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引言

相戀7年的男朋友愛上了別人,黃小仙的世界瞬間崩塌。在經歷短暫的難以置信以後,黃小仙因為沒有勇氣獨自面對未來的人生,打算拋棄自尊向前男友求和。

然而,同事王小賤打斷了黃小仙沒自尊的求和行動,並讓她認清真相,幫助她逐步走出失戀的陰霾。又因婚禮策劃師的工作,黃小仙有機會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戀人,見證了愛情的不同形式,對感情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最終,她以全新的姿態擁抱生活,並邂逅了合適的愛情。

這是曾經火爆一時的電影《失戀三十三天》裡面的劇情。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受到廣大群眾追捧,成為當年票房市場的最大黑馬。因女主失戀的經歷演繹得非常接地氣,不少正在或曾經沉溺於失戀情緒中的失意人,從影片中看見自己當初走過失戀低迷期的真實縮影。

回顧黃小仙走出失戀情緒的這段心路歷程,你會發現,她的經歷其實和《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面的理論不謀而合。

在本文,我會結合《失戀三十三天》這部電影以及《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和意義,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會重點談談分手後如何規避未來再次沉淪於失敗戀情的幾點思考。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01、“心理重建”是什麼?為什麼分手後要進行“心理重建”?

作為亞馬遜暢銷書,《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熱銷30餘年,銷量過百萬,幫助過無數人走出失戀和離婚的陰霾,使他們重塑更加健康快樂的性格。

該書由教育學博士布魯斯·費希爾和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蒂兩人合著。其中,布魯斯·費希爾開創了“離婚後心理重建模型”,是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臨床會員;羅伯特·艾伯蒂是婚姻與家庭治療師、美國心理學家協會會員。

作者兩人均擅長幫助他人處理和解決離婚後的情緒修復問題,關注離異人士心理成長,並引領他們成長為更強大、更獨立的人。該書不僅適用於離異人士、分手人群,還適用於任何一個情緒遭受挫折的人,幫助他們走出情緒的低谷,重建新生。

該書提出“心理重建”的概念,並詳細講解了走出失敗戀情的19個步驟,分別是否認、恐懼、適應、孤獨、友誼、內疚/被拋棄、悲傷、憤怒、放下、自我價值感、過渡、率真、愛、信任、交往、性慾、單身、目標和自由,並提供了每個步驟切實可行的方法。

其創始人布魯斯認為,親密關係破裂後的人們,走出困境需要經歷至少19種具體的感受和態度,而這些不同的感受和態度被稱為“重建方塊”。把“重建方塊”堆砌成金字塔形狀,就是我們需要攀登的情緒高峰。(如下圖所示)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從情緒的低谷走出來,如同攀爬一座高峰,需要面對無數的挑戰和關卡。把不同階段的不同情緒,看成一道道關卡,把心靈脩復之旅看成攀爬情緒高山,這個過程,就是“心理重建”。

然而,攀登高峰是一段痛苦而充滿挑戰的旅程,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迎來勝利,得到解脫。

有一些人,在沒有完全痊癒的時候匆忙投入別的戀情,可能又會再次重蹈覆轍;還有一些人,扛不住痛苦情緒的階段,選擇了永遠沉淪在悲傷之中。這些都是負面例子。

那麼,我們要如何進行“心理重建”,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完整獨立的自我?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02、“心理重建”第一階段,適應階段:坦然面對失戀後的負面情緒

首先,我們結合黃小仙的經歷,來具體分析下“心理重建”第一階段——適應階段。

經歷過失戀的人,一定會能想象出剛分手時遍地雞毛的生活和支離破碎的心靈。這期間人們在悲傷、痛苦、絕望等負面情緒中掙扎,破碎的心隱藏在獨孤的黑夜裡,不見天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會坦然面對失戀後的各種負面情緒,逐步適應失戀這個事實。

以黃小仙的經歷為例,她在失戀初期非常快速地度過了第一層情緒轉變:

  • 否認:黃小仙戳破男友和閨蜜的地下情時,她第一反應是難以接受,這是她在否認現實的表現。
  • 恐懼:當分手已成定局以後,黃小仙陷入對未來的恐懼中,她沒有辦法失去相伴多年的戀人,於是選擇丟掉尊嚴去追逐前男友。
  • 適應:被王小賤打斷求和行動以後,黃小仙開始接受失戀的現實,也重拾心情迴歸職場,這是她在適應現實。
  • 孤獨:失去男友的陪伴後,黃小仙只能獨自面對家裡空蕩蕩的客廳
  • 友誼:失戀後,她開始關注身邊的其他事物,跟同事王小賤的感情逐漸升溫。
  • 內疚/被拋棄:在這一階段,主動提出分手的人會遭受心靈的譴責,感到內疚;而被甩的人,則會感到深深的被拋棄的失落感,極容易陷入自我懷疑中。黃小仙則是陷入被拋棄的痛苦之中。

在我看來,“重建方塊”裡的情緒和態度因人而異,它們可能會同時出現,也可能順序顛倒,但是模式都大致類似。黃小仙前期雖然很痛苦,但是當她的情緒狀態逐步調整以後,她也慢慢地適應了失戀後的新生活,重新回到人生正軌。

