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普陀七十年|带你了解普陀的“第一次扩界”→

追忆普陀七十年|带你了解普陀的“第一次扩界”→



1950年7月27日,普陀区第一次扩界,从新泾、真如、闸北等区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共计4.11平方公里土地。


追忆普陀七十年|带你了解普陀的“第一次扩界”→


长征乡挂牌


1949年底,将新泾区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及真如区朱家湾,平民村部分(大致为今中山北路以北、石泉路以南、岚皋路以东、光新路以西区域)等工商业地区,划入普陀区。对此,普陀区方面考虑到朱家湾、平民村突入在中山路以北,“东西均与真如区接界,南面为闸北区现管的潭子湾、潘家湾所割断,犬牙交错,不成整体,于工作不利(特别影响治安),会给予特务、坏蛋在边界线穿插的有利条件”,其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提出调整区界的两种方案,供上海市政府参考。第一种方案是将朱家湾、平民村一带划归闸北区领导;第二种方案则是将闸北区的潭子湾、潘家湾地区一并划归普陀区管辖。同时,普陀区政府请求上海市政府在未有新的决定之前,暂缓办理朱家湾、平民村部分的移交手续。


追忆普陀七十年|带你了解普陀的“第一次扩界”→


潘家湾、潭子湾旧貌



追忆普陀七十年|带你了解普陀的“第一次扩界”→


真如寺大殿旧貌


此后,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下,经普陀、闸北两区协商,决定将闸北区天助桥派出所所辖的北至中山北路,东至沪太路、彭浦河及大洋桥,南至苏州河,西至朱家湾地区,全部划归普陀区,从而避免了单独将真如区朱家湾、平民村地区划入以后出现的犬牙交错局面。这一调整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认可。

普陀解放以来,经过数次拓展,先后从邻近的原闸北、嘉定、宝山等区县陆续划入规模不等的区域,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65平方千米逐渐拓展为如今的55.53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