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尷尬贏得賭約
董明珠嘴上說10億賭約“毫無意義”,卻是鉚足了勁要贏下這場玩笑性的賭局。
經歷了2015年的業績下降,高速增長的小米在營收上不斷逼近格力,原本體量是小米接近4倍的格力,被小米一步步追上。還好賭約只說了五年時間,不然的話,格力還真有可能要輸掉賭約。儘管在當年沒,沒有人相信小米哪怕說是有機會贏下這場對決。
終於熬滿了五年,從結果來看,格力贏了,董小姐可以舒一口氣了。
不過,格力表面上是贏了,實際上卻是佔了下風!
2013年的時候格力已經是營收過千億的家電巨頭,小米手機則是才成立不過三年的後起之秀。當年格力的營收接近1200億,而小米的營收不過300億出頭。兩個公司不是一個量級的。格力營收是小米的3.75倍還要多。
到了2018年,小米的前三季度營收達到了1300億,而格力不到1500億。雖然根據董明珠給出的消息,格力今年的總營收會超過1900億甚至2000億,小米在第四季度完成反超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董明珠女士認為格力已經勝出。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格力的優勢並不太大,小米跟格力的差距會非常小。按照目前的形勢看,明年格力營收被小米反超完全有可能。格力贏了,但是贏得很艱難,很尷尬,因為兩個公司的實力對比中,格力在氣勢上是佔下風的。
格力和小米具有可比性
董明珠最近發言認為賭約毫無意義,而且格力和小米沒有可比性。對於這種說法,在下認為是不準確的。儘管小米也希望以“互聯網企業”自居,但是小米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企業,以硬件產品為主,資本市場對小米的估值也處於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之間。
應該說小米是一傢俱有互聯網思維的硬件公司,而格力是一家傳統硬件公司。所以兩家企業具有可比性。從目前來看,小米在增長勢頭上是好過於格力的,而且小米的多元化之路也走得比格力順暢。格力憑藉多年的積累,底蘊更深厚,盈利能力更強。
小米在創收能力上是強過於格力的,小米追求的是規模,這也是互聯網企業的普遍做法,通過規模優勢來尋找更多盈利空間。而格力則在控制利潤率方面比小米有著更好地表現。
應該說小米和格力在以不同的方式做硬件,格力注重的是產品的打造能力,小米強調的是資源整合。格力更希望通過較好的產品表現和品牌形象獲得溢價能力,而小米則通過供應鏈和渠道整合實現低價策略下的盈利。
這是兩種思維的碰撞,兩種模式的較量,暫時為止小米表現出了更強的增長性,至於以後的發展則有待時日繼續觀察。但是,這兩家公司有很強的可比性,也都很有代表性,放在一起比較非常合適。
格力沒輸,但是小米大獲全勝
五年賭約就要畫上句號了。董小姐應該會慶幸這份賭約只有五年。不然的話,當年規模只有自己三分之一不到小米真有可能完成逆襲,在營收上超過格力。董明珠女士贏在了對時間的“精準把握”,多一年都不行!
好在今年格力的業績表現比較搶眼,格力有驚無險贏下了這場原以為沒有懸念的跨級別對決。格力在小米的持續施壓下,總算是頂住了壓力。而且這份賭約給格力帶來了巨大的廣告效應。但是,小米則是大獲全勝的一方,畢竟當年的小米在格力面前只是“小老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賭約的廣告效應對小米是更加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