情況發生變化時,就會削弱伴侶的忠誠,關係就面臨危機。


然而一旦忠誠發生,對關係的好處數之不盡。

比如產生認知上的相互依賴,表現出對替代選擇的無視,更大程度的犧牲意願等。

究竟要不要看伴侶的手機?


所以,與其糾結要不要看對方手機來維持關係,不如多花點時間經營親密關係的忠誠。

①儘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也讓對方感到幸福。

這一點,有三步秘訣:


欣賞你的伴侶;表達你的感激;重複以上步驟。

②提升自己,讓伴侶知道你才是那個更好的選擇。

如果因為胡思亂想給自己製造了太多負面壓力和情緒,或者困惑於人生的其他問題,會讓自己畏手畏腳,裹足不前,深陷自己設置的思想障礙​裡。

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優化自己,活出自己​心花怒放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