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把我的員工都養懶了。”母嬰店老闆無奈地說道……

“一場疫情,把我的員工都養懶了。”母嬰店老闆無奈地說道……

來源:《新零售新母嬰》

面對新冠疫情,母嬰店就像迎來一場“大考”:

特殊時期,門店不能正常營業,房租成本、員工工資壓得門店喘不過氣;

消費者禁足在家,進店率斷崖式下滑,鎖客、開新陷入兩難境地;

疫情催化下的“線上化”,打了門店個“措手不及”,走了不少歪路;

……

如今,雖然進入後疫情時代,但有些門店是硬生生“熬”過來的,這些門店在疫情期間提交的“答卷”,是不合格的。

比如,員工積極性的問題,經過這次疫情,徹底暴露出來。

前段時間,有門店老闆跟宇豪抱怨道,“平時覺著都挺好的,但這次疫情,讓我看到有些員工的惰性,是時候調整下團隊了。”

可是,員工在特殊時期表現得不積極,一定是他們的錯麼?

01 立場不同

“老闆考慮的是,讓公司活下來,而員工想的是,讓自己活下來。”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尤其是疫情初期,母嬰店老闆的身影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自己開車從庫房拉貨、給消費者送貨。

當然,肯定是有員工願意冒險工作的,但不是全部,很多員工是不願意上班的,他們擔心被感染,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現在這麼危險,大家都待在家裡,憑什麼要我冒險出門,少賺點錢沒關係,重要的是自己和家人健健康康的。”

好,不願意出門可以,那在家培訓學習,提升專業能力總是可以的吧?

疫情期間,很多老闆開始停下來思考和學習,開始接觸一些以前沒有時間學習的東西,比如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如何管理團隊,如何轉型線上化等等。

但是員工呢?

認真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很少,除了偶爾的微信接單和統一培訓,基本處於放空狀態,大部分都是在家帶孩子,想著把以前沒有和家人獨處的時間一次性補回來。

員工的這種表現,不能說有什麼錯,但在老闆看來,就是不積極的表現。

02 目標不同

疫情期間,也是要賺錢的——老闆要保證門店的現金流,而員工,要賺錢養家,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在家裡賺錢就更好了。

於是,母嬰店開始加快“線上化”的步伐,希望能把銷售場景由線下轉移到線上進行。

問題來了。

老闆往往會選擇最能產生銷售的方式,比如做社群、做直播,通過社群或是直播實現賣貨的目的。

但員工是不樂意的,如果把顧客拉到社群、拉到直播,那這個顧客還是我的麼?最後顧客下單了,業績算誰的呢?

所以,雖然員工是希望在線上成交的,但她們更希望顧客通過私信下單,而不是在社群或者直播中下單,如果績效管理不明確,積極性自然不會高。

宇豪曾在“人”不通、“貨”不懂、“場”不對,母嬰店做線上運營可太“南”了一文中提到:母嬰店線上運營做不好,“人”是首要的因素,而員工缺乏安全感,就是主要的表現之一。

這個時候,母嬰店老闆需要做好員工的績效管理,如果線上業績的分配合理,員工有錢賺,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