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完人?曾國藩配嗎?

最近一些年,曾國藩逐漸火了起來。只要進入書店,或是打開手機,甚或是路過賣書的地攤,總能看到和曾國藩相關的書籍擺在暢銷的一欄。作為晚清“功臣”,曾國藩的治家原則、修身方法以及管理智慧近些年來一度受到國人的推崇,許多人甚至將曾國藩作為成功學的偶像來崇拜,並將其推崇為“千古第一完人”、“半個聖人”。

然而,曾國藩真的當得起這樣的名號嗎?作為歷史研究愛好者,解構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通過這一篇文章,從歷史發展、立功、立德和立言等角度出發,對曾國藩的功過是非予以客觀而全面的評價。

先寫結論:除了在“立功”上有過人建樹以外,曾國藩在“立德”上有重大瑕疵,在“立言”上除家書以外並沒有突出的學問(書法也一般),在歷史大勢上他既有順應歷史的一面也有逆潮流而動的一面。因此觀之,曾國藩被尊為“完人”、“半個聖人”是應當受到質疑的。

聖人,完人?曾國藩配嗎?


下面具體分析。

一,從歷史角度看:

曾國藩作為晚清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倡導洋務運動、組建湘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這有利於新的社會階層和社會革命的誕生,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但是另一方面,和當時許多優秀的漢族官員一樣,他服務於腐朽封建的滿清王朝,鎮壓勞動群眾的反壓迫反剝削運動,這是逆反歷史潮流的。

曾國藩處於一個皇權專制社會向現代民主社會過渡的時期,作為滿清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對西方社會的認知並沒有超越他的同輩人,他像其他洋務派官員一樣,認為“中體西用”能夠挽救大廈於將傾,殊不知忠孝禮義的傳統思想只能讓他在滿清的困局中掙扎,讓他無法意識到新時代的來臨。

在歷史發展上他像許多人一樣,有功也有過,但如果僅僅因為他創辦了洋務運動這一順應歷史運動潮流的事情便認定他為“聖人”“完人”,解構菌認為還是過於輕率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乃在於能預見他們所不能預見的真理,孔子提倡禮法在當時不被重視,然而孔子卻預見到了自己的學說在今後一定會昌盛,而同為“聖人”的曾國藩,卻缺乏對歷史的深遠洞察,反而逆歷史而動,實在不足以冠“完人”“聖人”之名。

二,從個人的角度看:

1,立功。

曾國藩的個人功績還是不錯的。歸納起來,主要有這麼幾樣:

第一,興辦洋務運動,發現近代工業。作為滿清官僚,積極興辦近代工業,力圖在物質上學習西方的技術和先進的軍事力量,這一貢獻值得肯定。

第二,創辦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爆發後,清朝原有的武裝力量不堪一擊,紛紛潰敗,而曾國藩此時站了出來,對清朝兵制進行了整改,靠湘軍穩住了局面,這算是曾國藩的一大功績。至於血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這一點,在後面我們再談。

第三,治家有方,後代有為。曾國藩的家庭,可以說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典範。據說曾國藩家族自其開始,至今已經綿延到第八代,在這些後人裡,有成就的人多達兩百多位,他們在化學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就家庭教育這一點來看曾國藩,確實得承認他還是有點東西。曾國藩非常注重子女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不只是注意錢財和權力,這一點可謂在今天仍然是有價值的。

聖人,完人?曾國藩配嗎?


2,立德。

評價曾國藩的個人德性,往往離不開他的屠城事蹟。為了洗白曾國藩這些殘暴舉動,於是許多維護曾國藩的人便提出,不應該從我們現在的道德體系出發,而應當從曾國藩所處的時代的道德來評價。那麼從封建社會的道德來看,曾國藩又怎麼樣呢?

