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開放、 合作、實現共贏

黃老師推薦序:

1988年,44歲的任正非創辦了華為,30多年後的華為,發展壯大為全球信息產業領域舉足輕重的企業。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接受華為通信設備支撐的通信服務。華為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處於世界第一、在芯片研發、服務器、PC、智能手機領域處於世界領先,也走在通往第一的路上。

未來華為在人類社會智能化、數字化相關的領域,都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上有人調侃,華為=愛立信(全球第二老牌通信設備製造企業)+INTEL+高通+APPLE+BOSCH+

GOOGLE+其他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華為?

華為為什麼能發展壯大到如此規模?

華為的成功對企業經營者有什麼借鑑意義?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歷年講話裡。

我1997年第一次看到任正非在《華為文摘》上的講話《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就感覺這個人非同一般。多年來,閱讀任正非的講話是我領悟經營實踐規律的有效途徑。

感謝網上那些不知名的共同愛好者,整理出了任正非歷年講話400餘篇(1994-2018)。

我強烈建議經營管理從業人員能系統、認真閱讀任正非系列講話,從他的講話裡,洞悉經營之道。

各位同好,大家一起,把閱讀任正非講話作為自己的一次經營思想的洗禮過程。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開放、 合作、實現共贏

【導 讀】自 2010 年 9 月華為雲戰略與解決方案發佈會後,華為加大雲計算的投入,2011 年華為在全國建設了 20 個雲計算數據中心;2012 年,華為和全球 33 個國家的客戶開展雲計算合作,建設了 7 萬人規模全球最大的桌面雲。

——任正非在華為雲計算發佈會上的發言 2010 年 12 月 06 日

雲計算是一種新的技術,它像 IP 技術一樣,可以用在任何信息傳播需要的地方。

如同 IP 改變了整個通訊產業一樣,雲計算也將改變整個信息產業。未來信息的廣闊包容,規模無比,覆蓋天涯,蓬勃發展,風起雲湧,煙消雲散,多麼變幻無窮,多麼像雲一樣不可估量,這多麼形象地描述了未來的信息浪潮。獲得信息需要技術的變革,商業模式的創新,它的特性決定了,任何人都無力獨攬狂瀾。開放、合作是雲產業未來的最重要的標誌。

華為廿年來,從青紗帳裡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鬥,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當我們打開眼界一看,我們已經不得不改變自己長期的封閉自我的方式。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後,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這是“黑寡 婦”的做法(黑寡婦是拉丁美洲的一種蜘蛛)。

今天,我們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 合作、實現共贏。我們要保持“深淘灘、低作堰”的態度,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利益讓給別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敵人”。團結越來越多的人一 起做事,實現共贏,而不是一家獨秀。

以我為主,加強開發,以人為主,我們願意積極合作;我們期待基於開放的雲平臺和各行各業應用服務合作伙伴攜手共創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

我們已經走到了通信業的前沿,要決定下一步如何走,是十分艱難的問題。我們以前靠著西方公司領路,現在我們也要參與領路了,我們也要像西方公司一樣努力地對世界貢獻。每年我參加巴塞羅那 3GPP 大會,我都感觸良多,感謝那些領路人的遠見與胸懷博大。這種無私開放、友善合作、胸懷博大,構築了 3GPP 在全球的勝利。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開放、 合作、實現共贏

領路是什麼概念?就是“丹柯”。丹柯是一個神話人物,他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用火點燃,為後人照亮前進的路。我們也要像丹柯一樣,引領通訊產業前進的路。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過程中,因為對未來不清晰、不確定,可能會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我們肯定可以找到方向的,找到照亮這個世界的路,這條路就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以技術為中心”。我們並將這些探索更多的開放與夥伴共享。我們不僅會有更多的夥伴,而且更加不排外,願意與不同價值觀的對手加強合作與理解。

在雲平臺上我們要更加開放,同時將信息流的管道的直徑做得比太平洋還大,讓它有更大的能力、心胸,迎接各種雲下來的雨。我們的開放要像黃河、長江、密西西比河一樣,任雨水在任何地點、任何方式流入一樣的方便的接入。

我們在風起雲湧的雲業務上,要更多的包容,我們永遠不可能獨自做成功幾朵雲,千萬朵雲要靠千萬個公司來做。雲的價值是市場來決定,只有為客戶使用的雲,才會生存下來。

雲水謠,雲水謠,不斷地自我循環,不斷地自我加強,浸潤著大地,服務於社會。

我們更要不排斥一部分特別聰明的人,特別“笨”的人,他們超前了時代,令人不可理解。我們要寬容他們,理解他們。當發現這種現象時,華為公司將支持他個人對其想法的擴張,並授予我們的知識產權,讓他沒有後顧之憂,也可以給以小額資助,並不以任何利益要求為基礎。

當“蘋果皮”出現時,我也讓有關人向他們傳遞信息,最初得到的反映是負面的,看華為過去的黑寡婦形象,多麼的惡劣。我們要理解一些“歪瓜裂棗”,並支持他們,這就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的“貝爾”實驗室。你怎麼知道他們就不是這個時代的梵高,這個時代的貝多芬, 未來的谷歌……

信息網絡的未來其實就簡單化到兩個東西,一個是管道,一個是雲。未來管道的直徑至少是太平洋,絕對不是黃河長江。電影《2012》,是虛構的,但信息社會是真實的,這就是想象不到的信息網絡的未來。

我們認為管道里流的是水,天上飄的是雲,水是不可壓縮的,有穩定的流態,有嚴格的程序與代碼。而云是飄渺的,時有時無的,變幻多端的。我們打造的管道是要有穩定的水流量的,有合理的管理。但是雲在天上千變萬化,剛才還在雷鳴電閃,突然沒有了,變成五彩雲霞了。

怎麼適應未來新世界,華為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認為華為是不適應的, 因為華為大多數的人是修萬里長城的,踏踏實實做事華為很合適,但是做雲用過去修萬里長城的辦法,修完了導彈一來,長城就沒有用了。所以要開放,要合作, 站在長城上,多抓幾多雲。心胸開放,對一個成功公司來說,有多麼的困難啊。

任正非歷年講話: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開放、 合作、實現共贏

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是基於“鮮花插在牛糞上”戰略,從不離開傳統去盲目創新,而是基於原有的存在去開放,去創新。

鮮花長好後,又成為新的牛糞,我們永遠基於存在的基礎上去創新。在雲平臺的前進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鮮花要插在牛糞上,綁定電信運營商去創新,否則我們的雲就不能生存。我們首先是基於電信運營商需求來做雲平臺、雲應用。與其他廠家從 IT 走入雲有不同。我們做的雲,電信運營商馬上就可以用,容易促成它的成熟。

我們在雲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趕上、超越思科,在雲業務上我們要追趕谷歌。讓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電一樣享用信息的應用與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