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导读

无论一个多么英雄盖世的皇帝,都将面临一个词:驾崩。自古以来,皇帝在驾崩之前,往往需要设置储君,命储君监国,自己巡游各地推行德政。刘裕和拓跋嗣也不例外,作为南北朝历史上第一对旗鼓相当的政治对手,刘裕和拓跋嗣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选择的道路相当一致。

公元422年,刘裕和拓跋嗣因为不同的原因,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作为横刀立马的帝王,他们在安排身后之事上的过程出奇的一致。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统治者的孩子和得之不易的储君

公元422年,刘裕忽然身体不适,命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一起进入禁中伺候汤药。当所有大臣都在问候上苍的时候,刘裕拒绝了,只让担任侍中的谢方明去求告宗庙,这是因为刘裕本性不信神鬼等稀有的灵异事件,只在做平民的时候遇到过许多祥瑞之事,等到刘裕显贵的时候,史官们都追问刘裕有没有遇到他们听过的吉兆,刘裕却拒绝回答。

刘裕之所以派人询问祖宗的意见,是因为他一直在张夫人所生的皇太子刘义符和孙修华所生的庐陵王刘义真之间纠结。刘义符这个人喜欢亲近小人,谢晦非常不喜欢他,因此进言道,“您现在还年轻,应该考虑到刘宋江山,不应该把皇位交给一个喜欢亲近小人的人。”刘裕问道,“卿认为庐陵王刘义真这个人怎么样?”谢晦回答道,“请允许我看一下他的面相。”之后,谢晦出去看了看刘义真,刘义真十分开心,一直想和谢晦深谈,结果谢晦不怎么回应刘义真,后来更是对刘裕说,“刘义真这个人道德比不上才华,不能做君主。”不久,刘义真被刘裕派到南豫等地管理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南豫州刺史等职,之后又做了五十多个州的都督,数量甚至不能详细记载。

就在当年,与刘宋遥遥相望的北魏,河南王拓跋曜病死,拓跋嗣大封同姓亲族,立拓跋焘为太平王,官拜相国和大将军;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拓跋范为乐安王,拓跋健为永昌王,拓跋崇为建宁王,拓跋俊为新兴王。拓跋焘成为了新的权力核心,军事权和行政权同归一身,其太子之位已经众望所归。

后来,拓跋嗣因为服用寒食散,多次出现药物中毒的现象,北魏内部也灾异频频,这让拓跋嗣忧心忡忡。为此,拓跋嗣派中使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说,“我已经好不了了,恐怕会突然病逝,我的儿子们都还小,我该怎么办呢?”崔浩回答说,“您还年轻,很快就会好的,不过您还是应该早立太子,选拔贤明的人做太子的师傅,让他交往您平时信任的大臣,并尽早让他监国掌政,这样您就可以放心休养了。”之后,崔浩认为拓跋焘做人贤明睿智,温和有礼,况且自古以来,立继承人将就嫡长传承,所以立拓跋焘有利于杜绝北魏发生王位之争。拓跋嗣又问南平公长孙嵩的建议,长孙嵩也表示拓跋焘才是不二人选。之后,拓跋嗣命令拓跋焘临朝摄政,成为了国家的第二号主人。拓跋焘十分聪明大度,大臣们有时会向拓跋嗣转发自己对拓跋焘的疑虑,拓跋嗣却说,“这不是我应该知道的,应该让你们的国主知道。”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能辅佐又怕反叛,顾命大臣好难选

五月,刘裕病得更重了,他召见太子刘义符并告诫这个不听话的儿子,说道,“檀道济这个人虽然执行力强,又有谋略,但是没有远见,不像他的哥哥檀道韶那么难驾驭。徐羡之和傅亮两个人绝对不会造反,然而谢晦这个人几次和我南征北战,又能随机应变,群臣中如果有人要造反的话就是他了。”之后又亲自手写一道诏书道,“自我之后,刘宋王朝如果有未成年的皇帝登基,朝廷大事都被一个宰相把持的情况,皇帝的母后不妨临朝称制。”随后,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和领军将军谢晦以及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一同被封为顾命大臣,不久之后,刘裕突然死于西殿。

在所有辅政大臣里,徐羡之十分传奇,其出身布衣,无学无术,但是一直有志向,顾大局,从容有度。当他进入朝廷之后,却朝野上下纷纷臣服,都认为他有做宰相的威望。其人沉默细密,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徐羡之特别会下棋,但是当他看别人下棋的时候却好像不会下一样,从不插嘴,当时的人都十分崇拜他。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傅亮和蔡廓经常夸奖他,:“徐羡之通晓万事,遇到事情符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都特别淡定。”徐羡之经常和傅亮以及谢晦一起欢聚饮宴,傅亮和谢晦学识渊博,辩才无碍,大家以为年轻时候不学无术的徐羡之一定会出丑,谁知道,他竟然风度依旧齐整,等到傅亮等人说完了再说话。当时,有个叫郑鲜之的人感叹道,“

