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肖申克的救赎》,至于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是先看了这部电影,才勾起来我一探究竟的欲望----去找原著看看。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史上的传奇佳作,原因很简单,评分高啊,而且但凡看过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止看了一遍,原因也很简单,经典。所以,对于那些不是很爱看书的人,我建议你去看看这部佳作,说不定会有想看原著的冲动。

其次,是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金,一位从“糟蹋天分”的恐惧到发挥天分的救赎的伟大作家。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七岁的斯蒂芬金,在母亲的鼓舞下,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创作,一个四页长的魔法动物故事,人生就此开启了一扇“可能”的大门,但,焦虑也随之开始了。

他的恐惧来自于一九六一年某月的某一天,斯蒂芬·金把恐怖片《陷阱与钟摆》改写成小说,并带到学校去卖,发了一笔小财,自觉钱途无限,但下午两点钟,就被校长训斥了一顿:“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此后,虽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之路,但心中一直萦绕着:为什么浪费时间?为什么糟蹋天分?

一九八二年,斯蒂芬·金陆续出版了《午夜行尸》、《闪灵》、《玉米田的孩子》、《再死一次》、《燃烧的凝视》、《狂犬库丘》这些恐怖经典小说,声名大噪,但就在此时,他却出版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的问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是由四个中篇小说组成,关于这本书,斯蒂芬·金后来曾透露:“我花在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书都多。”“也许一生再也不会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书了。《肖申克的救赎》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该书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称赞说,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最后,当然是小说本身。小说和电影的内容还是有些区别的,小说中的安迪要比电影中的安迪悲惨的多,而且形象也没有电影中的高达,而是小巧俊秀。整部小说是以安迪狱友瑞德的回忆录形式进行叙述的。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小说开篇是瑞德的自我介绍,如何来到了肖申克及自己在肖申克的神通广大的能力,也为后来他离开肖申克后的无助无力做了铺垫,之后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就出场了,说实话,我在刚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就是冲着安迪去的,结果看完第一节竟然没看到主人公的登场,有些心急如焚,可能是因为自己先看了电影的缘故,不过,第二节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心中永远保存着希望之光的安迪就出场了,不过自己总是不自觉的会拿电影中安迪的形象与小说中的进行比较,读完后,我发现小说中安迪的形象更加的丰满和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斯蒂芬金的文字魔力了。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安迪一出场就站在了法庭上,因为妻子和她情人被枪杀的罪名,虽然是诬告,但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和陪审团的审判,安迪表现的异乎寻常的冷静,结果就是让检察官和陪审团觉得他城府深和冷血,锒铛入狱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为我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涂上了底色,后来安迪刚入狱时的表现,就让瑞德对他另眼相看了,其实到这里,我会想正常人的话,因子虚乌有的罪名被判无期时都会变得歇斯底里,大吼大叫,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说不定还会疯掉,因为自由被一个误会给剥夺了,从此生活在地狱中,暗无天日,看不到任何希望,但安迪却像是希望的代名词一样,不管在狱中受到“姊妹”的施暴、典狱长诺顿的压榨、肖申克的黑暗,他总能看到那一点的希望之光,就像挂在他床头上的明星巨幅海报,从丽塔·海华丝到拉蔻儿·薇芝,每晚都走进画中,牵着画中人儿的手漫步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是这点希望之光引领他一直前进,最终冲破枷锁和黑暗,重获新生和自由。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在小说的结尾,安迪留给瑞德的信中写到:“如果你已经找到这里,你或许愿意往前再多走一点路”,“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安迪不光自己心怀希望,他就像一个天使带着希望之光来到了肖申克,而肖申克就是黑暗和地狱,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思想,就像小说中写到老布鲁克,“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无法适应外界的生活,最后死于贫苦的老人之家。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为什么说安迪是带着希望之光的天使?从翻修监狱车牌工厂的屋顶就能看出,凭借自己的能力让狱友们在工作结束前一天的早上十点钟,坐在屋顶上喝着啤酒,感觉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肩膀上,好像在自家屋顶上铺沥青、喝啤酒,感到自己又像个自由人,安迪没喝,他平常是不喝酒的,他蹲坐在阴凉的地方,双手搁在膝盖间摇晃,微微笑着,看着狱友们,他也在感受这一刻的自由。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最后,我想以那条“瑞德称大概要花六百年的工夫才能挖通的通道”来结尾,这是希望和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是个好东西,就像瑞德最后说道一样:

“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

我希望安迪在那儿。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边界。

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坚持心怀希望奔向未来。


斯蒂芬金从“浪费天分”的恐惧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