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20年,銀行有了哪些變化?未來走向何方?

2010年到2020年,銀行有了哪些變化?未來走向何方?


2010年,馬爸爸還不是馬爸爸,人們有事就喜歡去銀行櫃檯辦理,銀行的排隊叫號系統還會“貼心”地告訴你前面還排著幾十個人。2020年,即使沒有疫情造成的“無接觸”金融,大家也早已更傾向於使用APP、網銀、官方公眾號等線上渠道,輕鬆點擊即可辦理金融業務,或者在提交資料後等快遞就可以了。我們將從業務形態、科技應用方面對這10年間銀行的變化進行比較,並且對未來進行一個展望。


業務


從業務的角度來看,2010年銀行網點還是最重要的觸客渠道,銀行網點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引導顧客填寫表格辦理業務;2020年,銀行與時俱進,APP似乎成為了銀行標配,而每一個銀行APP都可以支持客戶線上辦理業務。


2010年到2020年,銀行有了哪些變化?未來走向何方?


具體以花花同學辦理信用卡為例:2010年花花同學可以去櫃檯找大堂經理領取信用卡申請表格,並需要提交身份證、收入證明等信息,並留下手持照片作為“花花就是花花”的證明,等銀行人工審核通過後,花花就會收到該銀行發行的信用卡;2020年,花花同學可能會在商場裡偶遇某銀行設置的信用卡辦理網點,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打開手機下載該銀行APP,按照提示進行資料填寫,然後對著手機前攝像頭眨眨眼,確認“花花就是花花”就可以了,提交成功後,還能拿走該銀行準備的禮品:行李箱、保溫杯等。

總體來看,業務流程越來越精簡化、客戶體驗更佳,金融服務從“客戶找銀行”變為了“銀行找客戶”,各家銀行將信貸服務嵌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線下商場購物和線上追劇都有可能偶遇金融信貸服務,金融市場服務的客群也開始出現下沉,銀行信貸服務不再僅針對有房人。這是我國經濟繁榮的信號,也是對金融普及的結果。


科技


銀行業務的便捷、高效與科技的發展無不相關。2010年,智能手機剛剛興起,上網速度也是差強人意,金融移動化的特徵還未顯現,所以轉個錢大家還是需要登陸電腦端,再插上一個網盾;2020年,智能手機的功能強大,幾乎每個銀行都想有自己的APP,這給人們線上辦理業務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另外,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在推動銀行的高效運行。

以平安銀行為例,花花同學通過平安銀行的APP辦理信貸業務,提交個人信息,再通過授權由銀行直接從徵信數據源查詢獲取花花的資產明細、負債以及信用數據等,平安銀行的智能審批系統就會依託這些大數據對花花同學提交的資料以秒速判斷出是否同意花花同學的貸款申請。如果出現“意外”,即不知道如何處理花花同學貸款申請,才會把這些特殊申請件推送到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審批。

如果說,2010年銀行還處於傳統金融形態,那麼在科技的推動下,2020年的銀行已經與科技融合為一體,在更加專業的基礎上為更多的人群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用戶通過銀行APP,既能享受到安全、專業、便捷的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還能進入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


未來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銀行可能只是一個APP;甚至連APP都沒有,而是將觸點嵌入到客戶日常生活所需的各個平臺上,無感知的金融與日常生活中的支付、理財、融資充分融合。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已經在蘇州、成都等地進行試點測試,錢包和紙幣在逐漸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必須。2030年,我們或進入純數字化生活。銀行還需要不斷地擁抱變化,才能與時俱進。

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對銀行來說,想要走進企業,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還需要足夠的人才支撐。


結語


過去已經成為歷史,未來已初見倪端。擁抱變化,順勢而為,才能通過激烈的廝殺變得更為強大。

哪家銀行會成為最終的王者?滿懷期待。

參考資料: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