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據“環球時報熱點”8月3日16:40消息:中國成功測試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可破美國反導攔截!

這次發射看點很多,仔細研判有許多大驚喜,真是“厲害了,我的國”

首先顯示我們是用早已非常成熟的技術平臺東風21彈道導彈的發射裝置發射的,這意味著如果需要大量生產,量產分分鐘的事兒(這個道理必須特別懂行的軍迷才會特別注意和高興)。第二個看點是公開宣佈目前沒有任何反導和防空武器可以攔截,顯示了技術上極強的自信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所謂“知己知彼”的這個彼,就是了解對手的手段,知道你防不住,告訴你我瞭解你的情況。這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好好的研究過你),這也是赤裸裸的威懾,你要是想掀桌子“圖窮匕首見”,我也有置你於死地的長槍。

還有一大看點是這次發射邀請了央視,發射的過程全程曝光,這是極為罕見的,過去沒有這麼曝光過。實時曝光意義絕對不一般,與貿易戰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能看有沒有人對號入座了(笑)。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咱們就來看看本次發射的門道,這裡面學問和名堂大了。

首先要看這次發射的乘波體高空飛行器,在世界當代兵器譜上的位置。

有人腦海裡馬上能蹦出幾個:氫彈、原子彈、洲際導彈。

再仔細想想,會立即蹦出來“反導”!包括戰略反導如美國的GMD,還有薩德,標準3.愛國者,俄羅斯的S400、S500,橡皮套鞋,等。

但是你注意了沒有,這次新聞公佈的這款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在高空大氣層進行機動,如果把大氣層邊緣看作水面,乘波體飛行時就像是在水面上打水漂,這種“飄忽”的彈道可以突破現有的反導攔截手段。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這就是說,即便反導在當代兵器譜的技術實現上最先進也最難實現,但是能破解的就是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作為一種攻擊型武器,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是氫彈、原子彈的載體,也可以是反艦導彈的載體,也可以是“一小時全球打擊武器”的載體,而且目前已知的攔截武器誰也防不住。

這倒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的“小李飛刀,例不虛發”,原本排在第一的龍鳳雙環(上官金虹),最後還是沒有躲過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被一刀封喉。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圖 純屬比喻,請不要過度解讀

簡單說,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當然是氫彈和原子彈,但是隨著反導的異軍突起,你如果不能將氫彈、原子彈投射到敵人頭上,再厲害也沒有用。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和日新月異的發展,武器的投射越來越受到攔截武器的制約,這是一個大趨勢。

但是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再次打破這個怪圈,這還真有點像可以“吸住”所有武器的龍鳳雙環擋不住小李飛刀一樣。

實話實說、有一說一(笑)美國千百億發展起來的反導眼看著就這樣廢了,心塞不?

最大的亮點,世界上首次成功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新聞稿中用了“該院利用了三年的時間,研製了國內首款乘波體氣動佈局的高超聲速試驗飛行器”

外國如美國其實已經試驗過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比如美國的HTV系列,如下圖。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要說的是,研發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這樣設計理念的國家只有2個,一個是美國,一個就是中國。從圖上我們就能看出,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僅僅是作為“彈頭”為研發出發點的,他的遠期設計直達未來可載人飛行的高超音速飛機,也就是未來可以用堪比洲際導彈這樣高速度進行洲際飛行的空天飛機。

比如,以10馬赫的速度,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民航機從北京到紐約只需要1個小時10分鐘。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圖 有別於乘波體的雙錐體造型高超音速彈頭如東風16彈道導彈彈頭

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用途極其廣泛。簡單幾個舉例:

戰略偵察機(美國的黑燕)。

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轟炸機和戰鬥機(六代機的可能選項)。

1小時全球打擊時敏目標武器。

未來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民航機和運輸機。

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時敏到達戰略運輸機(萬里反恐突擊隊人員和器材運送)。

知道了上述未來的遠景和宏大的用途,也就知道了中國這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的偉大意義了,這個意義怎麼讚揚都不為過。

我們在觀察這次試驗時,目光基本都集中在“可以突破現有的反導攔截手段”這句話描述的範圍裡了,真實的含義有點被帶偏,或者說理解小了他的應用範圍。

其實,這次試驗是對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各項技術的分學科項目的分別試驗和驗證。我們從這些措辭中就能強烈的感受到。

