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作為全省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地區,阜陽市通過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支持務工和創業,越來越多貧困群眾依靠雙手開創美好明天,日子越過越紅火。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暮春時節,在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的種植大棚裡,村民田桂雲每天清晨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採挖剛剛成熟的馬鈴薯。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阜陽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 村民 田桂雲

早上6點半就過來了,一天要收9個多小時。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阜陽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 種植大戶 宋哲

我們現在是搶收,現在價格特別高,淨地(出售)現在是2塊錢一斤,市場上零賣都是3塊多,超市裡都達到4塊錢一斤。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趙莊村種出的馬鈴薯,為啥能賣出這樣的好價錢?憑的就是這頭茬春,反季節上市。傳統的馬鈴薯都是春種秋收,而在8年前,有著近60年馬鈴薯種植傳統的張莊村轉變了種植思路,整出12畝試驗田開始了溫室種植馬鈴薯。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實況】阜陽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 黨支部書記 趙子銀

我們年前種,這個時候收,打一個時間差,外面地方的馬鈴薯沒下來,我們這個地方正好上市,效益比較好,種個10畝20畝地都搞到10幾萬塊錢。

如今,趙莊村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了近4000畝,年產量200多萬斤,小小的馬鈴薯不僅讓田桂雲這樣的貧困戶脫了貧,還讓全村2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周邊800多人實現就近務工。

阜陽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 黨支部書記 趙子銀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通過這個產業,我們每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資金達到200萬元,我們的貧困戶包括農民,整個村民的收入也在提升,在我們園區打工,每年有七、八千塊錢的收入,最高的達到一、兩萬元。

比起土裡生長的馬鈴薯,距離趙莊村30公里外的太和縣,“有機良莊”在全國首創的受控式“魚—菜生態循環”系統,那算的上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型種養模式。

【實況】安徽有機良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助理 張雷

(集裝箱)魚用過的水,包括魚餌和魚的糞便,經過微濾機處理到這裡陶礫的水培蔬菜裡面,然後再到水培(蔬菜)裡面,再經過這些管道的過濾再回到集裝箱裡面。

50多歲的張萍2年前還是貧困戶,現在她已經在這個種滿了花果的日光溫室大棚裡工作,活不重,澆水施肥都是自動化。

阜陽市太和縣雙浮鎮劉老橋村 村民 張萍

來到這個地方上上班,育苗、栽花,一個月1000多元。

張萍務工的這家全省最大的單體設施農業企業,已經與雙浮鎮10個行政村簽訂了產業扶貧協議。這樣一來,每個村的集體固定收入每年近50萬元。

安徽有機良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金良

讓1385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946(元),貧困戶685戶實現了脫貧。

阜陽:傳統+現代 多元產業促脫貧

鞏固傳統產業,培育新產業。如今,阜陽市3區、4縣、1市,通過“一村一策”、“一戶一案”,實施脫貧攻堅四大增收行動,其中,已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到戶項目45616個,到村項目400個。通過產業的助力,2019年,阜陽市516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00.99萬人減少到2.47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27%。

熱點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