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宋朝在赣州做过官的文人,杨万里的诗名最盛。起初,他效法江西诗派,模仿黄庭坚奇崛险怪的风格。到1162年35岁时,杨万里猛然觉悟江西诗派的创作手法碍手碍脚,难以张扬诗人的个性。这样,他把以前写好的1000余首诗全部烧掉,开始了全新的创作历程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非常浅显,非常明白,非常有韵味,让人读来非常有趣。前面一首,用一个"小"字照亮全诗,一句一景,天真妩媚,小巧玲珑。诗人怡然自得地观泉水、觅树阴、赏荷叶、望蜻蜓,景景连贯,情思盎然,不露声色地抒写了自然界妙趣横生的诗情画意,使人目悦神怡。后面一首,用一个"阔"字舗展全诗。诗人送别友人,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然而,一见西湖美轮美奂的莲叶荷花,他立刻欣喜若狂了。西湖的六月,风光秀美,望也望不到边的荷叶与天连接,盛开的荷花被太阳照得红光闪耀,这壮丽,这阔大,多么令人陶醉呀。

这很像苏轼的风格。苏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晓暢如话,作者对初春气象的捕捉,令人击节。杨万里又比苏轼更为直接,全凭所见入诗,眼到手到,全然不同苏轼的拟人手法。他把感观化成诗句,瞬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令人痴迷,又令人向往。不知不觉之中,杨万里已经领你走进了诗的世界。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杨万里的诗,被称着"诚斋体"(这也是他的号),在宋诗中独树一帜。他的技法,一是白描,二是口语化。诗人快言快语,既让人目不暇接,又让人寻味再三,常被诗歌史赞为"活法"。读他的诗,大都不用注释,他的机智灵动,他的别出心裁,他的通俗单纯,他的新颖别致,短时间就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所有作品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更为上乘。

诗人先以为是雨水响,蓦然知晓是露水落。他一早乘轿岀行,本是晴朗的天气,竟然听得雨声。抬头一看,滴在脚上的是比雨水还要清纯的露水,这印象实在是妙不可言。有人评论道:"他人诗,只一折,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他人折向左,再折又向左。诚斋则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来看这诗,先说晴,又说雨,再说露,悬念连连,最后才抖岀包袱:露水清于雨水。小诗釆用小说笔法,其技艺之高超,无与伦比。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据载,杨万里学习江西诗派时,学得十分吃力,诗也写得不顺,16年只写了千余首。他创立"诚斋体"后,"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14个月竟写下492首(《荆溪集》自序),还获得同时代人的交相赞誉,可见,创作进入自己的境界多么重要。这首咏柳的诗,新奇鲜活,情味隽永,第四句一个"引"字,把柳条的水下和水上融为一体,很是贴切,使人不得不反复吟之,难以忘怀。这样的功夫,十分了得。杨万里说:"不留三句五句诗,安得千人万人爱。"何况诗人不只三句五句,有两万多首(今存4239首),博得了世代读者的广泛喜爱,确是无可厚非了。

这或许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七律,依然写得活络轻快。诗中,诗人将插秧描绘成一场全副武装的战斗,全家齐上阵,把一年的好收成寄托在勤劳的劳动之中。全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万象毕来"和"生擒活捉"的创作主张,用自己的眼和手,把自然风景和劳动场景捕捉到笔下,从而表现得既十分逼真,又多姿多彩。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作诗非常强调灵感,从故纸堆里去找灵感,还是从丰富的生活中去找灵感,这是杨万里同江西诗派的根本区别。生活,对于杨万里,是万里晴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杨万里的诗。诗人当然不止是吟风弄景。在亡国之痛的宋朝,他和许多杰出诗人一样,矢志不渝地热爱自己的祖国。1189年,杨万里受命去迎接金国使者,其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他一向力主抗金,如今却要对敌人毕恭毕敬,他怎么不满腹忧愤呢?请读《初入淮河四绝句》之一:

自1141年"绍兴议和"起,宋、金两国的关系,已由兄弟关系降为君臣关系,金是君而宋是臣。到了"隆兴议和",再改为侄叔关系,金为叔叔了。两国的国界,划定为东起淮水、西至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关一线。那些年,宋朝每年要向金国纳银、绢各25万(两、匹),宋皇帝由金国册立,金向宋下诏,宋向金上表,宋朝彻彻底底地做了亡国奴。出使金国,杨万里感到莫大的屈辱,他的心情是抑郁的,他的胸间是不快的,他的精神是沉痛的。虽然,杨万里不是军人,不能扬鞭跃马,可面对淮河,他写的诗却也悲愤交加,使人读来,满腔愤慨。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这样的爱国主义诗作,在杨万里的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政治上,诗人始终是一位爱国者,他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一直力主抗战,反对议和。他说,为国者千万不能忘记敌人,只要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联在一起,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杨万里笔下的山河都感受到了奇耻大辱,主和派一点都不脸红么?然而,杨万里坚信:"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之二)收复山河的光明前景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1156年,考中进士后的杨万里,担任的第一个职务便是赣州司户参军,一个管理民政工作的科级干部。其间,他的父亲领他拜见了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径赣州的胡锥,领略了前辈的学问、节操和力主抗金的精神,这对杨万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赣州工作的近三年时间里,由于官职小,只有他"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钱"的简略记载,这笔钱让他回到吉安的家乡盖了栋房子。后来,杨万里官做大了,他的故居还有了光宗皇帝"诚斋"的题字。遭贬后,杨万里还有一次在赣州为官的机会,即1192年65岁时被改任赣州知州,但他没有赴任。因此,赣州百姓与这位大诗人的缘分失之交臂。

杨万里与赣州关系匪浅

即便如此,《江西省赣州市地名志》仍然录下了杨万里写赣州的两首诗。现选《过分水岭》一诗如下:这是他早期的诗作,带有明显的江西诗派瘦硬的痕迹,也与他后来诗风的白描手法有些相近。全诗对赣州近效山水的临摹,还是很形象的。"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暮热游荷池上五首》之四)杨万里的行吟,生前就与陆游、尤葇、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还被尊为一代诗宗。直到今天,我们读到杨万里那语言浅白、清新自然、情趣幽默、韵味深长的诗作,依然感到无比的亲切。

伐木架桥,依山筑屋,多少年来,我们的客家先祖,斩荆披棘,从北至南一路走来,行双脚,用汗水,铸就全球客家民系的荣光,请大家关注客家文化平台一客家风骨,我们将与您一起,用专注,热情,点燃自己心中炽热的乡愁与无限的人文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