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講話用「排比句」,估計很多還不如古人,拜讀這些筆桿子的大作

1.原文: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

出處:《吳起·吳子兵法》

釋義:國內意志不統一,不可以出兵;軍隊內部不團結,不可以上陣;臨戰陣勢不整齊,不可以進戰;戰十行動不協調,不可能取得勝利。

2.原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

出處:《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釋義: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營宣佈規定號令後,就應忘掉自己的親朋,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

3.原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出處:《荀子·勸學》

釋義:登高揮手而招,手臂並未加長,但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風引聲而呼,聲並未加大,但聽見的人覺得很清楚;憑藉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走路,但能到達千里之外;憑藉船、槳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泳,但能渡過江河。

4.原文: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出處:《蘇洵·心術》

釋義:當戰爭尚未發生的時候,要積蓄財力;當戰爭即將發生的時候,要培養戰鬥力;當戰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要培養士氣;當戰爭已經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修養心性。

5.原文: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

出處:《蘇洵·心術》

釋義:明白道理然後可以出兵,瞭解形勢然後可以增兵,懂得節制然後可以用兵。

6.原文: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

出處:《蘇秦以連橫說秦》

釋義: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

7.原文: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出處:《東方朔·答客難》

釋義: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

8.原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

9.釋義:至於大丈夫,則應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裡,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10.原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出處:《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釋義: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11.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

出處:《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釋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

12.原文: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

出處:《韓愈·原道》

釋義:制定禮節,以分別尊卑秩序;製作音樂,以宣洩人們心中的鬱悶;制定政令,以督促那些怠惰懶散的人;制定刑罰,以剷除那些強暴之徒。

13.原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出處:《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釋義:眼睛觸及的是清澈明淨的景色,耳朵觸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聲,精神感受到的是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心靈感受到的是恬靜幽深的境界。流露出作者心曠神怡的心境。

14.原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出處:《荀子·勸學》

釋義:土堆積多了就變成了山,風雨會在這裡聚集;水積多了就變成了深淵,蛟龍會在這裡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於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15.原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

出處:《戴聖·禮記》

釋義:如果在不良行為發生以後才去禁止,就會遭到情緒上的牴觸而不易糾正;;如果錯過了時機再去學習,即使勤奮刻苦也難以有所成就;如果實施教學雜亂無章而不循序漸進,就會陷於混亂的境地,不能取得成效;如果獨自學習而沒有好的學友,就會孤陋寡聞;如果結交壞的朋友就會違反教師的教誨;如果整天與品行不正的朋友混在一起,就會荒廢其學業。

16.原文: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琢;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出處:《曹雪芹·警幻仙姑賦》

釋義:我愛慕仙子的優良品質,像冰那樣晶瑩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清芬;我愛慕仙子的華貴衣裳,閃爍的光彩映襯出燦爛的花紋;我愛慕仙子那傾國傾城的容貌,如同用香料做成了玉石;然後再雕出那美得天下難找,地上難尋的玉人,仙子的風姿好有一比啊,就像飛舞的鳳凰在空中舒展,又像起舞的神龍在雲中歌吟。

17.原文: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出處:《曹雪芹·警幻仙姑賦》

釋義:你的潔白像什麼,白梅帶雪開在早春;你的清純像什麼,秋蕙披霜不染纖塵;你的寧靜像什麼,幽谷青松自成獨林,你的豔麗像什麼,朝霞映紅池塘裡的繽紛;你的文雅像什麼,長龍在曲池中緩緩悠遊的波紋;你的神采像什麼,猶如晶瑩的江水照著皎潔的月兒畫一輪。

18.原文: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出處:《杜牧·阿房宮賦》

釋義:(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棟樑的柱子,比田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裡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杆,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絃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

19.原文: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

出處:《司馬遷·報任安書》

釋義:沒有什麼災禍比貪圖私利更慘的了,沒有什麼悲哀比傷創心靈更為可悲了,沒有什麼行為比使先人受辱這件事更醜惡了,沒有什麼恥辱比遭受宮刑更嚴重了。

20.原文: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

出處:《陸機·文賦》

釋義:有時下文對上文有損害,有時上文對下文影響,有時語言不順而事理連貫,有時語言連貫而文義有妨。

寫講話用「排比句」,估計很多還不如古人,拜讀這些筆桿子的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