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醫療器械行業的變化及發展機會

新冠疫情下,各行各業都受到重創,有人說醫療器械行業逆勢獲益,事實真的如此嗎?疫情之後,我們的醫療器械行業如何走向?

疫情後醫療器械行業的變化及發展機會


國內外整體行業現狀及需求


1. 中國醫療行業現狀剖析


從短期來看,疫情令醫藥行業備受追捧,年後醫藥股5天201次漲停,醫療器械子板塊漲幅更是高達10.61%,漲幅較小的醫療服務子板塊也上漲3.92%。而受相關醫藥產品需求放大,短期被疫情壓制的需求之後也會陸續釋放,2020年我國醫療健康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投資高潮。


從長期來說,此次疫情將改變人們對醫藥消費的理念,醫藥需求將一定程度地放大,行業整體增速或將一直保持著高於GDP的增速。此外,醫藥行業經多層次變革,也將驅動醫藥產業不斷優化升級,推動醫藥行業科技技術不斷創新,促使相當一部分醫藥公司及有關產業持續收益。


2. 國外醫療需求暴漲


當前,國外全球疫情日趨嚴重,從發達國家角度看,或許還可基本可滿足重症患者救治。但中、低收入國家醫療資源對外依賴程度高,急需醫療資源進口滿足龐大人口的疫情需求。面對新冠疫情的傳播,低收入國家難以自主解決激增的醫療需求,急需海外進口以滿足防疫需求。所以這也是我們中國企業進軍國外市場的時機。


3. 短期需求爆發的產品,疫情之後會迎來“拐點”


▪ 醫療設備:疫情急需


據工信部2月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公開,這些醫療物資需求激增但嚴重短缺:主要包括醫療防護用品、消殺用品、檢測檢驗儀器設備、醫療藥品和醫療器械等五大類100多個品種。


這些品種中主要包括:

監護儀、呼吸機、麻醉劑、心電圖機、CRP、消毒產品線、霧化器、血氧儀、口罩、手套、比噴霧、新冠診斷試劑盒等產品。


醫療行業是抗擊疫情的一線行業,也是戰役的主戰場。這些醫療器械產品需求量猛漲,相關產品將在短期內迎來發展。而企業加班加點的趕製以及藥監局放開對抗疫醫療器械產品先生產後審批的應急通道,勢必會提高這部分醫療器械的產能和市場。據悉,全國已有20多個省近60家醫院正在或準備建設單獨隔離院區。疫情過後,ICU將成為各地二級以上醫院的建設重點。與此相關的醫療設備,如監護儀、呼吸機、霧化器、製氧機、移動DR、便攜超聲等大量需求,將加速醫療設備的市場擴容和基層下沉。


所以短期來看,這些醫療器械產品需求至少呈十倍以上爆發,即使後面疫情過去,也會讓大批醫療機構儲備與採購,因此相關產品的公司會至少超高景氣近一年到一年半左右。


但是當我們把時間線再拉長,勢必會有一個新的市場拐點,那就是大約一年之後一段時間的斷崖期。這是因為前期需求旺盛,勢必會誘發利益驅動下的繼續資本投入,產能在半年內會急劇上升,特別是門檻低的一些細分行業,隨後極有可能迎來產能過剩。


▪ 診斷試劑:POCT或迎爆發


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以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蜂擁而出”。

截至目前,已有100餘家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的診斷試劑盒。其中,10個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最快可在15分鐘內檢測新冠病毒。


  • 1月26日,之江生物、伯傑醫療、捷諾生物、華大生物
    的熒光PCR法試劑獲批;
  • 1月28日,聖湘生物、達安基因的熒光PCR法試劑獲批;
  • 2月2日,華大生物的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試劑獲批;
  • 2月22日,廣州萬孚生物、英諾特的膠體金法抗體檢測試劑,以及博奧生物的恆溫擴增芯片法核酸檢測試劑獲批。


除此之外,麗珠試劑、諾唯贊、康華生物、上海芯超生物、大弘生物等多家公司宣佈,已經研發出了針對新冠病毒POCT(point-of-care testing)快速檢測試劑盒,但目前還未正式獲得產品註冊證。

面對緊急疫情,快速診斷能力是基本要求,便捷、小型化、適合快速診斷的POCT產品很可能成為疫情之後,發熱門診建設風潮中,屬於IVD領域的下一個爆發點。


4. 高值耗材:疫情期受壓明顯


外科類高值耗材是短暫受負面影響最大的院內醫療器械板塊。


在疫情期間,除非急重症,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大幅減少了診療和住院。一批子行業受損明顯,比如骨科類、心內科支架和起搏器、以及腔鏡類。


