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災難中閃光《江寧:三天三夜,沒有閉眼》


2012-09-19 16:13:00

來源:中華兒女報刊社

編輯:楊曉釵

原文地址:http://elite.youth.cn/i_news/201209/t20120920_2453742_2.htm



《江寧:三天三夜,沒有閉眼》

  江寧,壹基金救援聯盟——雲南戶外救援ODRC常務理事長,擁有豐富的救援經驗,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玉樹地震救援,北京暴雨救援……

  而這一次的地震,他依然衝在了最前面。很難想象,他只有23歲,但是危難面前,他從未退縮,盡顯男兒本色。

  與江寧的採訪頗為曲折,9月10日17點,他在忙,要去災區發放物資;21點,他在忙,要開現場會議;24點,他在忙,突降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他要趕往學校……

  凌晨2點49分,江寧的電話終於通了。

  

《中華兒女》:當地地震的時間是中午11時19分,那時候,你在做什麼?

   江寧:那天恰好有事情,參加一個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活動,和紅河州團州委的同志們去當地一所貧困小學看望那裡的孩子們,看看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我是在第一時間接到地震消息的,所以立馬安排好手頭的工作,打電話調動車輛和人員,還要跟壹基金那邊協調、彙報工作。

  《中華兒女》:雲南戶外救援ODRC與壹基金是什麼關係?

    江寧:我2006年開始玩戶外,那時候接觸的戶外救援。“5·12”大地震之後,我知道自己不能僅侷限於戶外救援,應該參與到公共救災當中來,所以就申請加入了壹基金救援聯盟組織。這個組織把全國的民間公益救援隊聯合起來參與各種救援活動,救援費用由壹基金支付。壹基金經常組織各種免費培訓,並且會贈予救援隊一些必須的救援裝備。

  《中華兒女》:彙報之後,你有沒有獲得任務?

  江寧:有的,因為這次是由昆明隊和瀘州隊過去救援,所以他們要求我不必組織救援隊過去,但是我要在第一次時間過去擔任總指揮,開展搜救,數據勘測工作,並在災區做好需求調查。所以在當天晚上我和兩名隊員開著車就出發了,12個小時後,到達災區。

  《中華兒女》:你到達地震災區,第一印象是什麼樣的?

  江寧:我們還沒到茅坪鎮的時候,就感覺交通非常堵塞,因為進入災區只有那一條大路,各地趕來的,官方或者民間的物資運送車隊全部擁擠在那裡,亂糟糟的,導致救援隊沒有辦法迅速趕往災區。終於,實行了交通管制,只有政府發的通行證的車才能通過,後來幾天,交通才開始比較好。

  《中華兒女》:這次地震,與你以往參加救援的災難現場相比,有什麼區別?

  江寧:一般地震之後,都會下雨。但是彝良比較特殊,全縣地形東西窄,南北寬,自南向北傾斜,大部分地區被河流切割成侵蝕山地,最高海撥2780米,最低520米,分為河谷、二半山、高山區三種地貌類型。一旦下雨,就極容易出現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這些都是我預料中的,但是我沒有想到直到10日才開始下雨,一下就是暴雨。

  《中華兒女》:到達災區後,你負責的工作是什麼?

  江寧:到達災區後,我首先看到了昆明的救援隊員,他們是在溫總理到達一小時後趕到災區的。我讓他們先去災區總指揮部報到,簽到後先下去做搜救工作。他們做得很好,與瀘州隊匯合後就帶著搜救犬去水泥廠開展搜救救援工作。而我在茅坪鎮派出所門口建立了指揮部,然後開始做物資輸送和救援的協調工作。


青春,在災難中閃光《江寧:三天三夜,沒有閉眼》

雲南戶外救援總隊 總隊長 江寧

  《中華兒女》:在地震之後的“黃金72小時”,你主要在幹什麼?

