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74週年,抗戰題材電影也已經走過了80多個春秋。抗戰電影作為主旋律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誕生伊始就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每當有這類題材的影片面世,必然引發全社會範圍內的大討論。由此可見其對國人產生的巨大影響。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藝術題材,抗戰電影發展至今,每個階段都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中形成了不同的主題,電影藝術也對人們對於抗戰時期的歷史的認識形成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抗戰題材電影因為其電影藝術的獨特魅力至今經久不衰。在這個值得值得紀念的特殊的日子裡,小熙就來帶著各位影迷朋友們一起感受中國抗戰題材電影在不同時代的變遷,體悟歷史文化的發展。

0 1

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開始算起,中國的抗日戰爭一打就是十四年,而抗戰題材電影也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發展起來。

這一時期的影片往往將表現的終點側重於戰爭給民眾和國家帶來的存亡危機,以及中國人民在戰爭中萬眾一心救亡圖存的決心。

當時的電影人克服了物質條件的限制,在艱苦的歲月裡,以膠片為武器,將矛頭對準了侵略者,喚醒了身處戰火中的民眾反抗的熱情和戰鬥的決心。

《小玩意》《共赴國難》《青年進行曲》《狼山喋血記》《長空萬里》等都是當時的代表作,為激發民眾的抗戰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狼山喋血記》在當時的報紙上所作廣告

以電影《小玩意》為例,影片聚焦在小人物“葉大嫂”身上,以葉大嫂的生活為線索,從葉大嫂寧靜的田園生活開始,講述了她始遭離亂、終成瘋癲的坎坷人生遭遇。

影片並沒有孤立地描寫主人公的生活,而是把葉大嫂放在了時代的廣闊背景之中。通過對葉大嫂戰爭開始前後的形象對比,讓觀眾對他的苦難和遭遇產生深深的同情,因而更加痛恨這個為她帶來苦難的腐朽的社會和戰爭。

影片不僅刻畫出了普通民眾在面對戰爭時所受到的心理創傷,更鼓舞了觀眾面對侵略者,不再畏懼忍讓,而是奮起反攻。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小玩意》劇照

這些電影不僅包含著民族激情,又在紀實風格方面有著突出的創造,為戰後中國電影的成熟和豐收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人以電影藝術為武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記錄下這段飽含傷痛和熱血的珍貴歷史,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為救亡圖存的民族事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0 2

十四年抗戰給民眾的精神帶來了深深的創傷,在抗日戰爭和內戰結束後,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美好生活的曙光。順應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對電影藝術需求的改變,抗戰題材電影的主題也由原來以“呼籲民眾團結抗日”為主轉向以“歌頌抗戰勝利和頌揚抗戰英雄”為主。

抗戰電影這個時候更像是一針強心劑,撫慰民眾受創的精神和心理。而那些出現在銀幕上的主人公往往以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普通抗戰群眾為主。在講述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蹟的同時,頌揚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歷經苦難終於戰勝敵寇取得勝利的偉大史實。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地道戰》海報

以《狼牙山五壯士》、《平原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等優秀影片為代表,一大批講述抗戰故事的影片湧現出來,成為了後世研究這段珍貴歷史的重要影響資料。

新中國成立後,這一主題內容的影片更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並著重刻畫了黨對人民的引導教育作用。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小兵張嘎》劇照

如家喻戶曉的影片《小兵張嘎》,講述的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主人公逐漸堅強成熟,積極參與到抗戰中的故事。

該片的影調在明快之中帶有剛健之氣,給人一種鮮明、堅實、渾厚、純樸的感覺。影片的構圖精緻、簡煉,儘量防止和隱蔽一些繁瑣的線條,力求人物和主要線條的突出。畫面裡的基本線條是雄偉有力的斜線,人物近景儘可能拍攝側面或半側面的角度,增加了嘎子敢於鬥爭的動勢,構圖的支點也是偏向一方的動勢支點,給人感到前進的動態,喚起奮勇前進的力量。

美中不足的是,後一部分對劇本作出很大的改動後,張嘎被俘、審問到囚禁、燒炮樓這些片段經不起推敲。看守張嘎的偽軍被設定成一個十足的大草包,對嘎子倒油放火竟毫無覺察。火勢蔓延後,崗樓上的眾多敵人拿這樣一個孩子沒半點辦法,這樣的敵人未免太愚蠢了。

這些不真實的,過度藝術化的橋段雖然使影片留下了許多遺憾,但是不可否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一個人民群眾需要的年輕的英雄形象。

0 3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解放思想政策的提出使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抗戰電影不管是選材創作還是思想表達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相比較新中國剛成立時期抗戰電影中黑白分明的人物刻畫,這一階段的影片開始注重人性的描繪。

1979年,電影《歸心似箭》中首次成功將愛情與戰爭融匯在一起,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歸心似箭》海報

影片描繪了在戰爭背景下抗聯戰士魏德勝與玉貞的愛情,刻畫了魏德勝在迴歸部隊前與玉貞難捨難分的情感糾葛,並最終壓抑個人情感毅然投身革命事業的故事。

影片沒有編排離奇曲折的情節,沒有追求叱吒風雲的大場面,沒有耍弄裝腔作勢的廉價噱頭,而是忠實地遵循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為觀眾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但又親切可信的畫卷,使人感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和詩意盎然的藝術魅力。

值得稱讚的是,影片在文藝思想上對教條主義是個較大突破,它的成功在於通過人的命運、人的遭遇而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崇高情操和精神境界。片中的主人公是現實存在的活人,不是政治的化身。

可惜的是劇本結構上存在些許缺陷,前半部未能著意對人性、人情加以渲染,因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只有到了玉貞救魏得勝時,才展現了人情、人性的魅力。即使如此,這部影片第一次在抗戰影片中表達愛情,體現了戰爭中的人性部分,依舊是中國抗戰電影更加人性化的進步。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歸心似箭》劇照

其次,抗戰題材電影也開始將題材延伸到了正面戰場的抗戰上。影片《七七事變》作為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的獻禮片,再現了中華兒女在抗戰正面戰場上奮勇抵抗日寇、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而隨著電影商業化的發展,抗戰電影也開始向娛樂化發展。不僅與時俱進加入了數字化紀實,也出現了抗戰題材的喜劇電影,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烈火金剛》、《飛虎隊》等影片利用現代技術在舊版基礎上重新翻拍,影片《舉起手來》更是成為了抗戰喜劇電影的代表作。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電影《舉起手來》劇照

同時,新時期的抗戰電影不再只是一味地歌頌英雄、積極向上,影片開始聚焦小人物、小角色,像《南京大屠殺》、《金陵十三釵》這樣悲憤壓抑的題材開始出現,讓出生於和平時代的觀眾也能夠通過影像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民族傷痛。

中國抗戰十八載,抗戰題材電影成為後人對這段歷史進行記憶緬懷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

而在未來的電影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期待能出現更多優秀的抗戰題材影片,銘記傷痛,尊重歷史,為民族記憶和和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最後,小熙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向那些老一輩革命電影藝術家們表示真摯的懷念與崇敬,感謝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堅持進行艱苦決絕的創作活動,留下了一部部優秀的抗戰影片。

歷史是需要被銘記的,英雄是需要被歌頌的,生活在這個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我們,更需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永遠不忘那個救亡圖存的年代。

小熙帶你看電影 | 中國抗戰電影八十八年

願光影不朽,盛世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