但是這批患者依然存在,大部分手術還是早晚要進行。只是短期衝擊是巨大的,造成成本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大型企業可用體量化解短期壓力,現金流有限的中小企業情況更加嚴峻。


2月18日,骨科和心血管耗材巨頭美敦力首席執行官 Omar Ishrak 表示:中國約佔美敦力整體業務的7%,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的醫療系統側重點的改變,很可能影響其業績表現。


然而這些需求並沒有消失,在疫情結束之後患者的需求導致的醫院對於高值耗材的需求必然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回升,我們拭目以待。


5. 低值耗材:短期不足,長期過剩


疫情中需求爆發最為明顯的、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就是包括口罩、額溫槍在內的低值耗材,相關企業收穫大量訂單,產能飽和,市場甚至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業務。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oppo等跨行業者迅速拿證,紛紛投入生產。


此類低值耗材,由於短時間內需求呈十倍以上爆發,即使後面疫情過去,也會讓大批醫療機構儲備與採購,因此相關產品的公司會至少超高景氣近一年左右。

而且由於門檻較低,產能在半年內會急劇上升,但需求旺盛誘發的過度投入,再後面很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斷崖期,隨後形成過剩!


疫情後醫療器械產業六大變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對於醫療器械行業而言既是一大發展契機,同時也是一大考驗,特別是疫情防控對於器械智能化的挑戰,將促使行業重新思考發展方向。廖志紅認為,疫情控制後醫療器械產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也會發生以下變化:


  • 政府對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智能醫療等產業將更加重視
  • 醫療器械企業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將會增加,同類產品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 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產品需求會更加準確
  • 家庭健康防護意識普遍提高
  • 部分醫療器械企業會調整和完善發展戰略
  • 智能醫療的地位將會更加突出


疫情對醫療器械發展帶來的機遇


疫情的發生,持續的發展和擴散,會給社會帶來改變與革新。而疫情這場大考,醫療器械行業作為站在抗疫一線的行業勢必將要以更高的標準,為以後可能發生的挑戰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從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來看,例如在疫情下起到重大作用,病房機器人、病毒隔離系統、空氣病毒淨化系統、手術室病房信息化系統、快速溫度檢測系統等高科技防控產品;本身需求不是非常強勁的AI醫療器械,但在疫情之下AI技術的引進能夠解決疫情中超大負荷的檢驗科、病理科、影像科醫生的工作量,降低檢驗科醫生的工作強度,提高診斷的效率,提升檢驗診斷的準確性。


另外包括臨床檢驗設備及試劑、家用診斷和監護類設備,以及康復類器械這些在疫情之後,都將迎來非常大的市場機遇。


1. POCT領域將迎來重大發展


準確快速確診病情對疾病治療至關重要,而病例的確診是疫情前期的一大難題。此次,IVD行業在疫情面前展現了自己獨特優勢。當政府正式宣佈疫情嚴重之後,很短時間內幾家IVD公司就快速推出了檢測試劑盒且進入了政府指定的名單中;緊接著各個設備公司紛紛投放設備儀器到指定機構去使用,以萬孚生物、安圖生物、達安基因、新產業、邁克、美康生物、基蛋生物、康華生物、優利特等為代表百餘家公司陸續推出試劑盒和各種快速檢測手段,其中POCT類產品由其便攜、快速性在本次疫情防治中立下汗馬功勞。此外,分子診斷、基因檢測、PCR、微流控等技術在疫情防控及檢測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很多醫院發熱門診快速診斷能力欠缺,未來便捷、小型化、適合快速診斷的POCT類檢測產品、小型生化儀、血球儀、小型封閉式自動化PCR設備、微流控設備、基因測序設備等需求都會日益凸顯,或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重要性凸顯。此次疫情防控中第三方檢驗部分代表性企業如金域醫學、迪安診斷等奮戰在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優於醫院自己檢驗的獨特優勢。2月4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會議上指出,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至此獨立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重要性又一次顯現。未來隨著醫療機構不斷開放,必將極大地推進包括檢驗、病理、影像、血透等第三方實驗室成倍數級的增長。


2. 口罩、防護服等應急防控耗材將成常備應急物資


一直以來,醫療控費,藥品是老百姓和醫療行業關注的重點,在供應鏈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也要略多一些;但是耗材,尤其是低值耗材的研究和實踐就要少很多。


然而在一線醫療實踐中,所有醫療產品的重要程度是一樣的。在一臺手術中,低值耗材,比如說紗布的質量或數量不滿足要求,同樣可能導致手術失敗。而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醫用口罩、防護鏡和防護服就成為了嚴重短缺的一環,不僅是各地疫情大規模擴散,也是不少醫護人員及其家屬被感染的原因。相信未來國家一定會加大對醫療低值耗材的關注,尤其是作為應急醫療重要物資,部分醫用耗材或將會列入國家長期戰略儲備,以保障社會需求。