  江寧:我們的搜救隊不停地在搜救。我教當地的災民搭帳篷,挖排水溝。壹基金在縣政府背後成立了總指揮部,把災區所有NGO救援隊的領導都請來開會,呼籲大家一起辦公,這樣方便安排救援任務,協調物資。每個隊清點自己的物資,帳篷、大米、衣服等,協調好後把物資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中華兒女》:救援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江寧:第一天救援後回到指揮部,我發現搜救犬可能因為太過勞累,精神低落。牽著搜救犬的隊員告訴我從搜救回來後,它一口狗糧都不吃。要知道這隻搜救犬是瀘州救援隊的寶貝,參加過多次災區搜救工作,這種情況從來未出現過。我當即決定,立刻從昆明調撥其它品種的狗糧,它才勉強吃了幾口。所以,在雲南地震局宣佈停止搜救時,我第一時間就讓這隻搜救犬回瀘州休養了。除此之外,就是我們有一名隊員被山上的落石砸傷了。

  《中華兒女》:在災區的這些日子裡,你每天可以休息多長時間?

  江寧:到現在都沒有休息,進入災區前我就有些失眠,而這幾天工作太忙,就沒有睡覺。就說前一天晚上吧,之前在車上準備眯一會兒,誰知道開始下暴雨,就聽見“咣”地一聲巨響,往外一看,整條路都是泥石流。有一家賓館背靠大山,只要山體發生滑坡,整座賓館隨時可能被掩埋,我趕緊衝出去通知賓館裡面的人不要在裡面待著了,讓他們往高處撤。後來一名志願者回來告訴我,有一棟8層樓房裡的人都被泥石流困住了。我們就趕過去,把它旁邊的一棟樓樓頂的鐵門砸開,爬過去那棟樓進行救援,讓他們轉移到對面樓裡。接著我又去了中心小學,那裡住著很多災民和學生,操場上搭的都是帳篷,暴雨擠壓學校的水管,水管爆了,水淹得很深,許多人都是被水淹醒的,看到鞋子漂在自己身邊。我們趕緊把災民往高處轉移。這樣停下來,天已大亮,又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了。

  《中華兒女》:這次參與救援工作,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當地災民的情緒怎麼樣?

  江寧:最大的感受就是當地災民的熱情,我的車壞了四次,去他們的修理廠,都不收錢。其實他們的情緒是有轉變的,剛開始,我們進入的時候,見到我們就哭,說什麼什麼沒了;緊接著,心態就變得比較積極,幫忙運送物資、修車、做飯……他們開始自救。

  其實我們在災區,都是遇到什麼解決什麼,我們在一個很危險的地方看見一個小男孩在撿飲料瓶,旁邊都是山上滾落的石頭,原來他是一個孤兒,日後的兩天,我們就在協調這個孩子將來的生活和教育問題。我還遇到了到一位老人,手裡拿著一個只有一口水的飲料瓶,緩慢走在山石滾落的道路上,方向是縣城。我們就把老人請上車,一直送到龍潭路口……這樣的事情特別多。

  這次救援與以往救援區別不大,都是第一時間救援,快進快出,不給政府增添負擔。我們是從來不讓政府安排我們吃住的。

  《中華兒女》:災區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江寧:我個人認為是政府的關懷,以及對災區孩子的心理疏導,關注老人孩子的生活。

  《中華兒女》:你的博客裡有這麼一句話,“公益不是走過場,而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習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解?

  江寧:從上小學的時候就感覺應該多做點好事,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想幫一把,我相信等哪天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我。我不圖什麼回報,追求的就是一種感覺,幫到別人,看到他微笑,我也就開心了。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公益,沒有副業。哪裡有災難就去哪裡,沒有就在山區小學跑,和那裡的孩子在一起,心裡特別舒坦。我整天想的就是,學校有太陽能洗澡嗎?哪個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要輟學?學生們能吃到可口的午餐嗎?想解決這些,又得操心,因為這個月錢就這麼一點了,還得想想用什麼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幾年壓力很大,因為做公益,失去了很多個人發展的機會,包括個人感情,但是總體來說,我是痛並快樂著。

  《中華兒女》:你是1989年生的年輕人,對於很多和你差不多大想從事公益的青年人,有什麼想說的?

  江寧

:一旦要做就要堅持下去,如果單憑一時興趣幫了別人就要繼續,你給了別人一個希望,如果半途離開,他就會失望。這樣他不會感激你,還可能會埋怨你。所以不要輕易承諾任何東西,承諾了就必須兌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