失戀初期我們需要度過一段低迷期,被負面情緒籠罩著,這可能會讓你感到痛苦和絕望。然而,這並不是壞的徵兆,相反,它意味著你的身體和大腦在調整狀態,在試圖療傷。當你走過這段艱辛的旅程,完成“心理重建”的歷程,攀上高峰,你就能獲得新生,擁抱新的生活。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03、“心理重建”第二階段,接受現實:通過失敗的戀情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在失戀初期,黃小仙已經經歷了從否認到接受事實的過程,這是一段備受煎熬的過程,也是“心理重建”的根基。攀過山峰第一層以後,我們開始進入“心理重建”的第二階段,即接受現實,通過這段失敗的戀情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這個階段,我們會經歷“悲傷”、“憤怒”、“放下”、“自我價值感”和“過渡”這5種情緒和態度。而這幾種情緒和態度,其實是為了幫助我們審視過去這段失敗的戀情,並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以黃小仙為例,在前期短暫的悲傷和憤怒中,她回憶起這段戀情的點點滴滴,也因此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她意識到自己雖然很珍視這段感情,但是和前男友相處過程中卻表現得非常刻薄,沒有給予對方足夠的體貼和關心。

於是,她走到了“放下”這一重建方塊。她開始自己給自己煮麵條吃,回憶前男友時,內心不再驚濤駭浪。她也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感,通過跟形形色色的新人打交道,她見到愛情不同的表現,也坦然面對自己過去失敗的戀情。

在我看來,“悲傷”和“憤怒”都是自我修復非常重要的一環。選擇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正視自己的悲傷和憤怒的源頭,你才能找出情緒低迷的根本原因。而你在梳理情緒的過程中,也能借此重新審視過去這段失敗的戀情。當你跳出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局外人的身份來回顧這段戀情時,你會更加了解自己。

當你已經正視這段失敗的戀情後,你會收穫勇氣繼續攀登高山,你也會在這期間找回自己存在的價值感,發現自己的優點,並邁向心理重建的下一道關卡。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04、“心理重建”第三階段,重建人生:總結該電影和書籍,談談我對於如何規避未來再次沉淪於失敗戀情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當你適應並接受親密關係的破裂以後,你就來到“心理重建”最重要的部分,即“重建人生”。此時此刻的你,已經從過去失敗的戀情中緩過神來,對於自己和感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那麼,我們要如何重建人生,以一種更加成熟的姿態去擁抱感情,並規避未來再次沉淪於失敗感情中呢?通過觀看《失戀三十三天》這部電影以及閱讀《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我總結思考如下。

①放下不必要的防設,以率真的面目去迎接愛,並重建信任和交往

黃小仙在前一段戀情中因為自卑,所以故意用刻薄的話語來彰顯自己的獨特,以為可以藉此得到男友的喜愛。出乎意料的是,前男友正是因為無法容忍黃小仙的刻薄而毅然離去。

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經常會陷入黃小仙這樣的誤區,以為戴上別人喜歡的面具,就能得到更多的寵愛。他們想不到的是,“戴上了面具,你在情感上就和他人疏遠了,就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與其一直隱藏在假面具之下卑微地去愛,倒不如以率真的面目坦然迎接愛。放下防設,學會信任他人,並勇敢地去交往,這樣你才能收穫一段真摯的情感。

經典影視劇《東京愛情故事》裡的莉香,就是率真、陽光的化身。在思想禁錮的年代,她並不受外界影響,而是選擇大膽示愛、敢愛敢恨,全身心投入到愛情中。

雖然她最後並沒有得到男主永尾的愛情,但是她並不會因此而陷入親密關係破裂的痛苦中,反而離開男主永尾後依然把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相比之下,男主永尾一直畏畏縮縮,不敢坦誠自己的真實情感,最終面對莉香的離開只能深深感到遺憾和不捨。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②重新開啟人生新章程

隨著分手的時間線逐漸拉長,黃小仙對過去越來越坦然,她還答應同事王小賤的合租請求,從一人獨居變成兩人打鬧,也從自己孤獨而封閉的心理狀態中走出來。

在我看來,黃小仙來到這一步,才真正正視自己“單身”的現狀。此前她一直在克服失戀的痛苦,沉浸在失戀的處境中。而這一刻,失戀對她的傷害以及微乎其微,她的內心已經在逐步治癒,傷口也得到修復。她已經有勇氣重新開啟單身的新篇章。

香港著名情感作家亦舒在她的著作《星之碎片》中寫過這樣一句話,“無論怎麼樣,一個人藉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失戀雖然讓人悲痛,但是過度沉淪於悲傷之中,不僅對失戀的事實毫無幫助,而且對於未來人生的新章程也毫無意義。如果要從失戀之中吸取教訓,最好的辦法就是收拾心情,重新感受生活,去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我認為,在這期間,我們可以拓寬交際圈,以獨立單身的姿態去交朋友。在嚮往愛情的同時,也要為未來設定目標。每天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生活中,不失為治癒失戀的好方法。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③收穫自由,成為更好的自己

以婚禮策劃師的身份見證一場又一場婚禮後,黃小仙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有的愛情只和利益相關;有的愛情依靠修修補補維持到最後;還有的愛情在一次次誤解中無疾而終......

影片最後,她在王小賤的表白中,接受了他的示愛,也結束了自己“心理重建”的高峰攀巖。

在我看來,黃小仙已經走到“心理重建”這座高峰最後一個“重建方塊”,也就是“自由”。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可以重新開啟新的戀情,因為我們對過去失敗的戀情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對未來新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把握。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

結語

我國當代著名學者周國平曾說,“未經失戀,不懂愛情。”又如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作家莫里哀所言,“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它教我們重新做人。”一段破碎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我們提升自我最好的催化劑。

如何從失戀的陰霾走出來,從別人的另一半,變成獨立完整的自我,是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的必修課。通過閱讀《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借鑑電影《失戀三十三天》黃小仙的經歷,你會發現,走出失戀、重獲新生,並不困難。

希望每一個正在失戀的痛苦中掙扎的失意者,都能借助“心理重建模型”,通過剖析自己和過往戀情的旅程,去擁抱新生,邂逅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