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實事求是”

老聃,又名李耳、李聃,敬稱老子;喜歡玄學的也可稱他為太上玄元皇帝,或者太上老君。

老子曰“實事求是”

這位環繞著眾多玄妙傳說、神奇事蹟的偉大思想家,生卒年不確,籍貫不明,能肯定的是他在哲思星耀、百家爭鳴的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指引了中華文明哲學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文明哲學殿堂的主要根基,開創了對中華文明有著重要影響的道家學派。

我們常常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對道家學派有著很深的誤解,認為它的主要內容是神學,是歷代皇帝的長生不老,是西遊記裡的東方天庭,是封建迷信裡求神問鬼。但翻開道家思想的指導性著作《道德經》,神鬼虛幻之影漸退,天地人生思想之美無窮。

老子曰“實事求是”

《道德經》,道家思想的開篇之作,傳聞是老子化胡前所作,這部內容涵蓋哲學、政治、養生的煌煌鉅作,我歸結為的主要內容是“明心查道,無為而治”。

何為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究其本質,“道”即是事物依存,賴以依循、發展的客觀規律。

道家的核心要求是要體悟道的存在,通過觀察、研究客觀存在的事物,而探尋其內部存在的本質規律。這即是修心養性、明心查道。

何為“無為而治”,無為是“我無為,而民自度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是不胡作為、亂作為;治則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就是要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合理的運用合乎道的方式與運轉事物,讓其按照合理、正確的方向發展。

道家的基本行為準則是要奉事以道,治國以方,行效其道。也即無為而治。

“明心查道,無為而治”再簡而言之,則是“實事求是”

老子曰“實事求是”

從兩者的出處而言,很難將其聯繫起來。一個是有著神秘色彩的傳統道家思想,奉行的道是“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一個是深刻的唯物主義馬克思思想,講求尊重和運用事物的客觀規律。但兩者在事實上的本質聯繫,是不可否定的。

毛主席說:“實事求是,‘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即是瞭解和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以事物的客觀規律為操作事物的方向和指導,依順和引導事物的正確發展。

這正是“明心查道,無為而治”的另一種解釋,兩千五百年前的古人,或許不能詳述事物的客觀規律,而將其歸結為統領、指導著萬事萬物合理運行的神秘存在“道”,但從本質上已經指出,事物運行發展之間存在的客觀聯繫—客觀規律,是事實存在的,不可隨意悖逆的。

老子的核心思想和“實事求是”,是哲學中的美妙和音,是探索事物發展、指導事物操作、牽引事物方向的重要方法和思想指導。兩者或存在表達上的差異性,但從其認知的根源上來說,兩者相襯相喝。

萬物有道,以其道而行之,事無不遂;反其道而行之,行必有傷。是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