我看过徐羡之和傅亮的言论之后,才发现一个人的才能是不完全以学问为主的。”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不久以后,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仅仅十七岁,之后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子妃司马氏为皇后,这位皇后正是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

北魏一侧,拓跋嗣命令长孙嵩和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同时做左辅,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人丘堆做右弼,而自己则在西宫听政,考察拓跋焘的决断,在听到拓跋焘很有决断后,拓跋嗣非常开心。之后,他下诏道,“长孙嵩是四朝元老,对社稷有功;奚斤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在大魏远近闻名;安同通晓各种风土人情;穆观和大魏的政要相处非常好,能够看透君主的想法;崔浩博闻强记,洞察力强;丘堆虽然没有大才,但是做事专心谨慎。

有这六个人辅佐太子,我和你们一起四处巡游,讨伐叛逆,驯服四方,我这一生的宏图大志就实现了。

长孙嵩本姓拔拔氏,奚斤本姓达奚氏,穆观本姓丘穆陵氏,丘堆本姓丘敦氏。这是因为,北魏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胡人,姓氏很容易重复,后来拓跋宏迁到洛阳之后,这些姓氏就全改变了。后世的史官因为长孙嵩等大臣旧姓太复杂,于是都按照汉姓记录。后来,拓跋嗣又认为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代人古弼和直郎徒河卢鲁元三个人十分忠诚谨慎,恭敬勤勉,于是就把他们三个分给了拓跋焘,掌管东宫的重要事务和命令下达。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为后世伟业先练练手,两位太子的第一次较量

六月,太子刘义符立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和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继续做中书令,侍中谢方明做丹阳尹。谢方明这个人擅长治理州郡方面的事务,每到一个州郡就能留下贤名,能做到继承前任的优点,不乱改变法令,如果一定要改变,就慢慢改变,避免百姓觉得难以接受。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焘派人驻扎在塞上,命令安定王拓跋弥和安同驻扎。不久,奚斤等人进攻并夺取了滑台,王景度撤走,王景度的司马阳瓚被北魏人抓住了,坚持不降,之后被杀。拓跋嗣派成皋侯苟儿做兗州刺史镇滑台。

之后,奚斤等人在土楼进攻翟广等人,最终成功了,乘胜占领了虎牢关,毛德祖和奚斤决战,每次都能破解奚斤的战术。拓跋嗣又派于栗磾带将三千人在河阳驻扎,企图夺取金墉,毛德祖派窦晃等人沿黄河抵御北魏士兵。同年十二月,拓跋嗣到了冀州,派叔孙建从济河出发,巡视青州和兗州。刘粹派高道瑾带五百人占据项城,王仲德在湖陆驻扎。于栗磾经过黄河,与奚斤汇合,一起进攻窦晃,最后才成功。

拓跋嗣派代人娥清、闾大肥带七千人和周几以及叔孙建等人汇合,向南经过黄河,在碻磝驻扎。兗州刺史徐琰向南逃走,从此泰山、高平、金乡等郡都落入了北魏手中,叔孙建等人向东进入青州,司马爱之和司马季之先后投降北魏。北魏士兵进攻虎牢关,青州刺史竺夔镇守东阳城,派人告急。

不久,刘义符派檀道济和王仲德反击北魏,刘义真派沈叔狸带三千人迎接援助刘粹,这才稍稍挽回战局。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油枯灯竭的最后努力,铺好下一代的路

刘裕病重后,大赦天下,正当这时,陕西和甘肃附近的流民向南进入梁州避难。刘裕在病中派人到江南送了一万匹绢布,并通过漕运,运输荆州和雍州的谷子去赈济灾民。除了赈济灾民之外,刘裕还注重平乱。比如刁逵被杀,他的儿子刁弥逃走,不久之后,刁弥率领几十个人进入京口城,当地的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接到命令后大败并处死。

另外,刘裕还十分重视教育和地方管理。去世当年,刘裕下令: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以教学为先,前朝帝王为了教化百姓,都建造学校。然而,当时正值南北乱世,民生凋敝,所以学校才荒废。因此,刘宋目前的国策应该重点教化贵胄子弟,开设蒙学,选拔儒家出身的官员,考试内容都应该是过去的优秀典籍。在地方政治方面,豫州一带,向南靠近长江一带,向北靠近黄河洛水,百姓稀少,土地平旷又荒芜,为了管理好豫州,从此淮西各郡都划入豫州境内,从淮河以东为南豫州,封彭城王刘义康为南豫州刺史。

刘裕一生清心寡欲,十分简朴,做事严肃遵守规矩。用的被子,穿的衣服,居住的陈设都十分简朴,很少出去游玩饮宴,嫔妃侍妾数量特别少。曾经纳过后秦高祖的侄女姚夫人,十分宠爱,甚至为了让姚夫人侍寝而耽误正经的政务,经过谢晦劝谏,刘裕羞惭不已,将姚夫人休掉了。

