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區駐地,為什麼叫明水?有個故事告訴你——‘

章丘區駐地,為什麼叫明水?有個故事告訴你——‘


相傳,在很古老的時候,章丘大旱。南部山區泉水斷流,樹木枯萎;北部平原赤地黃土,稼禾為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天,泰山碧霞元君來胡山的行宮駐蹕,看到如此慘景,急回泰山召見黑龍潭老龍王,要它速分泰山之水救援章丘焦渴的土地,拯救一方百姓。


章丘區駐地,為什麼叫明水?有個故事告訴你——‘

老龍王立令三太子小黑龍率泰山多支水脈,連夜沿地下水道,急赴章丘。臨行前,它問老龍王泰山諸水在章丘何地湧出為宜。老龍王答道,依諸水流行之速度,在天亮時鑽出地面即是湧水之處。龍太子不敢怠慢,率泰山諸支水脈鑽地縫,過溶岩,千轉百廻,上下衝流,一路北下。正行之間,忽覺有一絲光亮透過巖縫,龍太子鑽出地面,仰望天空,原來是一輪皎月之光瀉進了地縫,便又重新潛入地下,繼續北進。也不知行走了多長時間,忽覺一抹朝霞透進地縫中來,龍太子仔細觀察之後,忙令泰山諸水紛紛湧出地面。於是,在諸水湧出的地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泉水系。這就是今天的百脈泉群。怪不得有人說:“......諸泉,皆岱陰伏流所發”呢!百脈泉群泉眼眾多,在龍太子鑽出的地方叫龍泉,在泰山諸支水脈爭先恐後一起湧出的地方叫百脈泉,另外還有湧泉、清水泉、金鏡泉、大龍眼泉、小龍眼泉、篩子泉、甘泉、飯湯泉等等。泉水匯成湖水,湖水流淌出去,又形成了繡江。人們利用這些水源,植稻養荷,澆灌田疇,滋潤的章丘這片土地成了“稻香接荷香”的魚米之鄉,膏腴之地。

在龍太子第一次鑽出地面的地方,也有一眼小泉。這就是今天月宮村的珍泉。又因泰山諸水在天明之時湧出地面,由暗流成為了“明水”,由泉水形成的這片水域便被稱為“明水湖”了。以後湖邊有了村鎮,所以村鎮也就叫“明水”了。為了紀念龍太子,百姓在湖邊還修了一座大殿,最初叫龍王廟,以後又叫隆泉寺,就是現在的龍泉寺。1958年章丘縣政府由舊章丘城遷址明水,延續至今,明水就成為章丘區的駐地了。

這是傳說個故事。地質學家給出的解釋是:明水南面是逶迤起伏的大山。大山是石灰岩質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有許多溶洞和暗流,沿地勢北流。水流在明水受到一條東西走向的黏土帶的阻擋,地下水便湧出了地面,形成了泉群。儘管地質學家們的解釋是科學的。但是,在民間,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這個世代流傳的古老故事。

章丘區駐地,為什麼叫明水?有個故事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