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掀起製造業從中國迴流浪潮,但是外企紛紛表示不回去

歐美日興起把企業帶回國的浪潮

過去兩週,全球四大經濟體中有三個國家的重量級人物公開宣佈或討論了將其國家產業從中國吸引出去的計劃。

據Politico網站報道,歐盟貿易專員菲爾•霍根(Phil Hogan)表示,流感大流行之後,歐盟將尋求“減少我們對貿易的依賴”。

上週,日本推出了一項22億美元的基金,以吸引日本製造商回到國內,甚至東南亞——只要他們離開中國——以應對大流行造成的供應鏈中斷。

此前,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表示,華盛頓應該制定計劃將美國公司從中國帶回來,併為製造業的搬遷成本買單。


歐美日掀起製造業從中國迴流浪潮,但是外企紛紛表示不回去


世界依賴中國的隱憂

中國是第一個受到病毒危機影響的國家。但這也意味著中國是第一個基本上恢復的國家,已經向其他國家運送了數十億個口罩和其他形式的醫療用品,儘管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一些爭議,但大多數國家都出現了短缺。

和許多其他製造業一樣,中國製造在世界個人防護裝備(PPE)和醫藥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比如,在美國使用的防護口罩中,70%是中國製造的,中國製造的藥品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中國製造支撐了全球對抗疫情,但是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擔憂。冠狀病毒再次凸顯出對中國的過度依賴,美國、日本和歐盟制定了各自的計劃來吸引它們的公司離開。

此外,產業鏈的過度依賴也是讓這些國家擔憂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但2月份日本從中國的進口下降了近一半,因為疾病導致工廠關閉,進而導致日本製造商缺乏必要的零部件。

這重新引發了關於日本企業減少對中國作為製造基地的依賴的討論。政府的未來投資小組上個月討論了將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轉移回日本的必要性,以及在整個東南亞實現其他產品生產多樣化的必要性。

日本特意從其創紀錄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撥出22億美元,以幫助本國製造商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因為冠狀病毒破壞了兩個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供應鏈。

上月,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提出了一項要求,要求美國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已得到3名民主黨參議員的支持。

一旦我們的國家從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中恢復過來,我們必須採取措施,解決冠狀病毒大流行所暴露出的系統脆弱性和供應鏈風險,”盧比奧在一份聲明中說。“不幸的是,直到全球爆發流行病,我們才清楚地認識到將工業基地外包給中國等國家的後果。”

對中國來說,這是個問題。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報道,儘管特朗普政府的激烈言辭並不新鮮,但美日關係一直在解凍,因此東京的遣返計劃“在中國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儘管這些言論不會立即對中國構成威脅,但可能是一個嚴重的長期挑戰。


歐美日掀起製造業從中國迴流浪潮,但是外企紛紛表示不回去


中國製造面臨挑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近使用《國防生產法案》,迫使美國企業生產供應嚴重短缺、且主要依靠進口的緊急公共衛生產品,這可能會刺激某些產品的永久性增產。

根據美國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本月早些時候發佈的2019年迴流指數(2019 Reshoring Index),這場流行病正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其供應鏈,加劇了已經在貿易戰期間和貿易戰之前出現的趨勢。

科爾尼在報告中說:“我們必須從Covid-19中學到的教訓既重要又殘酷。”“至少,我們預計(企業)將越來越傾向於分散風險,而不是像許多在中國做多的企業那樣,把所有雞蛋都放在成本最低的籃子裡。”

2019年,美國從14個低成本亞洲國家的製成品進口額從2018年的8160億美元降至7570億美元。科爾尼表示,這幾乎完全是受貿易戰期間美國從中國進口下降17%的推動,但結果是,美國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上升了。

但研究發現,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企業會以任何重大方式回到美國。相反,美國從墨西哥和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尤其是越南)的採購出現大幅增長,填補了中國進口下降留下的缺口。

這就是問題所在。就醫療供應鏈而言,幾乎可以肯定會有政府支持的計劃,將關鍵產品的生產轉移回國內。沒有人希望第二次被抓個正著,這些政策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廣泛支持。


歐美日掀起製造業從中國迴流浪潮,但是外企紛紛表示不回去


外企表示我們要留著中國

歐美日的讓製造業迴流的願望很好,但是現實難度非常大。

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克吉布斯(Ker Gibbs)表示:“我們看到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的言論提出為美國公司遷往美國提供資金,但我們沒有看到這是受實際商業需求的驅動。”“把一家公司從中國遷到美國,不像打包行李就走。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很多不同的因素。”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本月進行的一項會員調查顯示,70%的受訪者沒有考慮過將供應鏈遷出中國。

他們中的許多人希望留在中國,向擁有14億消費者的國內市場銷售產品,而另一些人則發現很難擺脫中國在過去30年裡成為的世界級製造和物流基地。許多公司在其它地方設立了工廠用於出口,但仍將在中國保留一個國內業務基地。

瑞典重型汽車製造商斯堪尼亞(Scania)中國執行董事馬茨•哈伯恩(Mats Harborn)表示:“目前有許多關於供應鏈、多元化的討論,但這些討論都與我們無關。”

東京一家光學設備製造商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表示,中國的成本確實在上升,但我們不會搬走的。

由日本公司推出那種帶有“搬遷固定成本”的一攬子計劃,可能會吸引“在中國從事邊際業務的公司,但它們不處理實地的可變成本”,例如勞動力和土地,在發達經濟體中往往更昂貴。

而對美國而言,眼下的重點是應對病毒。自流感大流行爆發以來,已有超過2,6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美國的財政赤字創紀錄,要給企業迴流付出搬遷成本,你得先拿出錢來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