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品读-第19篇-两千年前的斩首行动

汉纪二十四-二十五(公元前13年-前6年)


汉成帝、汉哀帝交接之际,哀帝并不是成帝的儿子,而是侄子。汉成帝身体并无问题,为何无子?情况有点类似明宪宗,下文细说;而汉哀帝正是“断袖”两个字的始作俑者。


两卷只写了七年光景,所以大事儿不多。


主要事件

  1. 段会宗杀乌孙国前太子番丘
  2. 王莽三十八岁封大司马
  3. 汉成帝猝死、汉哀帝即位

主要人物:汉成帝、王商、王根、张禹、朱云、段会宗、淳于长、刘向、何武、翟方进、汉哀帝、傅太后、孔光、傅喜、冯太后


在写小故事之前,先提个老熟人:陈汤,他老人家已经连续第三篇露脸了,这次他没干什么大事儿,而是有人觉得把他放逐敦煌不公平、为他鸣冤,于是汉哀帝召陈汤回了长安,没多久,陈汤终老于长安。


段会宗诛杀乌孙国前小昆弥太子番丘

这标题有点绕口,听我一一解释。


乌孙国是西域三十六国,前文有提到,这个国家的国土大约在今天新疆西北部、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


汉宣帝时期,汉朝乘着乌孙国内乱,在乌孙国设立了两个王:大王(大昆弥)、小王(小昆弥),乌孙国实际上变为了汉朝的藩属国。


到了汉成帝时期,小昆弥末振将担心被大昆弥吞并,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大昆弥。这下宗主国汉朝不爽了,但是合计了下,最终只派人重新立了个大昆弥了事,准备攒攒经济再去找末振将算账。但不巧的是,末振将在内乱中被杀,族人立了上一任小昆弥的儿子为王。


汉朝本想诛杀末振将显示国威,却没了对象,于是把诛杀目标定在了末振将儿子身上,这个人叫番丘,而汉朝派出的将领叫段会宗。


好了,把以上串起来:段会宗诛杀乌孙国前小昆弥太子番丘。


终于进入正题了,还是直接引用《通鉴》原文,我们一起看看这次美国大片式的特种作战:

公元前11年(元延二年),汉朝悔恨没有亲自诛杀末振将,就又派遣段会宗征发戊己校尉统领的诸国兵马,前往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军进入乌孙,会使番丘受惊,若亡命逃跑,就找不到他了。于是让所征发的大军留驻垫娄地,仅挑选三十名精兵,人人带着弓弩,径直来到昆弥住地,召见番丘,向他谴责末振将的罪状,随即亲手举剑刺杀了番丘。番丘手下官兵惊恐万分,骑马逃奔回去。


小昆弥安犁靡崐率领数千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向他讲了诛杀番丘的来意,又说:“今天你们包围了并杀死我,就象拔下汉牛的一根牛毛罢了。可是大宛国王、郅支单于的人头高挂在长安街上,也是你们乌孙所知道的。”昆弥及手下人等都畏服了。小昆弥说:“末振将有负于汉朝,诛杀他的儿子是可以的,为什么偏偏不告诉我呢?也好让我为他饯别!”段会宗说:“预先告诉昆弥,你会让他逃跑藏起来,这就犯了大罪。如果你为他饯别后,再把他交给我,会伤害你们的骨肉恩情。因此没有事先告诉你。”昆弥和手下人等号哭撤兵而去。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三十一人的精锐部队,突入敌国境内实施斩首行动,霸气而又那么不讲道理,依仗的是身后的强大国力。如今美国式的耍流氓,原来两千年前我们就玩过。


汉成帝其人以及无子的原因

汉成帝走的很突然,可以说是“猝死”。这人一向身体很好,也没啥病,前一天还在照常生活工作,第二天清晨起床,突然衣服滑落、口不能言,2-3个小时以后就走了(看症状很像脑溢血)。可怜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被连累降罪,被逼自杀。不过,她并不值得可怜,看下文。