試飛器集成了疏導式熱防護熱系統內外力熱測量系統及轉捩流動測試

系統等,採用航天科工四院某款火箭作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助推系統,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Km,馬赫數5.5~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氣動力/熱、分離干擾、自然轉捩/人工轉捩等8項科學問題數據測量。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介紹,星空-2飛行試驗項目創新性強,技術難度大,挑戰了多項國際前沿創新技術難題:

1.首個乘波體佈局飛行器工程化,並高超聲速飛行與穩定控制技術;

2. 首次疏導式熱防護技術飛行性能驗證與工程應用;

3. 低空(約30Km)高動壓高超聲速拋罩分離技術;

4.基於微渦發生器(MVG)技術的火箭/試飛器級間分離流動穩定控制;

5.乘波體高超飛行器大機動轉彎飛行控制與制導技術等。

本節前面說的中國的這次試驗是世界上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

成功試驗,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美國確實進行過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但是試驗了2次都沒有成功,中國成功了,所以就是世界上此類項目首次成功

2010年4月,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獵鷹HTV-2首次飛行試驗,用“彌諾陶洛斯-4”運載火箭將HTV-2送至預定分離點,HTV-2在飛行M數超過20的情況下與火箭上面級分離,但在發射9分鐘後,與地面控制站就失去了聯繫,試驗宣告失敗。

2011年8月13日凌晨,又進行了HTV-2的第二次試飛,但HTV-2在升空大約半小時後,便與地面失去聯繫,試飛再次宣告失敗。

這裡要著重指出的是,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成功的標準是必須“落地”,形象的比喻就是射箭必須要中靶,賽車必須要到終點。

快遞小哥,要將貨物送到用戶手上。

而飛起來的飛機必須“落地”,飛機落地才是目的。

我們來看新聞報道中的關鍵詞:本次飛行試驗實現了飛行試驗窗口科學載荷的全通道測量,科學數據有效,實現了完整回收。

這句話通俗的說,就是從發射到落地的全過程都有數據傳回,最後的“實現了完整回收”就更是吊炸天了,以5.5-6馬赫的速度飛行還能“實現了完整回收”,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這也說明了本次試驗是多目標的,不僅僅是突破現有的防空和攔截體系。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偉大的現實意義

在新聞中最耀眼的是“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Km,馬赫數5.5~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完成氣動力/熱、分離干擾、自然轉捩/人工轉捩等8項科學問題數據測量。”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消息 ,2018年8月3日06點4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系統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成功發射,在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序轉彎、拋整流罩、級間分離、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最終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

這段介紹重點看幾點:

  1. 經過近10分鐘飛行試驗(結合每秒5.5-6馬赫的速度計算射程等於1224公里)
  2. 火箭完成主動段程序轉彎(強制壓低彈道在30公里高度,這是也技術)
  3. 拋整流罩、級間分離(說明是兩級火箭)
  4. 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機器根據遇見的具體環境獨自做主操控飛行器飛行,見招拆招)
  5. 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彈道導彈做不到橫向大機動轉彎,沒這個能力)
現有攔截手段全部無效 世界首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成功

圖 放大看,彈頭很長很大,第二級較短,第一級較長特別注意增設了4片尾翼,可在大角度轉彎時保持軸向穩定

進一步分享喜悅

筆者根據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還有幾個判斷與朋友們共享:

這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飛行試驗還有幾個暗藏的內容。

  1. 根據“釋放高超試飛器自主飛行”和“飛行器彈道大機動轉彎等試驗程序”的描繪,應該在飛行器上帶有超燃衝壓發動機,因為啟動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速度必須達到5.5-6馬赫以上才行。美國的X51A就是將將達到5馬赫後速度再也上不去才導致項目下馬的,X51A就是專門為超燃衝壓發動機試驗設立的項目,慘遭下馬是因為指標達不到。
  2. 這次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速度5.5-6馬赫是一種保守和穩妥的做法,主要目標是檢驗已有的創新研究成果,以初步成功為目標,以後再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飛行器的速度。
  3. 驗證和檢驗JF12以及更新型的高超音速風洞的研究成果。聞名遐邇的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風洞工程技術研究所(第三研究所)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下屬研究所,要想在高超音速飛行領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科研設備是基礎。

因為時間關係,先簡單介紹到這裡,文章趕個時效,早寫好大家早分享早高興,趁著假日空閒還能多喝幾口。有機會咱們再敞開了聊。

還是那句話:愛咋咋地,厲害了,我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