解構菌承認,曾國藩還是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個人品質的。

作為臣子,曾國藩對儒家君臣觀念十分信奉,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標榜。當時打下天津後,湘軍各級將領都建議反了滿清,然而曾國藩卻不肯。忠於朝廷,忠於君主,報效國家,這是中國古代為官士人的基本道德守則,曾國藩在這一點上沒有話說。除此之外,曾國藩為官廉潔、公正,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對其師穆彰阿的態度。曾國藩初入官場卻能得到迅速提拔,穆彰阿在裡面起到了很大的功勞,然而穆彰阿這個人政治操守並不好,結成穆黨,打擊清流。曾國藩當時沒有同流合汙,而是很快就和她劃清了界限。到後來穆彰阿下臺,身敗名裂,曾國藩卻也沒有落井下石,依然在私人關係上和穆家保持親密的關係,直到穆彰阿去世後,曾國藩仍然還在照顧著穆家後人,以報答恩情。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曾國藩為人公私分明,品質純正,知恩圖報,處理人際關係也十分有智慧,官德是不錯的。

然而,這些品德都無法抹去曾國藩屠城的殘忍事實,而這與曾國藩滿嘴仁義道德的形象產生了鮮明對比。

據歷史記載,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中十分暴虐、殘忍,他提倡“一意殘忍”,並且“嗜殺成性”,所到之處“兵過如洗”。1864年,天京陷落時,“城內未能突圍的太平軍只有萬人左右”,曾國藩卻“分段搜殺……斃賊共十萬餘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三夜火光不熄”。

曾國藩放縱湘軍大肆掠奪、姦淫婦女,使得民眾哀聲遍野、怨恨在心,從而給曾國藩起了“曾剃頭”這樣一個外號。

當然,對於曾國藩的屠城,有人反駁說,這是由於戰爭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然而根據《曾國藩奏摺》,可以看出,曾國藩並不僅僅是被迫屠城,而且似乎很得意於自己的殘暴行為,曾國藩事實上並不是一個多麼講究“仁義”的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有些殘暴可怕,嗜殺成性。下面摘錄《曾國藩奏摺》中的原話,以供評判:

“生擒老賊二百二十一名。每生擒一賊,輒剖腸,剝皮掛樹,磔石,見者無不凜凜”。

“各營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僅予梟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遲”。

“殺之以祭壕頭堡陣亡將士,諸勇猶痛憾切齒,爭啖其肉。”

由此來看,曾國藩在立德上具有重大的缺憾,知行並不合一,口上滿嘴仁義道德,手上無數同胞鮮血,從“立德”的角度來看,完全不足以被評定為“完人”“聖人”。

聖人,完人?曾國藩配嗎?

湘軍在路上

3,立言。

曾國藩在立言上最大的貢獻大概就是他的家書,至於對於儒家學問的弘揚,似乎是缺乏突出成就的。在這一點上,曾國藩完全無法與同為聖人的孔子和王陽明相比較,孔子奠定了後世學問的基礎,王陽明則發揚心學,到今天仍然算得上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除此之外,王陽明先生的書法也是很不錯的。而曾國藩在學問上並無創樹,書法也非常一般,作為一代儒生,他更像是一個靠武力和軍隊而得勢的官員。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曾國藩也不足以被譽為“完人”“聖人”。

以上,再次重申一次我對曾國藩的評價:

除了在“立功”上有過人建樹以外,曾國藩在“立德”上有重大瑕疵,在“立言”上除家書以外並沒有突出的學問(書法也一般),在歷史大勢上他既有順應歷史的一面也有逆潮流而動的一面。因此觀之,曾國藩被尊為“完人”、“半個聖人”是應當受到質疑的。

最後說明: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很複雜的一件事,解構菌並不是完全要否認曾國藩這個人,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他神話了,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完人”“聖人”。曾國藩作為歷史人物,有不少功績和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然而他的汙點卻也是不可磨滅的。如果一個外國人看到,在我們中國人眼裡,一個殺人如麻的人都能被稱作為聖人,豈不會覺得很可笑而瞧不起咱們?

看客們對曾國藩這個人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解構菌今後還會發布歷史、人文類的相關文章,覺得不錯的可以點個關注、收藏~

【解構知識,洞察真相】 ——解構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