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引言:

笔者认为,韩信虽历史声望很高但却是一位悲剧人物。虽然说历史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他为了成功所做出努力的事迹,他后来也的确成为了汉朝建成的关键性人物,但这些成就更能凸显出他人生结局的悲剧性色彩。因为他对于成功的渴望以及为了成功的不断算计,并没有让他成为人生的赢家以及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反而是以罪臣的身份被迫结束了生命。

他在成功道路上所展现出来的帮助他迈向成功的性格与气质,比如说能忍"胯下之辱"之类的胸襟,一点也没有遮挡住他身上的缺点。可能是对于成功过于渴望,所以韩信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目标。即使是进入了刘邦的阵营成为刘邦的臣属,他也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决策的依据不断与刘邦谈条件。这样的他,怎么可能会在刘邦大业既成以后活得长久?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家徒四壁的韩信

家徒四壁,韩信也要力争功名

韩信的家境和刘邦相比可能都要差了一点。因为刘邦最起码在当时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留下过吃不上饭的记录。翻开关于韩信的记载,他在母亲离世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到当地亭长的家里蹭吃蹭喝的,为此还忍受了亭长夫人故意提早吃饭的侮辱。后来他又是在一位大娘的同情与照顾下,才避免了饿死的危机。

一个连温饱都很成问题的人,却始终把功名看得很重。一个成年人,想要吃上饭其实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当时的韩信并不愿意去做普通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一门心思扎在学习与钻研之中。在他看来成功是需要准备的,是需要放弃很多额外的东西的。在他母亲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办法按照传统的孝道来安葬他的母亲,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放弃。

即使有人嘲笑那个时期狼狈的他,他也只是把嘲笑吞进肚子里继续向前进。

"胯下之辱"事件,看似只是简单的一次以强凌弱的事件,是韩信为了成功能够忍受一切磨难的证明,但实际上这一事件再次彰显出了韩信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为了人生最终目标的实现,眼前所有的打击与挫折韩信都能挺过去。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进入军营的韩信

为了成功,韩信一点也不愿意等待

在后来好不容易进入了军营之后,韩信对于成功更为急切。在进入到刘邦阵营中的时候,因为短期内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他便急切地想要投奔其他人。即使当时的他才能已被刘邦阵营中的一位关键性人物萧何看中,萧何也给予了他必会重用的承诺,他也不愿意等待,在某一天跟随着其他逃兵直接离营。后来萧何得知了这一情况,骑马把他追了回来。

如果换做其他人得到了萧何的承诺,基本上就愿意再等一等,因为萧何的身份与地位放在那里。可韩信宁愿背上逃兵的罪名也要逃走,足可以证明他的急切。为了成功他并不愿意等待,他希望可以迅速找到一个能够给予自己高度重视、能够欣赏自己才干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把头脑中的能力运用到战场之上为自己建立军功,从而取得自己想要的功名。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汉高祖刘邦与萧何

在刘邦受困之时,韩信趁人之危

也正是因为太过渴望成功,所以韩信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传统观念中大家经常会看到的那种忠心耿耿的人,最起码对于刘邦来说他不是。当年在得到刘邦的重用后,韩信开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篇章。如果换做其他人肯定对赏识自己的刘邦怀着感恩的心态,在后面的战斗中大部分时间都能够忠于刘邦,但这一点并没有在韩信的身上体现出来。

当刘邦被楚军围困的时候,韩信不是迅速带领着自己的部下为刘邦解困,反而借刘邦身处险境之时向刘邦讨要封侯的承诺。这样的做法即使是放到现在也仍然充满争议,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等等词汇,应该都可以用来评价韩信当时的作为。分析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依然与渴望成功有关系。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韩信

韩信相信这一次危机是他再一次提升地位的大好机遇。在当时他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但身份上也仅仅停留在了将领的地步。在韩信对于成功的定义中,将领的地位还不够,他渴望得到更高的地位,而侯位就是那一时期他的目标。

通过这一次要挟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韩信对于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在他看来只要他出手相助,刘邦就可以成功度过那一次劫难,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刘邦身处危机的时刻冒着得罪刘邦的风险来讨要承诺。从这以后,韩信基本上每一次取得了大的军功,都会像刘邦主动讨要封赏,后面甚至是大业既成后的不杀之诺。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大业既成的刘邦

最终,再多的承诺也没保住韩信的性命

其实韩信还是不够聪明,他太低估君主的能力了。在汉朝好不容易建成之后,韩信如愿成为了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之一。在韩信看来,自己积攒起的那么多次军功,得到的那么多的承诺,应该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让自己活得自由自在。但实际上刘邦对于韩信早就已经积怨已久,这种怨恨演变到后来就是对韩信起了杀心并付诸了行动。

虽然历史上有资料记载,当时是韩信先发动叛乱刘邦才出手消灭韩信的,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韩信是主动到达汉朝皇宫后被吕雉设计杀死的。韩信能够离开封地前往皇宫,就说明在韩信的观念中他并没有什么过错到达了要被诛杀的程度。所以他的死亡并不是因为起兵谋反,而是因为他早就成为了刘邦想要除去的对象。

韩信被诛杀的结局,在早前就已经露出端倪

韩信

结束语:

现在看来韩信还是比较单纯的。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隐藏自己想要成为人上人的野心;在汉朝建成之后,他真的就相信刘邦当时所许下的承诺,相信刘邦会遵照承诺保留他的性命。其实这些承诺存在的本身,就已经让他不可能长久地活在这个世上,无论他对于刘邦的贡献有多大。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君主能够忍受一直被他人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