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有很高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諸葛亮一生活了54歲,前27年在南陽種地讀書,後27年在巴蜀輔佐劉備父子。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諸葛亮一直忙於伐魏,最終倒在了北伐的路上。

自建興六年(228年),到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先後進行六次北伐,雖然勝多敗少,但卻遇見像司馬懿這樣的天下第一善守大獎將,因此北伐始終未能成功。234年,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水兩岸對陣,由於年事已高,又凡事親力親為,諸葛亮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最終死在北伐的戰場上。有人說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然而也有人懷疑葛亮是否真的在五丈原逝世?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真相是這樣的

第一:演義中曾這樣記載曾有相關的記載,234年春,諸葛亮經過精心準備,再次率軍北伐中原,四月蜀軍到達郿縣,並且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安營紮寨,而司馬懿率領魏軍在渭水北岸與諸葛亮對陣。由此看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是在五丈原無疑,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曾引誘司馬懿軍隊到達上方谷,並且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而這場戰爭的地點也切也正是在五丈原附近,演義中有這樣的記載,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派人送給他一套女裝。

第二: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方向,並且用木牛流馬作為運糧的工具,意圖從五丈原進攻魏軍,與司馬懿隔著渭水對峙。而由於諸葛亮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死在五丈原的軍營中。如果說演繹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三國志志是最接近三國曆史的,陳壽又與諸葛亮生活的時代相差不遠,它的相關記載足以說明一切,因此可以說諸葛亮去世於五丈原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毛宗崗對於相關內容以及諸葛亮的評價。我們都知道毛宗崗是清楚初的批評家,他也層曾效仿金聖嘆刪改水滸,對三國也進行了改動和批註。而他的批註,以真實性著稱,在後事世代廣為流傳,受到三國迷們的好評。

根據以上三點完全可以確定諸葛亮去世的地方是在五丈原了。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真相是這樣的

那麼是否是病逝呢?

​諸葛亮作為一個統帥,從來沒有上陣殺敵,也就不會像其他與武將一樣,長期練習武藝身體被消耗,既然沒有身體勞累的因素,那麼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疾病。三國時代,謀士如雲,除去被謀殺的這種非正常因素,幾乎所有早死的謀士只有病死這一個原因,古代醫療條件極差,而且要經常的打仗,所以各種醫療設施和藥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一次戰鬥中,司馬懿抓到了幾個蜀國小兵,他不問蜀國的軍隊如何部署,卻問了一個看似不痛不癢的問題,諸葛亮吃飯睡覺怎麼樣?

蜀國的士兵當然沒有那麼深思熟慮,就如實回答道,丞相每日早起晚睡,事無鉅細必自躬親,凡20丈以上的刑罰,都要親自批閱,每日吃飯加起來也不過幾升,一升米的重量換到現在應該是1.25斤,所以諸葛亮一天吃的飯也就兩三斤左右。諸葛亮在征戰期間,體能消耗會非常大,但是吃的卻是非常少。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真相是這樣的

​而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記載了諸葛亮後期出現了咳血的狀況,可以知道,他的胃潰瘍這時候就已經非常嚴重了,而古代普遍是調理身體講究修養的中醫療法。

可是在戰爭期間諸葛亮很難得到有效的休養。也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六次大敗而返,不僅是因為蜀國的後勤問題,也有可能是諸葛亮的胃潰瘍犯了耗不下去了。

看這個樣子。諸葛亮是真的病死在五丈原。 對此你怎麼覺得。

不過也能看出來好好吃飯多睡覺還是必須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