他一生积攒的财帛都用在了政府支出上,从来不藏私房钱。据说,有一次,岭南曾经进贡一筒细布,长约一端八丈,刘裕十分厌恶这筒布制造过程劳民伤财,竟然立刻命令有关部门弹劾当地太守,把布还给了岭南,并严禁岭南生产这样的布。

刘宋的公主出嫁,刘裕给的嫁妆也超不过二十万钱,连锦绣的装饰都没有,宫廷内外都严守节俭的禁令,不敢再奢靡浪费。就算已经建立了宫殿,有部门想用银子做的涂钉,刘裕坚决不允许,只好改用铁钉。刘裕喜欢穿连齿木履,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带着十个随从到神虎门外遛弯。刘裕的儿子们晨昏定省时,都要脱掉公服,只穿裙戴帽,行家人之间的礼数。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和刘裕相比,北魏的拓跋嗣则更注重在军事和民生上为未来的新君扫清障碍。公元422年,拓跋嗣让拓跋焘以副国主的礼制巡游,他本人则巡幸桥山,派使者祭祀黄帝和唐尧的庙。向东巡幸幽州,访问幽州的耆老,询问他们处理事务时遇到的麻烦,有的还给了爵位。并派使者巡视州郡,观察当地风俗,所经过的地方减免一半田租。

刘裕去世后,殿中将军沈范等人将要回刘宋,到了黄河一带,拓跋嗣突然派人捉拿了他们,并暗自决定发兵攻打洛阳、虎牢以及滑台封地。

崔浩建议道,“陛下您不认为刘裕出身草莽,收刘宋的朝贡,刘裕平时也尊敬您。结果他不幸死去,您落井下石,趁乱攻伐,即使得到了刘宋,也留下了骂名。况且,我们大魏还不能一下子得到江南,讨伐刘宋新帝,一旦失败,陛下您就身败名裂了。臣认为,我们应该先诚心拜祭,收拢江南民心才是上策。刘裕刚刚死去,我们擅自大军压境,刘宋上下一定会和我们死战,不如等待时机,趁着他们的顾命大臣之间互相争权,这样刘宋新帝就会与这些大臣产生猜忌,如此刘宋内部一定会产生内乱,这样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得到淮北。”

拓跋嗣反问道,“可是刘裕也趁姚兴死后灭了刘宋,霸占了姚兴的侄女,我趁着刘裕死去,前去讨伐,有何不可呢?!”崔浩说道,“不是这样啊,陛下,姚兴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才让刘裕有机可乘,可是如今刘宋君臣之间还没有嫌隙,我们还不能轻举妄动。”

北魏士兵将要出发的时候,北魏群臣开始商议是先攻城还是先抢夺土地,奚斤认为应该先攻城,崔浩说“汉人擅长守城,当年苻氏进攻襄阳,多少年都攻不破,现在我们是用大量的士兵进攻小城池,如果不赶快攻克,士气会衰减,到时候刘宋援军一到,我们就危险了。不如,以抢地为主,以江淮为限制,设置地方官,为我们收纳粮食地租,那洛阳,滑台和虎牢就会南逃。”

然而,公孙表坚持攻城,拓跋嗣只好同意,派奚斤等人带步兵和骑兵前往。但奚斤等人进攻滑台,无法成功,请求增兵,拓跋嗣大怒,严厉质问奚斤,并自己派五万多人向南越过岭南,试图力挽狂澜。但是,亲征的拓跋嗣还没到,刘宋东郡太守王景度就弃城而逃。十二月,拓跋嗣又攻下青、兖二州,次年利用断绝水源的计策打下虎牢关。自此,北魏夺取黄河南岸直逼刘宋领土。

不过可惜的是,拓跋嗣在亲征后旧病复发,公元423年在西宫驾崩。


鞠躬尽瘁,油尽灯枯:刘裕和拓跋嗣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结语

总得来说,刘裕和拓跋嗣分别借鉴了西汉时期的先帝与新帝之间权力过渡的方式,两位皇帝处理后事时,都采用了长子继承法,以一种子以母贵的评价方式选择储君,并学习汉武帝设置多名辅政大臣的方法来进行权力引渡。

不过,刘宋和北魏的区别在于,刘裕更注重大臣们的感受,对大臣的态度以防备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太后称制制衡权臣。而拓跋嗣更喜欢培养太子与大臣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信任储君拓跋焘而不是被有心人利用,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然而,由于顾命大臣制度的弊端,很容易引起一个实力最强的权臣吞并或者诛杀其它能力比较低的臣子,非常容易引发朝廷内部的动荡。而这也是最终,刘宋内部同室操戈,北魏落入尔朱氏以及高氏手中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