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是指的哪“三思”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叫“三省”。 “三省”與“三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三省”是立足於自身的道德反思,“三思”則是立足於對客觀世界的思考和探尋。那麼,三思而行具體是哪“三思”?

有人說:“三思”指的是思進、思退、思危。這種建立在功利主義上的思考,體現的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價值觀,在方法論上不具有普遍性。文化診斷學從思維體系完整性和思維方式完善性的角度闡述了“三思”的具體方法:

三思而後行:是指的哪“三思”


(一)首先思考是什麼。 也就是對該事物進行定義、定性和定位分析,弄清楚該事物的存在方式。如果掌握了文化診斷學的時空掃描,就能夠對事物的結構、矛盾、聯繫、過程做出具體分析,進而對它的存在本質做出科學判斷。

(二)其次思考為什麼。 也就是要分析事物產生的背景、相對性條件,以及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掌握了文化診斷學的真理結構,就能夠判斷其中的因果關係,理解它“為什麼”。

(三)然後思考做什麼。 也就是要從“我”的角度對它進行合理取捨——“我”是當事人應該怎麼做?怎麼想?其中的力度、角度、適度如何進“量”的把握。如果掌握了文化診斷學的應變思維方法論,就能夠在實踐判斷的意義上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三思而後行:是指的哪“三思”


將“三思”的具體方法應用於讀書學習:首先,弄清楚一段話的含義是什麼;其次,弄清楚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說,理解其中的為什麼;然後,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價值權衡,假如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做什麼、想什麼、怎麼做。我們把這種“三思”總結成一套方法論,充分應用到《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的學習和討論之中。對此,曹政鈞說:

理解一段話的含義(是什麼)並不難,關鍵是通過這段話去洞悉作者的心理活動,進而通過作者的心理活動,領悟造就這種心理活動的客觀存在和社會現實(為什麼)。一旦掌握了這種閱讀和思考方法,讀者必定能從《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的閱讀過程中創造出新的價值,也必定能培養自己對文化的分析、診斷、駕馭能力(做什麼)。

三思而後行:是指的哪“三思”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留言評論,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謀劃哥小課堂,商業營銷關注謀劃哥某信某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