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作者 | 羅sir

老王昨天告訴我,公司指標下來了,這個月完不成指標任務公司就準備讓他滾蛋了。老王現在每天失眠焦慮,每月的房貸、子女生活費等事情經常讓老王焦頭爛額,現在老王還要面對工作上的巨大壓力。

老王告訴我:“有那麼一刻,他真想拋下全世界什麼都不幹。”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但生活的重擔不僅僅壓在了老王這樣的“已婚群體”之中。

我們公司最近剛剛新入職了一位95後小夥伴,很有才識和學幹,能力也非常強,今年只有25歲,甚至還沒有女朋友。

但那位小夥伴私下裡告訴我,他的壓力真的非常非常大,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自我學習讀書等等;為了相信以後能過上“好日子”,他拼命在用現在去實現未來。

但回到現實中,看看自己的年齡和學歷,他偶爾也想去隨便找個工廠裡面上班算了。

羅sir發現,身邊抱著類似想法的人真的很多很多。

一方面是理想遇到現實的蒼白無力和認知被顛覆,另一方面又是生活成本的提高和自身肩上責任的不適。

在今天中國社會的職場人,已經越來越像日本的“低慾望社會”。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事實上,如果你僅僅認為這種“想法”只是偶爾在腦中一閃而過無傷大雅,那你可能會錯的相當離譜。

換句話說,在今天的就業環境中,要想找一份“吃喝不愁”的工作幾乎沒有什麼困難之處。而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情緒”,都極易讓我們陷入不想努力上班的“低慾望生活”。

那麼不想努力工作的背後,究竟是心理因素還是客觀導致的?我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我們為什麼會感到“不想努力”?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01

不想努力是心理的自我防禦

知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寫過一本暢銷書《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

阿德勒堅持自卑感是人的行為的原始的決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動力。在他看來人生本來並不是完整無缺的,有缺陷(包括身體缺陷)就會產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毀—個人,使人自暴自棄或發生精神疾病。

另一方面它能夠使人發憤圖強,振作精神迎頭趕上,如此解決原始缺陷和追求優越之間的矛盾。

在阿德勒看來,正是源於我們對自己的這種自卑感,才帶給我們了另一種向上尋去卓越變得更好的一種動力。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但有時候,這種自卑帶給我們的動力,會演變為一種我們假想的事實,讓我們陷入負面情緒和心理疾病。

不想努力是因為真的沒有嘗試過努力嗎?

當然不是。

阿德勒指出,這種對眼下的狀況自卑而產生的力量,就是我們激情滿滿鬥志四射的時候。

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們,哪一個不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正是懷著這種希望和憧憬,他們建設和奮鬥自己的事業和理想。

但付出過努力,不意味著就能夠得到回報。

那些叫喊著不想努力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得到充足的回報。

從《自卑與超越》來看,當你的“自卑感”真正無法拯救的時候,你的自我認知和心理預期就會開始崩塌,這時候你的自我心理防線就會本能開啟。

當人們不願面對真相和事實的時候,

心理就會開啟防線主動“逃避”。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心理防線和人類的本能反應一樣,如同在你面對巨大恐懼的時候無法移動一般;當你的預期期望值沒有達到,你的心理防線就會崩塌,從而產生不想努力的“消極情緒”。

舉個例子,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對自己的預期值很高很高,並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和技能,可在三年之後,這位大學生的事業依然沒有絲毫起色,這時候,他就會開始自我懷疑和心理“逃避”。

不想努力,本身就意味著一種自我的逃避,哪怕這是短暫的想法。

但從另一點來講,為什麼有的人一兩天就好了,而有的人卻因此自暴自棄了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得看你對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大的“覺悟”。

如果是一位奶爸奶媽,那麼他大概率是不會走上“自暴自棄”的長期行為中。從這方面來講,他的責任要遠遠大於普通人。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但一個極端是,如果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那麼帶著孩子一起“自暴自棄”也是極有可能的。

雖然每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跟你的童年和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但本源上幾乎都是類似的。

即不想努力的背後,是自我的期望值過高,以及對現實的心理逃避。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這種負面情緒的出現和對我們帶來的影響呢?

從從本源解決問題,降低期望值、注重自我反饋和價值的體現。

02

降低期望,提高反饋

前面我們說到,之所以對現實感到“負面能量”,主要是我們的期望值過高,另一個就是我們的“成就感”太低。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成就感正是來源於對現實的投射,而期望值太高也意味著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始終都不會滿足。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假設你對自己目標定為年薪十萬,或者又希望公司下一個經理一定是自己;這時候如果你實現了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會欣喜異常,但如果沒有實現甚至差一大截,你就會對現實失望對自己失望。

如何降低我們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呢?

網上有段話,最好的詮釋了降低期望值是多麼重要:

有人問:“什麼是幸福?”

答:你男友今天發了獎金,你原本只是打算讓他請你看一場電影,結果他不僅請你看了場電影,甚至還請你吃了頓飯,這場電影和電影加上吃飯產生的差值,就是幸福。

在工作上也同樣如此,你的期望越低,你反而會越幸福,並始終對工作保持熱心和自信。

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每次結果預想的只比以前好一點點,或者不要落後太多都可以,並注重工作給你的任何正面的反饋。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當你的期望值足夠低,你的鈍感力也就會慢慢變強,這種在自己預期內偶爾超出預期的驚喜,能夠在你始終保持自己內心情緒的健康和積極。

儘管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相比之下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更能有助於自己在事業上的成功。

從目標來看,一個好的目標不僅僅是短期的驚喜,更應該是長期的規劃。

這有助於你建立職場信心和職業發展。

可以先訂一個務實的長遠目標,然後再分批制訂每一步如何走、怎麼做,量化之後跟進自己的目標,及時給自己製造反饋。

這能有效避免我們陷入職業倦怠和情緒危機。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03

用小確幸打破職業倦怠

小確幸,該詞來源於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意思是心中隱約期待的小事剛剛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與滿足。

這裡的小確幸,與前面提到的降低期望值意思相近,但含義不同。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這不需要我們去期望什麼,也不用去強求什麼,但與“佛系青年”的不爭不奪又不相同。

小確幸更強調的是一種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而不是行事準則。

這種對待工作的小小確幸,能夠幫助我們應對減少職業倦怠不想努力等負面情緒的制約。

只要你願意這麼做,工作生活中的小確幸足夠幫助你快樂工作每一天。

摸摸口袋,發現居然有錢,這是一種小確幸;電話響了,拿起話筒發現是剛才想念的人,這也是一種小確幸。

你打算買的東西恰好降價了、完美地磕開了一個雞蛋、吃媽媽做的炒雞蛋、排隊時,你所在的隊動得最快、今天工作完成的快你最早一個下班等等,這些都是小確幸。

它們是生活中小小的幸運與快樂,是流淌在生活的每個瞬間且稍縱即逝的美好,是內心的寬容與滿足,是對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不想努力工作,怎麼辦?建立目標和反饋才是找回自我的關鍵

當你真正擁有了這些美好的“小東西”,你的心態一定會主動積極,那些所謂的不再努力了等職業倦怠就都會消失不見。

發現生活中的美,才是對抗職業倦怠的真正法寶。

END.

作者:羅sir,你的每一步,都不應該毫無意義;關注我,每天同三千萬職場人一起精進,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