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告老还乡,每天耕种田地,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清晨的余晖照落荒野,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压着戴着枷锁的七十余人赶赴刑场。在这一群人当中有一位鹤发苍苍的老者,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身穿囚服,步履蹒跚。

谁能想象,这位老者竟是当年权倾朝野、门生故吏满天下的韩国公李善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耄耋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光身首异处,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死连累其家满门,要知道他可是皇亲国戚啊。今天小编就带各位一起去看看李善长的落差人生。

李善长告老还乡,每天耕种田地,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


李善长,淮西名士,在朱元璋攻占滁州以后参加了起义军,而后十余年间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其治国理政之能在当时无人可及。

所以朱元璋建国以后便授予李善长中书省丞相之职,位列国公,朱元璋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的长子,在当时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虽然李善长很具有实权,但朱元璋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因为李善长爱权,而这人一旦有了欲望,做皇帝的就好操控了,且李善长并没有因此过于的骄纵,兢兢业业在处理国家政务的位置上干了一辈子,最后一身清明、告老还乡。

但即使这样朱元璋最后还是杀了他,因为他不得不死。

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作为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自然想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天下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有功之臣自然要受到封赏,可是这样一来权力也就受到了分散。

特别是李善长所执掌的中书省,虽然其本人没有反叛之心,但中书省上达天听,下辖六部三院,权力之大又怎么能让朱元璋彻底的放心将它交到别人手里,而且作为皇帝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权力这个东西,是极容易将人变质的。

李善长告老还乡,每天耕种田地,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


可是作为开国君主,万物开元都需要稳定,事情也不能做得太绝,所以他只能等待机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终于将李善长熬走了,而中书省因为没有老臣的干预自己终于可以将这个巨大的权力机器牢牢掌握了,无论做什么都可以称心应手了。

接下来就不用小编多说了,学过历史的朋友也都知道,不想分权的朱元璋随即找了个理由废了接任李善长的胡惟庸,从此丞相制被彻底废除,自己直辖六部三院,大权独揽。

可就在他打算开始着手的时候,李善长的离任让他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虽然李善长走了,但随着他这些年掌管朝廷内务,一些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

我们前面提到,李善长爱权,这也就使得他用人喜欢用自己人,渐渐地,一个势力庞大的淮西官僚集团像一颗钉子一样深深地嵌入了偌大的朝廷之中,虽然每个人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归属,但李善长利用地域、亲属、师生、同门等多重关系将官员们彼此连接在一起,无论李善长在不在位,他及他的子孙都将代代显贵,中书省的继任者更是为李家马首是瞻,不干预朝政是不可能的。

李善长告老还乡,每天耕种田地,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将其满门抄斩?


朱元璋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发现仅仅废掉丞相和中书省是不够的,他需要的是一个没有他人干预、完全属于自己的朝廷。

所以在杀了胡惟庸以后,更大株连随即到来,几万官僚及其家属受到波及,淮西势力被连根拔起,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善长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虽然为皇亲国戚且年近古稀,但朱元璋丝毫没有手软,因为朱元璋需要用他的死告诉世人,大权永远属于皇帝一个人,除了皇室任何人都不要妄图独揽朝政,李善长就是后世之辈的“榜样”。

从此以后,朱元璋大权独揽,皇权的高度集中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而后来的朱家皇帝虽然没有朱元璋那般狠辣,但是却深通帝王之术,利用朝臣的相互攻击牢牢的掌控朝局,若非遇到小冰河期,国内又多灾多难,真不知明朝几时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