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脣齒留香

長久以來,煎餅作為山東人的傳統主食,極富地方特色,而大蔥則是煎餅的最佳伴侶,拿起一張煎餅,捲上一顆大蔥,一口咬下,糧食的清香和大蔥的甜辣直抵靈魂深處,唇齒留香,欲罷不能。薄如蟬翼的煎餅在我國的飲食界佔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近年來甚至有與饅頭、米飯三分天下的趨勢,


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在南方人看來,煎餅的吃法就是煎餅卷大蔥,而煎餅之大,無所不能,時令蔬菜,鹹菜豆腐,雞鴨魚肉,平時饅頭米飯的配菜,香香的煎餅都能一卷了之。據說三國時,諸葛亮來到東吳,就與兵強馬壯的曹操軍團是戰還是和的命題,與張昭、陸績等江南才子展開了一場大辯論,諸葛亮口吐蓮花,巧舌如簧,把一眾江南才子說的啞口無言,辯論過後,孫權與周瑜設宴款待,席面上各式佳餚俱備,帥哥周瑜故意將江東的特色菜放在在孫權的面前,表示固守江東之意,諸葛亮則命隨從取來煎餅,分別夾起其餘菜餚捲入而食,周瑜大驚失色:“先生欲席捲天下乎?”諸葛亮微微一笑說:“江東獨存”,於是孫權也不甘示弱,取一張煎餅捲入除川菜以外的菜餚,自此,雙方聯合赤壁一戰大敗曹兵。相傳後來唐朝徐有功曾為此作詩一首:滾滾長江雖天塹,怎擋百萬虎狼兵。若非煎餅合吳蜀,天下早已歸曹公。


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煎餅是淄博一帶的主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蒲松齡的《煎餅賦》裡注云“獨煎餅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說明了煎餅的做法和齊人用它代替麵食的情形。淄博煎餅的種類大體分為兩種,一種用純小米做的叫“米煎餅”;一種小米、高梁或高梁、玉米做的叫“兩米煎餅”。從味道上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煎餅糊發酵後攤的叫“酸煎餅”;一種是煎餅糊不發酵攤的叫“甜煎餅”;再者是處於兩者之間的叫“甜酸煎餅”。至於吃那種煎餅好,因各人口味而定。在吃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烙著吃、燒著吃、餾著吃、泡著吃,還可以烙“菜煎餅”。


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菜煎餅是煎餅食品的提高和發展,是博山民間傳統名小吃之一。蒲松齡《煎餅賦》裡曾記:“三五重疊,炙爝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這種食品經濟實惠,眾口皆調,如果喝著“熱油粉”吃著“菜煎餅”那真是大飽口福,令人垂涎。


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菜煎餅的製法簡單方便,主要工序是拌餡和燒烙。一般的鋪子大都用豆腐、粉條、蝦皮、韭菜或蔥,用花生油或大油炒熟,然後把煎餅揭開成摺扇形,均勻攤餡再搭成三角形,先放在平底鍋或小鏊子上加點油,兩面各烙一遍,然後再摺疊為長方形,在鍋內加油將兩面烙成金黃色即成。它的特點是內軟外脆,菜香撲鼻,是一種飯菜合一的經濟飯食,製作方便,老少咸宜,家家會做,人人愛吃,後來逐漸發展到一些飯鋪專烙菜煎餅賣,深受群眾歡迎。

有滋有味的菜煎餅,外酥裡嫩,唇齒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