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兩處老建築的風雨與溫情

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兩處老建築的風雨與溫情

建築群一角。

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兩處老建築的風雨與溫情

老車間內部。

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兩處老建築的風雨與溫情

這些歷史建築,在過去的歲月裡,曾經給銀川人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也經歷和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進步與發展,是一個個珍貴的歷史印痕。在新的時期,它們理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保護。

曾為蘆草窪吊莊指揮部

蘆草窪位於銀川市西南郊、永寧北側,包蘭鐵路穿越其腹地。1983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將此地劃給寧夏涇源縣建立移民吊莊,涇源縣最早一批移民同年搬遷至此。

金鳳區良田鎮園子村黨支部委員李得海是1984年搬過來的,那年他22歲,說起當時的蘆草窪,他還記得那時的荒涼。“風一吹全是沙子,吃個面都不敢使勁吸,要不沙子都吃嘴裡了。一開始住的地方,就是在地上挖個槽子,上面用架子擔上……”李得海說,當年寧夏鐵道幹校留下的房子,是最像樣的房子,那時被用來當作蘆草窪吊莊指揮部,1987年以後改叫蘆草窪吊莊管委會,管轄著鐵東鄉、鐵西鄉、植物園管區。寧夏鐵道幹校的房子中,車間繼續沿用,平時在那裡修理農機農具,另外騰出四五間房建了學校,剩下的還是作為工作人員宿舍用。

“頭幾年日子特別苦,好多人來了又走了,但還是有一批人堅持下來,把那裡改造出來。”李得海說道。資料顯示,截至1993年11月27日,蘆草窪吊莊累計搬遷移民24287人。至此搬遷工作告一段落。同時,寧夏鐵道幹校的房子也逐漸住進了農戶,有的房子被拆掉,有的房子被重新修葺,比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老建築的未來暢想

上週五,良田鎮園子村黨支部書記於福貴去金鳳區開會,會畢,他找領導問了一些關於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開發利用相關事宜,於福貴對這件事挺關心。

2015年新農村建設時,原計劃要拆掉包括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在內的一些老舊房屋建築。於福貴當時給上級部門打報告,希望能把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留下來。“新東西咋建都行,老的東西一拆掉就沒了,再也建不起來了。”於富貴說,現在都在發展鄉村旅遊,這些老建築也是一種資源,“原來的(鐵道幹校)修理車間比較大,屋裡屋外還殘留著當時的一些標語口號,把這些房子收拾出來,還原成以前的模樣,再把宿舍內部改造得舒服些,遊客可以來體驗體驗以前人們的生活……”

對歷史建築最好的保護就是開發利用,園子村駐村第一書記羅瑞對此事也頗為關心。銀川市第三批歷史建築評審會議,他也參加了,關於寧夏鐵道幹校建築群的資料就是他整理彙報的。“由於年代比較久,而且暫時沒找到相關資料留存,這些建築當年的一些情況還不是很清楚。”羅瑞說,目前他還在想辦法找當年的資料或者親歷者,希望能還原這段歷史,也為日後的保護利用打下基礎。

寧夏體育館

1998年新建的寧夏體育館內景。據《寧夏體育志》

當年“最氣派”的場地

1998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40週年,是年8月份,新的寧夏體育館作為獻禮項目竣工,併成為相關會議及慶祝活動的舉辦地。“當時的慶典活動,還有‘心連心’藝術團演出都在這裡,來了很多明星,熱鬧了一陣。”寧夏體育館市場部經理廉江說,在當時能舉辦大型活動的體育館也就是新建成的寧夏體育館。所以從那以後,各種活動就沒斷過,曾經的崔健演唱會、俄羅斯冰上芭蕾表演等,都讓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多了些都市氣。

“新館剛建成那幾年,我們有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了,也接了一些比賽。剛開始還有點壓力,後來就有經驗了。”場地管理科經理馬文華記得最難忘的一次,是2009年舉辦的“中澳男籃挑戰賽”。這次賽事的規格較高,觀眾也多,很多器材都是新購置的,前前後後忙了好一陣。而當時國家隊有王治郅、易建聯、孫悅等明星球員參賽,大家都在關注,也掀起一陣籃球熱,比賽結束後,來打籃球的人特別多。

陪伴著很多人長大

作為城市的公共運動場所,寧夏體育館裡每天來來往往的人,反映著體育在這個城市的發展。“我感覺人們體育健身的熱潮,是從2003年一下子起來了。那時經歷了‘非典’,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人們的健康意識空前增強了。”廉江說,當時來體育館打球都得排隊,或者提前預約,這樣的情況大概持續了七八年。後來銀川健身的地方多了,分流出去一部分人,但現在這裡人也不少。

要說對群眾體育的推動作用,不得不提館裡的青少年俱樂部。2001年掛牌成立的青少年俱樂部,馬文華前前後後任俱樂部秘書長有14年的時間,他說剛成立的時候,只有4家學校是會員單位,常參加培訓的也就一二百人,現在至少也有上千人,年培訓近20萬人次。“以前參加這些活動的孩子,現在都長大了,週末還經常來運動一下。”馬文華說,寧夏體育館這麼多年,確實陪伴了很多人,這裡留下了他們的汗水和歡樂。(記者 李尚 李振文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