先看一下班彪是怎么评价汉成帝的。班彪是班固、班超的老爸,这一家有史学界三苏(苏洵、苏轼、苏澈)之称。

我姑母曾在后宫充当婕妤,她的父亲、兄弟都在宫廷皇帝身边侍奉,他们多次对我说:“成帝善于修饰仪表。上车后端正地站立,不向内回顾,说话不急,不指指划划。临朝时仪态深沉、平静,象神一样尊严,可称之为肃穆温和的天子之容。成帝博览群书,融贯古今,对臣下直率的言辞,能宽容接受,公卿的奏议有可称道的内容。正逢承平之世,上下和睦。然而,他耽于酒色,使赵氏秽乱于内宫,外戚擅权于朝廷,说起来令人叹息!”建始元年以来,王氏开始执掌国家命运,哀帝、平帝都短命,于是王莽篡夺了皇位。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可以说:西汉之亡起于汉成帝。但这个人呢,又是一个情种,对于赵合德用情之深,到了自断子嗣的地步,令人发指;而赵合德的嫉妒之心也堪比一千多年后明宪宗的万贵妃,但凡知道后宫有人怀孕,一律强制堕胎。好不容易有两个男孩出生,被偷偷养起来,但他们却没有朱祐樘的运气。最终,成帝在赵合德的逼迫下(一哭二闹三自残),竟然默许杀了这两个儿子。看到这段历史,还真是将信将疑。

许美人元延二年怀孕,十一月生下一个男孩。赵昭仪对成帝说:‘你常常欺骗我,说从中宫皇后那里来,既然从中宫来,许美人的孩子从哪里生出来!难道许氏竟然要重当皇后吗!’赵昭仪十分怨恨,用手捶打自己,用头撞墙壁和门柱,还从床上自己跌到地下,哭泣不肯进食。哭叫着说:‘你现在就得安排我,我要回家!’成帝说:‘我今天特地告诉你,你反而发怒吗,真不懂你这是为什么!’成帝也不吃饭。昭仪说:‘陛下既然自认为对,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曾亲口说:“决不负你!”现在许美人生了孩子,终究负约背誓,还有什么话可说?’成帝说:‘我是说因为赵氏的缘故 ,所以不立许氏,使天下没有人能在赵氏之上。你不用忧虑!’


后来成帝下诏派中黄门靳严从许美人那里把男孩子取走,装在苇草编的小箱子里,放到饰室门帘的南边。成帝与昭仪坐着,命侍者于客子解开苇箱绳子。一会儿,成帝令于客子和侍者都退出去,自己关闭门户,单独和昭仪留下。一会儿,打开门,呼叫于客子,让他封好箱子,并写下手诏,命中黄门吴恭拿着手诏和箱子去给籍武,并说:‘告诉籍武,箱子里有死孩子,把他埋在隐蔽处所,不许让人知道!’籍武在狱楼墙下挖了个坑,把死孩子掩埋了。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如果这事儿是真的,这两人的感情恐怕有点病态。


既得利益阶级的蛋糕动不得

但凡改革,总会动到既得利益阶级的蛋糕,定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所以历史上由内部发生的改革,很少能获得成功。战国时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齐国管仲、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都算成功的,尤其是商鞅变法。秦汉之后,在王朝稳定期发生的改革,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例如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


共和国时期的改革开放,是两千年来屈指可数的改革成功案例,在我眼中,可以与隋唐设立科举制度一比。


在西汉末年,也有这么一次胎死腹中的改革。当时,井田制下的土地兼并行为已经非常严重了,即使后来没有王莽篡汉,相信汉朝也很快会灭于农民起义。针对土地兼并情况,汉哀帝时期,有这么一次改革尝试:

大臣师丹建议说:“而今连续几代的太平盛世,豪有的吏民的家产数目达数万万,而贫弱的人却愈加困乏,应该略为限制一下占田数额。”哀帝把这个奏议让大家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请求:“从诸侯王开始,诸侯王、列侯、公主占田各定限额。关内侯、官吏、庶民占田都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人数不得超过三十人。期限定为三年,三年后有违犯规定的,财产没收入官。”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这一规定最终得以实施,但不久后田宅、奴婢的价格下跌,皇亲国戚以及天子亲信都觉得自家财产贬值了,纷纷向汉哀帝投诉抱怨,于是汉哀帝大喊一声:“Cut!”,这次小改革胎死腹中。


治国,难;抛弃私利治国,更难!公司治理,也是同样的道理,下周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