3. 疫情讓AI、機器人等智慧醫療技術大顯身手


AI類智能醫療產品。在疫情控制中,作為近兩年行業熱點的AI影像、AI心電圖機等器械能有效解決疫情中疾病海量數據處理、疾病標記物篩查、治療方案模擬等工作,全面提高診斷的效率及準確性。同時減輕檢驗科、病理科、影像科醫生的工作量及工作強度。科大訊飛開發人工語音產品智能外呼和在線客服等疫情防控機器人;推想科技和阿里巴巴達摩院開發新型冠狀病毒AI閱片軟件。相信未來以AI為基礎的醫療流程優化、分級診療、健康管理及患者隨訪、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平臺,都將助力醫療資源實現互聯互通,提升診療效率。


各類醫護機器人。這次疫情讓消毒、送餐、配藥、測溫、問診、護理、陪伴、運輸、超聲等各類機器人有機會衝上防禦一線,在無人接觸世界扮演起了重要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強度,也減少交叉感染幾率。


如上海鈦米機器人30多臺智能消毒機器人在武漢各醫院使用,可以做到人機分離,保障人員安全。廣東省人民醫院引進送藥機器人為患者進行病房送藥,極大地減少了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的頻次,獵豹移動的獵戶星空的醫療服務機器人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美國華盛頓一家醫院病房中通過機器人進行治療,讓新冠肺炎患者得到了痊癒,減少了額外感染風險。廣州南沙萬達廣場啟用5G巡邏測溫機器人,可在五米內最多同時實現10個人的頭部區域精準測溫。


其實不止是這次參與疫情的各種機器人,經歷這次疫情保衛戰後,未來各種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各領域機器人在都將在醫療領域深入廣泛應用。同時以AI、機器人、5G、大數據、基因技術、VR、雲醫療為代表的高科技將超預期地深入應用到醫療診斷、治療、疾病預防等多個領域。


4. 疫情讓消毒感控及健康防護品迎來更大市場


消毒感控類產品。疫情爆發讓“消毒”一詞瞬間成為熱搜詞。據悉,截止2月11日,老肯醫療已收到消毒設備訂單27350臺。連續兩日漲停的魚躍醫療在2月3日晚間公告,因疫情蔓延導致防疫抗疫相關產品的需求暴增,公司的消毒感控、溫度測量、血氧儀及口罩產品全面脫銷。


應急防護類醫療用品。此次疫情後口罩、體溫計及相關耗材生產設備等全民奇缺充分暴露了國家在應急醫療體系建設上的欠缺。近期【工信部】出臺了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醫療應急)清單。2月14日中央組織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及的15個體系、9種機制、4項制度中也充分體現了未來國家在應急醫療領域的高度重視。


家用健康類防護產品。此次與疫情有關的產品,口罩、體溫計、手套、抗病毒用品賣斷貨自不必提,家用診斷與監護類醫療器械及可穿戴醫療,如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電子聽診器、智能手環等需求暴漲。據悉疫情期間,京東3天售出1.3億隻口罩。未來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商O2O平臺還會迎來更多商機。


經過這次疫情,老百姓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各類基於家用診斷與監護設備的慢病管理系統、健康科普教育軟件未來都會有很大市場。同時健康保健,預防護理、醫體融合類家用產品將會日益成為人們剛性需求。


康復理療及中醫類產品。近年中醫治未病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防護疫情期間中醫藥診療功效可圈可點,成為很多人防護疫情首選。相信疫情受控後中醫還會成為關注的重點。


毋庸置疑,疫情患者的康復理療與跟蹤治療也非常重要。預計與此相關的肺活量計、家用呼吸機、製氧機、霧化器、康復訓練儀器、心理康復評估等產品的創新應用也會越來越活躍。


此外,疫情之下我們看到行業內部分品牌集群優勢得以充分展現,無論是河南長垣、湖北仙桃還是江西進賢等區域產業集群品牌在國內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集群化發展優勢將更加凸顯。


5. 醫療器械行業物流與渠道整合在疫情後將更受重視


疫情期間,武漢等疫情重災區醫療物資需求陡增,儲備不足,將必要的醫療物資及時投放到一線顯得十分重要。此外,民眾也需要從零售藥店購買口罩等防護用品。這些都導致大量醫藥、器械及防護用品銷量大增,物流運輸的壓力陡增。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物流運力將主要用於醫療物資配送,能否保證持續充足的運力是關鍵。疫情之中,以九州通為代表的物流企業高效地將醫療物資投送到一線獲得了業界格外關注。


