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的思考,先行動起來,事情是做出來的,機會稍縱即逝

如果一個人想要進步,他必須平衡他想要的和做的。如果你只是低頭思考,很容易偏離方向,但是如果你只是盲目地思考,而不去實踐和做事,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那樣,這樣的思考只會讓上帝發笑,因為無所作為的思考會讓你對自己撒謊。

有人說王陽明是中國五百年來的第一流人物。他不僅是哲學家,還是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詩詞歌賦都很出色。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學習哲學、學習書畫、教育孩子的同時,還能帶領軍隊有條不紊地作戰,治理國家。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只要他想做點什麼,幾乎什麼也做不了。

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他知識和行動相統一的智慧是分不開的。只要我們掌握了知行合一的方法,我們也就能有條不紊、遊刃有餘地從事複雜的工作和學習,實現我們的目標和理想。


不要一味的思考,先行動起來,事情是做出來的,機會稍縱即逝


一、知行合一:先行動起來

我們通常說,行動前制定計劃,行動前三思而後行,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做事的勇氣被磨掉了一點點。人是懶惰的,過度的思考只會導致拖延,而“三思而後行”是拖延的一個很好的藉口,所以事情一直拖下去,最後我們等到我們不能再拖下去。當我們採取行動時,我們發現行動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此時,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解決這些問題,只能草草收場。

事實上,“三思而後行”是嚴重脫離事實的。只有先做了這件事,我們才能知道問題並真正解決它。王陽明從小就立志成為聖人,他的父親聽說後認為他很傲慢。然而,王陽明自從定下志向後,就一直走在行動的道路上。他一直在到處尋找老師和朋友,學習成為一個聖人。儘管他一再嘗試失敗,但他一直在努力。

生活中有許多艱難困苦,越是這樣的時刻,越能體現出人們的精神修養。普通人容易恐慌和悲傷,但只有那些有深厚修養的人才能泰然處之。

二、先幹起來,才會有機會

我們過去的傳統思想是先思考後做事。如果我們想得不好,計劃得不好,我們怎麼能做好事呢?然而,正是因為“我沒有想清楚,沒有想好”,才導致許多人每天重複他們的生活。你不能清晰地思考,因為你根本沒有做,你也不會做,因為你不知道在做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我們可以先看看成功人士是如何做的,然後模仿這些人先做,然後通過做來理解。

許多事情都是一樣的。你只知道如何調整,以及當你第一次開始做的時候如何去做。在99%的情況下,“先動”的行為是穩定的。 大多數人陷入思維的黑洞,即“做”或“不做”。整天糾纏在這種矛盾的二元情感中,似乎走錯了一步就是毀滅。事實上,只要我們轉換思維方式,一切都可以改變。

不要考慮“做”或“不做”,只考慮“做”。因為我們能反覆思考的是我們真正想做的,否則它就不會存在。一旦我們把思維集中在“做”上,大腦就開始轉換路徑,而不是糾纏在一起,轉而思考“怎麼做”。現實真是如此,你一直在規劃,一直停留於嘴上和腦子裡,永遠也不會有結果。

三、別想那麼多,先上路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做某事時,你不能下定決心。你認為你應該為這一次做好準備,為那一次做好準備。美麗的名字是:你不會毫無準備地戰鬥,但你只是錯過了機會。事實上,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你所有的經歷也不會白費。一個真正勇敢的人寧願在99個行動中總結失敗的原因,也不願在100個幻想中幻想成功。有人說靈魂和肉體永遠在路上。夢想可以在天空中,但你必須腳踏實地,你必須向上走,向下工作。

現在,很多人其實都很衝動。他們不想努力工作,想過理想的生活。 當遇到困難時,他們只會抱怨自己沒有背景,而其他人成功是因為他們的關係,抱怨他們沒關係。抱怨有什麼用?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只會在抱怨的深淵中變得越來越糟。

人生短暫,要活一輩子,不要做一個只會在心裡做大事的人。當今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光有想法是不夠的,但流動性和執行力更值得稱道。改變你生活的永遠是行動,而不是夢想。不要想太多,帶著智慧和勇氣走在路上,每座山都要開路,遇到水的時候要搭橋,創造一個乾燥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