對於物流配送企業來說,藥店(包括線上藥店)和醫院是物流企業的主要終端用戶。目前,由於藥品的倉儲、運輸和配送都必須遵循《藥品經營質量管理管理規範》標準,增加了物流運輸成本。


醫院端的需求一般為剛需;對於來自醫院端的剛需,預計疫情過後,物流配送服務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長遠看,本次疫情對物流配送進行了一次“檢驗”:經過高強度的密集運送,物流企業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倉儲運輸等各環節的認知管理得到進一步提升。未來,業內企業將會進一步優化其物流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及緊急疫情下的應對機制。


渠道整合持續推進。在渠道方面,完成產業鏈上中下游縱向併購的醫藥生產企業和渠道商由於可以有效減少從採購到運輸配送環節的成本,所以在物資供需配置上更有優勢。縱向併購的形式包括:上游生產企業併購中游經銷商,優化渠道;大型中游渠道企業併購小型上游生產商,完成自產化;中游渠道企業併購下游醫療服務商,優化服務。無論哪一種形式的併購都可以更快匹配上下游的供給。未來,業內整合仍將繼續。


行業創新創業氣氛激增


醫療器械作為生命健康產業最重要的子領域之一,其產品上市需要經過註冊檢驗、臨床評價、技術審評等多個環節,門檻要求很高。這次疫情期間,在政府政策鼓勵下,行業諸多科研人才投入攻關創新型產品,如病毒隔離床、隔離艙、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等快速獲得註冊證,一些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快速運用到臨床中。


此外其他行業如電子、傳統制造業等會受到疫情影響,快速轉行進入到醫用防護產品生產及線上問診服務等細分領域中。這部分技術人才的補充將有力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在2月3日召開會議上中提出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鼓勵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9日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中,第12條中提及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相關技術與產品創新,鼓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針對新冠肺炎防治,在檢測技術、藥物疫苗、醫療器械、防護裝備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和生產創新,對取得重大突破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時予以優先考慮。


相信疫情後,國家對於醫療器械監管及創新創業都還將更加優化,未來會有出臺更多鼓勵行業創新的利好政策。


醫療器械企業該如何做好疫情後的準備


1. 醫療機構的需求影響上游企業生產


從醫院傳達出對藥品、耗材設備的需求明顯受到疫情影響,對上游企業造成不同的影響。


由於目前正處於對抗疫情的關鍵階段,各地醫院都將主要資源投入到疫情檢測和治療中,故與病毒檢測和診治相關的醫療耗材與器械的需求幾乎成為當前醫院的剛需。從全年看,由於疫情產生的非常規需求,上游生產企業上半年產銷量將明顯高於下半年。由於尚不明確疫情何時結束,故這一類需求還將持續。


疫情過後,各級醫院將進一步加強重大傳染病應對能力。所以,在採購需求總體下行的趨勢下,一些醫院仍將持續釋放一定的藥品與器械採購需求。相對於疫情期間的採購物資,疫情後,醫院採購需求將集中在以血製品等重要的醫療儲備用品上。對於上游廠商,需要科學制定產品生產計劃和庫存管理,儘量避免因生產過量或需求不匹配導致疫情過後產生庫存壓力難以釋放的情況出現。


目前,由於大多數醫院將主要資源投向疫情防治,且為阻斷醫院交叉感染,一些普通門診被暫時關閉,部分彈性醫療需求(如醫美、口腔、眼科等)也因躲避疫情的需要而被延後,這也導致相關藥品器械的需求暫時下降。


2. 線下+線上營銷組合模式的轉變


此次疫情是眼下最嚴重的困境,也給企業的營銷帶來了新的挑戰。醫療器械行業的營銷方式,很多企業會選擇參與線下展會或者直接走訪客戶的營銷方式。但是目前展會延期、走訪客戶也並不方便,那麼是否應該考慮在展會前期加強線上營銷?管理者應該在這個關鍵時刻思考如何進行一次營銷升級,如何利用有效的線上營銷手段觸及最精準的客戶群體,在新品發佈時能第一時間將新聞告訴目標客戶,如何通過線上營銷平臺打造優質的企業形象。同時,思考如何在疫情結束後,為展會和客戶走訪工作做好鋪墊增強效果。


總之,疫情帶來的這支“黑天鵝”給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疫情也會給整個中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包括醫藥、醫療和和醫保都帶來或大或小的變革及影響,但無論怎樣我們堅信,醫療器械產業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未來將日益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為保駕護航人類健康肩負更多責任、發揮更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